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浪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021-04-26 05:45赵亮刘新政韩炜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冲浪板冲浪动作

赵亮 刘新政 韩炜

1 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教育科学学院(天津301617)

2 山东体育学院人事处(山东济南250102)

3 山东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学院(山东济南250102)

4 山东体育学院体育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2)

冲浪是一项以海浪为动力,利用冲浪者自身的技巧和平衡能力与海浪共同前进的极限运动,对冲浪者的力量、耐力、协调、平衡、技术、心理稳定性都有很高要求。海洋和天气的不可预知性所带来的刺激体验吸引着广大冲浪爱好者。1970年代以来,全球冲浪者(包括业余爱好者和职业运动员)不断增加,已超过3700万人[1],在美国、澳大利亚、巴西、英国等海洋资源丰富的国家发展水平较高。随着冲浪成为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冲浪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加速发展。

虽然冲浪相对安全,但与其他运动项目一样存在急性与慢性运动损伤风险。不受控且不可预知的海洋环境,如海底的沙石、珊瑚礁、浪的高度和类型、水温、水深、其他冲浪者以及海洋动物均会对冲浪者构成独特的危害[2-5]。而且,随着冲浪板和龙骨水动力学性能的提升,以及现代冲浪运动对冲浪者身体、心理和技术的更高要求,冲浪者能够完成更为复杂的技术动作,并且冲浪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也导致冲浪损伤率日益增加[2,6]。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有91%的冲浪者承认在其冲浪生涯中曾遭受运动损伤[7]。

冲浪运动在我国开展较晚。虽然近十年来参与休闲冲浪的民众在逐渐增加,竞技冲浪运动在国际大赛中的参与率也在逐年递增,但作为一项新兴的休闲和竞技运动发展尚不成熟。而且,在国内学术界,关于冲浪运动相关科研文献报道极少,以“冲浪损伤”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CNKI)更是未能检索到一篇中文文献。当前国内学术界对于冲浪运动损伤情况缺乏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冲浪运动的推广发展及其科学化训练水平的提高。

本文以专业检索式TS=(surfing OR surfboard rid⁃ing OR warter sports)AND TS=(injury OR injury pre⁃vention OR epidemiology),检 索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 等多个数据库,时间设定为1961~2020年,共检索到文献597 篇,在删除重复性研究、非冲浪运动、伤后治疗等文献后,进一步对检索到的重点文献进行文献检索与阅读。同时以关键词“surfing in⁃jury”在百度学术和google scholar 网站进行检索,以获取最新网络文献。最终纳入文献59 篇。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国外冲浪(包括竞技冲浪和休闲冲浪)运动损伤的研究文献,旨在总结和分析冲浪运动的损伤特征、损伤致因及损伤预防措施,并对冲浪损伤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冲浪运动的科学训练和损伤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1 冲浪运动损伤特征

1.1 冲浪运动损伤发生率

有关冲浪运动损伤发生率的相关文献报道见表1。由表1 可知,由于数据搜集的方法、损伤程度的判定标准、研究样本量的大小、数据采集时间的长短以及冲浪者的运动水平等均不同,因而很难比较不同研究中的损伤发生率。而且,已有研究大多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其最大的问题在于被调查者的记忆偏差可能会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难以量化有受伤风险的冲浪者人数及其冲浪总时间,因此很难准确估计冲浪运动的损伤发生率[8,9]。

