甘肃康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研究

2021-04-26 19:53张明晶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5期
关键词:康县特产农户

作者简介:张明晶(1993-),女,甘肃靖远人,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府审计、环境审计。

摘 要: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与路径,可有效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这是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作用在于通过采取适当的路径使生态产品价值得以识别并实现。本文以甘肃康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例,从康县生态产品与服务、发展历程和主要实践以及经验总结三大方面讨论康县生态产品价值识别与实现的过程。首先描述了康县的生态环境特征,发现其在发展生态产品和服务也具有优势;其次分析梳理了政府、技术人员、金融机构、企业和农户在其價值实现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最后得出康县生态价值是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产品市场化得以实现。

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产品)价值;康县生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5.016

0 引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的绿水青山指良好的生态环境,金山银山指经济社会发展,二者的结合就是我们生存的环境。在不断地吸取教训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推进下,人类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可以同时实现。在“两山论”的指导下,因地制宜地将区域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减贫扶贫共赢的局面。由此,本文在深刻理解“两山论”的基础上,研究康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过程,发现康县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特产产业和生态旅游业,得出康县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模式为原生态模式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结论,即人类对此区域生态系统的开发程度还没有突破极限。本文分析梳理了各要素在康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总结出康县生态(产品)价值通过特产销售和生态旅游实现。

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与模式分析

1.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我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模式指明了方向。我国生态产品种类丰富多样,对其价值实现机制的探索是对“两山论”的有力证明,生态(产品)价值识别是价值实现的第一步,在识别价值后根据其特点选择价值实现的模式与路径,再由人类社会的相关决策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在康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政府识别出了当地生态价值,然后通过相关决策使得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和服务,不仅使康县的生态价值得以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也得到了良好的实现。

1.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

从生态产品和服务进入社会和经济系统来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的出发点是生态资产与服务的产权是否清晰,分为市场交易、政府补偿和准市场交易三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可分为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其中,在产权清晰的情况下,生态产品可通过市场化路径进入社会和经济系统,完成市场交易实现其生态价值。生态服务根据产权是否清晰可分为两种,产权清晰的生态服务如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可通过当地地方政府或政府授权的企业通过市场化路径实现其生态价值,产权模糊的生态服务如江河水源涵养、风沙防治、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则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联合通过政府生态补偿路径实现其生态价值,对于需要一步步梳理才能够逐步明晰产权的需要联合运用市场和政府的力量进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和机制设计,该路径为准市场化路径。

1.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模式

从生态系统中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临界值(阈值)为标准,在本文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识别与模式有原生态模式、生态环境保护模式和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原生态模式是在区域生态系统开发力度还没有突破自身修复能力时,识别和发掘生态(产品)价值并使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模式是在区域生态系统中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接近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临界值,但是还没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生态产品和服务依旧持续可得。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是区域生态系统开发和利用已经突破了生态系统自身修复能力,出现了严重的生态损害,恢复生态系统是第一要务。

2 康县生态环境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分析

2.1 康县地区生态环境特征

康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是甘肃省唯一一块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生态旅游宝地,平均海拔1300m,平均气温11℃,年总降水量903.4mm,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0%以上,其茶叶、核桃、黑木耳等生态产品在全球口碑极好并成为当地优势产业。

2.2 康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分析

康县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实现生态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而完成的。康县特产是产权清晰的生态产品,通过市场化路径实现价值,如药材、木耳、茶叶等进入社会和经济系统,实现了生态价值,增加了居民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农副业的发展。生态旅游是产权清晰的生态服务,通过市场化路径实现价值,通过宣传旅游文化,广泛吸引游客,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经济收入。

2.3 康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析

在康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不仅实现了其生态价值,并且将生态价值转变成了经济价值。康县的生态产品主要通过种植-加工-销售这三个环节实现其价值。农户种植,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企业引进大型加工设备,从农户手里购入原料并加工生产;多方联合销售,线上线下同时进行。康县的生态服务主要靠政府政策支持,制定旅游方针和路线等,企业和农户结合自身与环境特点开展农家乐、民俗商品售卖等方式实现。

3 康县生态产品与服务发展历程和主要实践

3.1 特色产品产业

3.1.1 发展历程

康县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改革开放前、1980-1990年、1990-2008年、2008年至今四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其经济发展飞快,但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特殊、经济作物种植风险大、农业基础设施陈旧和种植技术缺乏,其发展受限。汶川地震导致农田、房屋被毁,打破了农业结构原有的均衡。灾后重建需要大量资金,农户利用已有资源扩宽生计渠道,现在特色生态产品已经是康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3.1.2 政策支持

在康县特产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战略和政策实施不仅推动当地发展特色产业,还因地制宜使其與扶贫结合起来。

3.1.3 具体经验实践

康县特色产业产品价值是通过政府、技术人员、金融行业、企业、农户等不同要素共同作用实现的,但每个要素出发点不同。

(1)政府识别了康县特产的生态价值。政府引导当地农户种植经济作物并实现规模种植,鼓励企业引进生产线,同时着力打造产品品牌,政府注重发挥资源优势将特产与扶贫产业相结合。现阶段,康县的核桃、茶叶等特产大部分都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如“龙神翠竹”茶叶屡获国际大奖。2017年“康县黑木耳”品牌最新估值为0.38亿元。康县中药材也由于高质量和好口碑在中医药行业备受关注。

(2)技术人员提高了康县特产的生态价值。增加康县生态产品附加值的最有效方法是提高其科技含量,康县通过技能培训和引进优良品种途径,提高生态产品产量和质量,极大地增加了康县特产的生态价值。

