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悠扬读书美 猜读并行藏玄机

2021-04-26 07:24郭春芽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创新

郭春芽

【摘 要】《纸船和风筝》一课的教学,笔者静心思考后从“理”教材、课标、学情入手,“理”解意图,寻找设计新径;采用“以读为主,猜读并行”的设计创新生字猜读教学策略,通过“借助字形,读中辨识;体验动作,读中理解;联系语境,读中体验;还原生活,读中延伸”等教学策略开展课堂教学,迅速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以读为主 猜读并行 创新

一、“理”解意图,寻找设计新径

(一)“理”教材

笔者静下心来摒弃了脑海中所有的教学设计模板,把统编版语文教材前三册这一类特殊的课文进行了梳理:这一类不注音且书后习题有关于猜字读音要求的特殊课文一共有五篇,篇幅不多,却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创新点之一。这一类课文都安排在每一册书的最后一个单元,猜字要求不断提高,体现了从易到难,从直观到抽象逐渐深入的设计理念。《纸船和风筝》一课在猜字音这一语文要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首次明确提出了猜字方法,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图片、生活经验、字理等多种方法来猜认生字。

(二)“理”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课堂上鼓励学生边读边猜,再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主动识字,自主阅读,构建真实而有意义的课堂,这就是对课标中倡导的“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最好的落实。学生在与文本的反复对话中将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载体,结合生活经验、象形字的构字特点、形声字的构字特点、生活中常做的动作等学习生活经验,从而提高识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发现汉字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三)“理”学情

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经验,但是这些经验都是散落在各类生字中的。第四册所有的课文只有难字注音,学生的心理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如何实现从注音读物到不注音读物的顺利过渡,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不认识的字进行猜读,这对学生克服“脱离”拼音后的阅读障碍,树立自主阅读的信心至关重要。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课文语境,将识字与阅读、朗读相结合。在阅读中,在教师指导下总结识字方法猜认生字是学生所需要的。

《纸船与风筝》这篇课文对学生阅读从注音到不注音,课文由注音到不注音的衔接都有着特殊意义。在深入研读文本和深刻领会编者意图及学生的识字能力基础上,笔者确立了本课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来进行猜读,提高识字能力,发展思维,进一步获得阅读的成就感,为自主阅读打下基础。本课讲述了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在童话情境中进行猜读生字,将识字与学文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猜字,猜字中阅读,将读猜并行定位为本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二、“创”新策略,实现思维进阶

习得识字策略比识字本身更重要。明晰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根据生字的特点笔者主要将本课的生字猜读分类,细化还原猜读的思维路径。通过一次次的磨课,笔者最终赛课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猜读策略,力求在生字教学的同时,实现学生思维进阶。

【策略一:借助字形  读中辨识】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纸船和风筝》。(出示图片,指着“筝”)这个字谁知道读什么?

生:zhēng。

師:你是怎么知道它的读音的?

生1:我在卖风筝的地方见过这个字。

生2:我认识下面的争,猜的。

生3:它是用竹子做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部分代表读音。

师:原来我们可以借助字形来猜读音。风筝是借助风的力量飞上天的,读词时我们要把力量多给风一点,一起读:“风筝”。

师:我们刚刚猜筝的读音是借助了字形,你还能用这种方法来猜猜这几个字音吗?

(生猜读“但”和“愿”的读音并说明猜读方法)

师:许多同学都学会根据字形来猜读音了!

【评析】这一个环节主要是揭题阶段的集中识字环节。本课是在不要求预习的基础上,采取零起点的方式开始课堂学习。从课题中的“筝”字入手,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图片,关注字形,即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来进行猜读音,并与本课具有同样构字特点的生字“但”“愿”进行辨识,巩固根据形声字特点来猜字音的方法。同时拓展词语“风筝”的朗读,教师的一句“风筝是借助风的力量飞上天的,读词时我们要把力量多给风一点”将这个词的轻声朗读与词义巧妙结合。

【策略二:体验动作  读中理解】

师(出示风筝图):想要做个风筝可不容易,先要这样用手拿线捆住竹架,这叫:扎风筝。

(生读“扎风筝”)

师:手拿绳子把东西捆住的这个动作就叫扎,扎右边的竖弯钩就像这根绳子。(师用绳子在生字右边比画,生跟做扎的动作)

师:早晨妈妈拿头绳帮你——扎小辫。(生补充,做动作)

师:受伤了,医生拿绷带帮你——包扎。(生补充,做动作)

……

师:小熊看见风筝来,做动作(抓)。

(生做动作:抓)

师:我们用手抓,左边一个提手旁,小熊呢?