表1 冲浪运动损伤发生率文献汇总

在竞技冲浪研究中,Nathanson 等[14]对1999~2005年间32 场全球职业和业余冲浪比赛的急性运动损伤进行了报道,根据他对严重损伤的判断标准“无法继续冲浪,需要缝合或被送往医院”,比赛中严重运动损伤发生率为2.9 次/人/1000 场比赛或6.6 次/1000 冲浪小时。Furness 等[1]将严重损伤的判断标准界定为“不能工作或冲浪1 天以上,或需要医生治疗”,严重运动损伤发生率为0.42 次/人/年或1.51 次/1000 冲浪小时,远低于Nathanson 等的研究结果。而Lowdon 等[4]和Base等[2]采用了同样的严重损伤判定标准“不能冲浪至少1天以上”,但两篇文献报道的严重损伤发生率相差较大,分别为3.5 次/1000 冲浪小时和0.76 次/1000 冲浪小时。在休闲冲浪研究中,数据收集和统计方法差异也很大。在一项较早的研究中,Allen 等[10]使用医院入院记录统计的运动损伤率仅为1 次/17500 冲浪日。Low⁃don 等[4]在1983年对澳大利亚冲浪俱乐部成员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运动损伤发生率为3.5 次中度至重度损伤/1000冲浪日。他将中度至重度损伤定义为“需要医疗护理或冲浪天数减少”。但该研究的调查问卷回收率只有38%,数据统计的结果被认为并不可靠[18]。Tay⁃lor等[13]将严重损伤定义为“需要医疗护理,不能冲浪或工作而需要休息”,他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海滩的休闲冲浪者近12 个月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严重急性运动损伤发生率为0.26 次/人/年,或2.2 次/1000 冲浪日或1.1 次/1000 冲浪小时。此外,Ulkestad 等[5]对挪威北极水域的冲浪损伤进行了报道,研究发现急性损伤率为2.2 次/1000 冲浪日或0.74 次/1000 冲浪小时。这一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报道,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气温相对较低,大多数冲浪者穿着潜水服等保护装备从而减少了损伤风险。

整体来看,冲浪是一项相对安全的运动项目。休闲冲浪的损伤发生率与其他休闲运动相当,如单板滑雪(5.4次/1000次暴露)、长跑(2.5次/1000小时)。竞技冲浪的损伤发生率要高于休闲冲浪,但低于职业橄榄球(55 次/1000月)[19]和足球(10.7-10.9 次/1000 次暴露)、橄榄球(10.5次/1000次暴露)、曲棍球(9.7次/1000次暴露)、女子排球(7.9次/1000次暴露)等美国大学生运动[20]。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冲浪者的人数要远少于男性冲浪者,但男女冲浪者损伤发生率无差异[1,12,14]。

1.2 损伤部位与损伤类型

1.2.1 急性损伤

急性损伤几乎遍布冲浪者全身,头颈部和下肢是损伤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最常见的损伤类型是撕裂伤,其次是扭伤和拉伤。在严重损伤中,骨折的比例最高,擦伤也很常见[9]。海洋动物咬伤或蜇伤、溺水和低体温症也有但不常见[12]。

头部、面部和颈部是最常见的急性损伤部位之一。根据文献报道,头部、面部和颈部损伤占比为16%~45%[2,13,14,21-24],损伤涉及撕裂伤、脑震荡、鼓膜破裂、骨折和眼球损伤等。损伤一般较为严重,甚至需要手术或住院治疗。Ulkestad等[5]报道在导致住院的9例冲浪损伤中,4 例是头部损伤,其中有3 例是因碰撞海底而晕厥,1 例是因与冲浪板碰撞导致颅骨骨折。Christopher 等[25]报道在22 名需要住院治疗的冲浪者中,有7人是因为颈椎和颅骨骨折。Jubbal 等[26]报道在93名前往一级创伤中心救治的冲浪者中,42人报告头部损伤,21人报告面部损伤;另外,在28名需要手术治疗的冲浪者中,有17人需要接受颈椎手术。面部区域损伤涉及眼眶、下颌骨、额骨等部位的骨折,以及眼睑撕裂、眼球破裂和眼眶内壁骨折,甚至永久性失明[6,12,27]。此外还有鼻骨和牙齿骨折[4]等不常见损伤。