(3)金融行业保证康县特产生态价值的实现。金融行业为当地企业和农户提供贷款。康县各个金融机构一直以来都在提高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不断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

(4)企业规模生产提升了康县特产生态价值。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对康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康县在茶叶、重要、核桃等特产发展中都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使其发挥带头作用,其经营机制已经变为公司带农户和基地的方式。

(5)农户在特产产业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农户就是特产种植者,为企业生产加工提供原料。在康县生态产品模式中一部分农户自行种植加工再通过线下或者线上自己销售特产,还有一部分农户只负责种植,等待当地企业收购。

综上,康县因地制宜发展其生态特产,政府、技术人员、金融行业、企业、农户不同要素共同作用,通过“互联网+”等平台对生态产品进行营销,引导当地农民种植特产,成功拓宽了其增收渠道。

3.2 生态旅游产业

3.2.1 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后,旅游行业迅猛发展,康县地处陕西、四川、甘肃三省交接带,旅游消费市场广阔。自2008年以来,康县政府凭借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契机,对350个行政村实施整体布局、资源整合、分年建设、整体推进。

3.2.2 具体经验实践

在康县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其生态服务价值实现离不开政府、金融行业、企业、农户的共同努力。政府起主导作用,对康县旅游发展进行战略布局、统筹规划;金融行业保证资金支持;企业对景区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与完善。每个要素都出于不同的角度和动机,为康县生态旅游发展献计献策。以下根据各要素来分别讨论。

(1)政府发现、识别和发掘了康县生态服务价值。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工作为康县重新布局提供契机,康县政府对全县350个行政村实施统一规划、整体布局。同时,康县政府结合其实际情况创新完善了五种扶贫模式,将扶贫产业和旅游发展产业进行了良好的结合,极大程度上实现了康县的生态价值。

(2)金融行业保证了康县生态服务价值的实现。金融行业为企业和农户、个体工商户提供贷款,保证在旅游项目建设方面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金融机构以精准扶贫为重心,充分发挥货币作用,大力支持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3)企业和农户在康县生态服务价值实现功能中起基础性作用。企业进行项目承包,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如修路建桥等。农户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完成“三改一建”。为康县旅游产业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增加游客体验感。

3.3 取得效果

总体上看,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康县注重以生态保护促进民生改善,使当地居民享受到生态服务和生态产品带来的长效收益。在政府、金融行业、企业、农户共同作用下,康县在经济、生态和社会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效果:截至2018年,康县主要生态产品产值约10亿元。康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43510万元到2017年的195546万元。2018年康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了11.73亿元。

生态效果:在各个要素共同努力之下,康县乱砍滥伐现象得到有效治理,退耕还林效果明显,百姓“靠山致富”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同时,湿地公园的建立在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保障流域内群众生产生活和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用。

社会效果:特色产品行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就业机会和居民收入都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极大提高,2004年康县农村人均总收入1460.5元,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有5927元。

近年来,康县农林牧渔、油料、蔬菜、中药材产量持续增长,同时促进了当地居民保护生态,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互相转换,“绿水青山”真正转变为“金山银山”。

4 案例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发现,康县利用环境优势发展特产产业与旅游业,这两种路径的结合不仅促进企业和农民增收,而且使康县的生态、经济、社会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康县目前生态服务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还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县域内交通及设施不完善,2018年年末康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748.8公里,但是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只有22.4公里,全县客运车辆仅224辆,内部交通设施建设还有发展空间。

第二,旅游开发规模集聚效应低,乡村旅游规模小且分散。虽然康县乡村旅游已初具规模,但规模小,且经营者缺乏品牌意识导致康县旅游产品和服务附加值低。

第三,产业投入资金少,从事特色农业生产的技术人才和劳动力匮乏。特色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投资高、收益高,但需要大量资金。2014年,虽然投入了3000多万在特产行业里,但是远远不够,在康县十几万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例达到10%左右,而他们大多外出打工,造成了特色产业技术人才和劳动力严重匮乏,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5 案例启示

第一,优良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生态价值,在识别区域生态价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选择正确的路径实现其价值。康县就在政府识别其价值后引导生产要素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其价值。

第二,人类社会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产生的行动会影响生态系统,这反过来会影响生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数量,最终影响生态系统的价值量和人类福祉。在康县人类通过保护环境使得生态系统环境好转,生态产品数量增多,质量提高。

第三,在习近平“两山论”中,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资源转化成资产,资产又作用于资源,形成良性循环,最終达到生态-经济-社会的和谐状态。康县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众多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多种生态产品通过种植-加工-销售后进入全国市场,最终使得其价值得以良好实现。

总体来看,康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既实现了生态产品经济价值,又创造了生态效益,使生态产品与服务的利用水平持续可得。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之间达到了良好的平衡状态,为真正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做出贡献,在生态保护状态下真正实现了其生态价值。

参考文献

[1]沈满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从“两山”重要思想到生态文明思想体系[J].治理研究,2018,(02):7-15.

[2]雷明.两山理论与绿色减贫[J].经济研究参考,2015,(64):23-24+30.

[3]胡咏君,吴剑,胡瑞山,等.生态文明建设“两山”理论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路径[J].中国工程科学,2019,(05):159-166.

[4]焦杨.迈向新时代 开启新征程——2018全国社区春晚走进甘肃康县[Z].陇南市人民政府,2018-02-01.

[5]张高平,王立朝.特色产业筑起脱贫致富路——康县发展特色产业的调查[J].发展,2012,(09):27-28.

猜你喜欢
康县特产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黄钟乐·西安诗友资助康县贫困学生感赋
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江阴特产——马蹄酥
康县梅园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挂牌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欢迎订阅《中国林副特产》
浅析甘肃省康县周家坡铜矿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