生:用爪子抓。

师:这个“抓”字可真有趣!“一把抓住”送回句子中,你能把刚才的动作读出来吗?

(生读句子)

【评析】“扎”“抓”都是提手旁的字,都跟手的动作有关,做动作是学习这类字最好的方法。“扎”字是个多音字,平时生活中也会遇到另一种读音,它表示用绳子捆起来时读平舌音,教学时笔者不仅让学生做动作,还准备了道具——绳子来比画右边的笔画,联系生活中的“扎小辫”“包扎”,还原生活情景,在动作体验中理解“扎”。而对于“抓”字的教学,教师将学生与文中的小熊结合在一起,通过一个动作有趣地识记这个字,最后的读句子则是将识字与学文、朗读与体验完美地进行了有机融合。

【策略三:联系语境  读中体验】

(教师引读: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生读课文)

师(出示“漂”):小朋友们都猜出了这个字的读音——

生:piāo。

师(评价):纸船顺水才能漂,左边是个三点水喔。小熊家住得可真远,小纸船顺水漂了好久好久,就叫:漂哇漂。

(生读句子,演示纸船在水里漂得真远)

师:松鼠折纸船送小熊,小熊扎风筝送松鼠。风筝乘着风飘走了,找找风在哪儿?

生:风筝飘的飘右边有个风。

师:风筝摇摇晃晃,飘了好久,终于飘到了松鼠家。(出示词卡:飘哇飘)

(生读句子)

【评析】同音字、形近字的教学是生字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这些类似双胞胎的字很难区分。本课的“漂”是生字,笔者将教学目标定为:了解读第一声表示随着水流动,以及与“飘”的区分,而摒弃了面面俱到教学“漂”的多种读音。教学中借助演示和文中的句子让学生通过“纸船——小溪——漂,风筝——风中——飘”的事物内在联系,将“漂”与“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化繁为简,以学生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了区分。

【策略四:还原生活   读中延伸】

师:松鼠不光折了纸船,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生:祝你快乐!

师:“祝”发音时嘴角上扬,送祝福很快乐!你能学着小松鼠的样子,给小熊送祝福吗?

(生读)

师:小熊也在风筝上挂了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祝你幸福!(出示句子)

(生读“祝你幸福!”)

(师补充相关情景让学生试着送祝福语)

师:你能学着小熊的样子,给小松鼠送祝福吗?

师:松鼠和小熊收到了礼物和祝福,都“乐坏了”!

師:特别生气就是——

生:气坏了。

师:特别着急就是——

生:急坏了。

师:特别渴就是——

生:渴坏了。

……

师:你们看,我们中国话就是这么好玩。

【评析】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将“祝”“幸”的认识弱化,而本课出现的祝福语以及“乐坏了”这一特殊表达对于学生来说是生活中语用率很高的短语,将它与两个生字教学有机融合,通过还原生活情景,让低年级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祝福语和“乐坏了”这一语言形式,在读中进行语言的积累和拓展延伸。

三、“感”悟过程,收获累累硕果

在理教材、理课标、理学情的基础上,笔者创新生字猜读教学策略,采用“以读为主,猜读并行”的设计而执教的《纸船和风筝》在区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好名次。

回顾教学,有颇多感触。所有的教学都要有依据而定:课标和教材的编排特点等都是我们教学最基本的依据;因需而生:所有的教学都要体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因为产生了需求,从而凸显内容的适切性,才自然地产生教学的方法;顺势而导:对于个别生成性问题,应有针对性的策略,唯有更多的预设才能面对课堂上的生成做到顺势而导,使学生真正成为积极、主动的课堂主人。

【参考文献】

史春妍.史老师教300个汉字 [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思路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