急性下肢损伤也较为常见,尤其是在竞技冲浪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需要做的高难度动作增加,高难度动作伴随着高风险,如高速转向、回旋内切、浪尖浮漂、腾空踏浪、管浪穿越等难度动作极易造成下肢损伤。根据文献报道,下肢损伤占比从39%到78%不等[2,13,14,22,23]。在下肢损伤中,以膝、足、踝损伤最为常见。Inada等报道,在65例急性损伤中,26例(40%)为足和踝关节损伤,23例(35%)为膝关节损伤[17]。Hohn等[28]对同一家骨科医院1991~2016年间职业冲浪者的医疗记录进行了研究,发现86名运动员的163 次损伤中,最常受伤的部位是膝关节(28.2%),其次是踝关节(22.1%)。当前,由于空中技巧动作在比赛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使得职业和竞技冲浪者踝关节的扭伤和骨折、膝关节内侧副韧带的扭伤和拉伤[21]、前交叉韧带断裂和半月板受伤的情况越来越常见[29]。足和踝关节的扭伤、骨折涉及前足、趾跗关节韧带周围的中足[30]和下胫腓前韧带[31],这类损伤大都发生在冲浪者完成空中腾空动作着陆失误时。

上肢损伤主要涉及肩关节和手。在Furness等[1]的研究中,急性肩关节损伤占比(14.7%)排在首位。急性肩关节损伤通常是由划水动作引起的,包括肩关节脱位和急性扭伤。此外,冲浪者从俯卧位向上撑起至站立动作也会导致肩袖或盂唇损伤[32]。手部损伤包括撕裂伤、骨折、手指脱位甚至手指截肢[33],但较为少见。

躯干部损伤主要涉及脊柱、腹部、骨盆和胸部[22]。脊柱损伤包括急性骨骼肌扭伤、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撕裂和椎骨骨折。大多数脊柱损伤都涉及颈椎损伤,损伤通常发生在颈椎下部,可导致爆裂性骨折和完全性脊髓损伤[34]。此外,初学者由于脊柱过度伸展而引起的非创伤性急性脊髓损伤——冲浪者脊髓病也有报道[35,36]。胸部损伤多为肋骨骨折和肋骨挫伤等钝性伤,大都较为严重,甚至危及生命[37]。腹部损伤通常是由冲浪板滑轨和鳍划伤或割伤所致,包括脾脏破裂、小肠穿孔和直肠撕裂伤[12]。

1.2.2 慢性损伤

慢性损伤包括慢性肌肉骨骼损伤和慢性非肌肉骨骼损伤。

Nathanson 等[12]对477 例与冲浪有关的慢性肌肉骨骼损伤进行了调查,发现肩关节(18%)、腰背部(16%)、颈椎(9%)和膝关节(9%)是慢性损伤发生率高的部位。Taylor 等[13]等报告在146 例慢性骨骼肌肉损伤中,颈椎和腰背部、肩关节、膝关节的疼痛或僵硬分别占20%、10%和8%。慢性肌肉骨骼损伤主要与冲浪的运动特点有关。运动学研究发现,冲浪者有45%~50%的时间用于划水,35%~40%的时间保持静止,而只有5%左右的时间冲浪[38,39]。一名冲浪者在2 小时的冲浪时段里大约需要划水2000 次[40]。因此,冲浪运动的大多数慢性损伤都是由手臂划水这一重复性动作造成的。如Lowdon等[19]报道,在世界级竞技冲浪者中,29%的慢性扭伤和拉伤与划水有关,其中冈上肌肌腱炎是最为常见的慢性损伤,占到所有冲浪损伤的16%。

慢性非肌肉骨骼损伤主要包括外耳道外生骨疣、外耳炎、翼状胬肉等。Taylor 等[13]的调查结果显示,45.9%的慢性非肌肉骨骼损伤与耳朵有关,包括慢性、复发性外耳炎和外耳道外生骨疣。Nathanson等[12]报道21%的慢性损伤是外耳炎或外耳道外生骨疣,另外12%是翼状胬肉、蜂窝织炎和鼻窦炎。外耳道外生骨疣是常见的慢性非肌肉骨骼损伤之一。Wong 等[41]对307名冲浪者的耳朵进行调查,发现外耳道外生骨疣的总体患病率为73.5%。这些无痛的外耳道骨性增生是良性的,但会导致水和其他碎片困在耳道内,导致外耳炎复发。阻塞超过66%耳道的严重外生畸形,也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听力损失。

2 冲浪运动损伤致因

了解导致冲浪损伤的常见原因和机制,对于制定切实可行的损伤预防建议十分必要。冲浪运动损伤受多种因素影响,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内部因素,包括冲浪者的年龄、冲浪时间、运动水平、技术动作等;另一类是外部因素,包括冲浪板、辅助配件、海域环境(海底类型和海浪大小)等。

2.1 内部因素

2.1.1 年龄

多项研究发现年龄的差异对于冲浪运动损伤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据Nathanson 等[12]报道,损伤的严重程度和损伤时的年龄之间存在一致的正向趋势,40岁及以上的冲浪者遭受严重损伤的风险几乎是20 岁以下冲浪者的两倍。Hohn等[28]的研究结果表明慢性损伤多发生在较年长的人群中,这与Furness 等[42]的研究结果相似,年龄较大的冲浪者在冲浪时遭受慢性损伤的可能性更大。

2.1.2 冲浪时间

Bazanella 等[3]根据冲浪练习的累积时间估算了冲浪时间与损伤数量之间的关系,发现冲浪时间每增加一年,损伤次数平均增长2.5%。更多研究者发现,冲浪年限越短或每周冲浪时间越长,急性损伤发生率越高。Minghelli 等[16]研究发现冲浪时间少于5年的冲浪者比冲浪时间超过10年的损伤风险高1.65倍,每周至少训练3 次或以上的竞技冲浪者比每周训练2 次或以下的损伤风险高1.42 倍。Furness 等[1]也报道,每周冲浪时间超过6.5 小时的冲浪者发生急性损伤的风险会增加。慢性损伤则相反,冲浪年限越长,慢性损伤发生率越高。Nathanson 等[12]报道,冲浪时间超过20年的冲浪者与冲浪时间低于20年的冲浪者相比,患有肩关节劳损和外耳道外生骨疣的比率更高。在对外耳道外生骨疣患病率的专门调查中,Wong 等[41]发现个人冲浪时间与外耳道外生骨疣的患病和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冲浪10年或以下的人群中,44.7%的人耳道正常,只有6%的人耳道严重堵塞;相比之下,冲浪超过20年的人群中,只有9.1%的人耳道正常,16.2%的人受到严重影响。

2.1.3 运动水平

竞技冲浪的损伤发生率明显要高于休闲冲浪[1]。Nathanson 等[12]报道,与初学者和中级水平的冲浪者相比,那些冲浪水平达到高级、专家级或职业级的冲浪者遭受严重损伤的风险更高。Lowdon 等[4]报告冲浪者的运动能力与头部撕裂伤、颅骨骨折以及其他骨性骨折等急性损伤发生率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其原因可能是冲浪者的能力越强,他们就越选择难度更大的浪或海底为珊瑚礁的浅滩处冲浪,而初学者一般选择在危险性较小的海域冲浪。

2.1.4 技术动作

急性损伤经常发生在运动员完成技术动作失败或挑战高难度技术动作时。Nathanson 等[12]报道,休闲冲浪者的大多数急性损伤(62%)发生在冲浪过程中,其中,16%发生在起乘失败,16%发生在转向动作,10%发生在管浪穿越,6%发生在浪尖浮漂。而竞技冲浪者25%的急性损伤发生在起乘失败,20%发生在转向动作,16%发生在管浪穿越[14]。

如代表冲浪最高难度技术动作的腾空踏浪,要求冲浪者利用海浪作为斜坡,将身体和冲浪板抛至空中完成旋转和跳跃动作,然后在波浪涌面着陆。在完成该动作时,冲浪者的优势腿膝关节始终处于外翻屈曲位置以保持冲浪板在脚下,此时膝关节受外翻力影响会使负荷主要施加在内侧副韧带,从而发生急性损伤[14,43]。也正是由于比赛中空中技巧动作使用频率的增加,职业冲浪者的踝关节损伤占比从6%增加至26%[28]。此外,冲浪者在完成起乘、加速、浪尖浮漂和管浪穿越这些技术动作时,还面临着直接摔至破浪边缘与海底撞击的风险。

划水动作是造成冲浪慢性损伤的主要原因。正确的划水姿势需要伸展颈椎、胸椎和腰椎,使上胸部抬离冲浪板,肩胛骨后移的同时盂肱关节完成旋转动作。长时间保持这一姿势很容易引起后颈部、肩关节、背部、腰背部和髋关节部位肌肉的疲劳和拉伤[17,29]。若划水动作不正确,如冲浪者在划水时不能将胸部抬离冲浪板,则在划水的恢复阶段肩部需要完成更多的屈曲动作,从而使肩关节负荷超载[44]。此外,当冲浪者站在冲浪板上完成爆发性的转弯、切割和扭转动作时,通常伴随着躯干的弯曲和旋转。这些爆发性的转向技术动作也是引发慢性腰背部损伤的原因之一[42]。同时,在冲浪者完成转向动作时,需要整个身体的扭转,此时冲浪者要牢牢站在冲浪板上保持稳定,因而膝关节就要承受旋转力的影响从而导致慢性损伤。

2.2 外部因素

2.2.1 冲浪板

几乎在所有报告冲浪运动损伤机制的研究中都显示冲浪板是造成急性损伤的最常见因素[7,12,13,14,16,21]。大部分损伤是由于冲浪者与自己的冲浪板撞击所造成,还有一部分是与他人冲浪板撞击所造成。许多与冲浪板相关的严重损伤发生在冲浪者摔倒后被冲浪板尖锐的鳍、板尖、尖尾有力撞击所致。

冲浪板板型是造成损伤差异的最重要因素。最常使用的冲浪板有两种:长板和短板。长板传统上由较为年长的冲浪者使用。长板长约9 英尺,比冲浪者身高高约3 英尺或更多,重约12~16 磅。长板的圆形边缘不会造成撕裂伤,但会造成钝挫伤从而撕裂皮肤,而且长板锋利的稳定鳍可以造成很深的撕裂伤。短板属于新型板,年轻冲浪者使用较多,长5英尺8英寸~7英尺,重约7~10磅。短板有1个尖锐的板尖和3个锋利的稳定鳍,比长板的单个鳍更小更尖,更容易对冲浪者造成割伤或撕裂伤。虽然短板和长板是由相同材料制成,但短板更轻、更小,可以使冲浪者更容易完成扭转、转向和更高难度的空中技巧动作,从而增加了肌肉骨骼系统受伤的风险[45]。Burgess 等[46]发现短板冲浪者膝关节受伤率(26%)要明显高于长板冲浪者(9%)。可见长板和短板在损伤机制上存在一定差异。

2.2.2 辅助配件

脚绳是冲浪板尾部和冲浪者脚部的连接绳,其作用是保证冲浪者掉下冲浪板时依然与冲浪板紧密相连。但脚绳的使用却导致了损伤的增加。Nathanson等[12]报道13%的损伤是由脚绳的弹性回缩引起的。脚绳的弹性回缩常会导致眼部损伤[27,47,48]。此外,较长的脚绳虽会降低冲浪者自己受伤的风险,但却会增加其他人受伤的风险[27,49]。

2.2.3 海域环境

海域环境,尤其是海底类型与海浪大小,是影响冲浪急性损伤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Falconi等[50]的研究表明颈椎骨折和头面部损伤与浪高、海底倾斜度、海底类型等环境因素有关。Nathanson等[12]报道,在海底为岩石或礁石的海域冲浪,受伤风险是沙质海底的2.6 倍;在高于头顶的海浪中冲浪,受伤的风险是低于头顶海浪的2.4 倍。与海底撞击是仅次于冲浪板造成急性损伤的另一重要原因,冲浪者的头部撞击海底时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头部或脊柱(颈椎)骨折。但也有研究发现,大多数头部损伤发生在小浪中[4]。一方面原因是大多数休闲冲浪者更多选择在小浪中冲浪娱乐;另一原因是小浪通常在浅海中破浪,因而在小浪中冲浪更有可能撞击海底[51]。事实上,更严重的急性损伤还是发生在更大的海浪中,因为大浪在破裂时会释放出更多的动能,一旦跌落至海中,会导致冲浪者和冲浪板一起翻滚碰撞很长一段距离[12]。海浪破碎所产生的能量是相当大的。据估计,一道3米高1米宽的海浪所蕴含的能量相当于73 英制马力[51]。Chang 等[52]采用四级评分体系按照海浪的能量对海滩进行了分级,一级海滩是海底坡度小、海浪轻柔,危险度最小的区域,四级海滩是海底坡度陡、波涛汹涌,危险度最高的区域。他以夏威夷为基地研究了海浪导致颈椎损伤的事故,其中96%的颈椎损伤发生在三级或四级海滩。

3 冲浪运动损伤预防策略

安全冲浪是冲浪的一项关键技能,使用基本的安全装备,了解冲浪点的海滩、海浪和天气情况并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预防由于冲浪板、海床的撞击、基本安全装备准备不足而造成的许多运动损伤。

3.1 冲浪者主体预防

肩、颈、背等部位慢性损伤的高比率与重复性的划水动作以及划水中的身体姿势有关。其主要原因在于颈椎和腰椎的过伸以及手臂划水时肩关节的内旋运动,尤其在使用低浮力冲浪板时更是如此[19]。因此,预防肩、颈、背部的慢性损伤可采用常规的动态热身、静态拉伸、力量训练以及推拿、按摩和理疗等训练和治疗方法。

有两篇文献报道了冲浪者的腹肌力量较差。Gil⁃lam等[53]对18名冲浪者的生理学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受试者具有强大的肩关节屈伸能力,但腹肌力量较弱。plag 等[54]也报告,与年龄相当的其他运动人群相比,冲浪者的腹肌力值低于平均水平。因此,冲浪者可借鉴游泳运动员陆上核心力量训练方法,通过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在加强对腰椎的保护、减轻腰背部肌肉负担的同时,为肩关节的划水动作提供更为稳定的平台。

对于下肢损伤,Lundgren等[31]提出应以运动员应对冲击力和动态着陆能力为目标,开发并评价减少和预防冲浪中踝关节损伤的策略。训练包括落地练习、动作准备练习以及下肢力量、爆发力和灵活性练习,以提高下肢在安全的关节活动范围内应对着陆反作用力的能力,避免以过度的膝屈曲、踝背屈和旋转角度落地。而且,在落地时应尽可能使踝关节和膝关节在前后轴保持中性对齐,因为这些关节的活动范围有限,主要依靠韧带稳定内外翻和内外旋运动[55]。

冲浪者也应该学习一些跌落后的自我保护措施。冲浪者跌落至海中,应立刻以胎儿姿势蜷缩起来,双臂举过头顶以保护头部。在冲浪板落下之前一直呆在水面下是很多冲浪者都会采取的一种安全措施[10,56,57]。冲浪是一项与自然环境直接接触的运动,不同的海底类型、海浪的大小都会对冲浪者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因此冲浪者应该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对冲浪区域的海域环境提前进行了解[29]。另外相关部门也应做好冲浪环境的检查与通知,提前告知冲浪者风向、浪高、海底类型等情况,让冲浪者在心理上有一定的准备,结合自己的实际技术水平,选择合适的穿戴装备进行冲浪运动。

目前,在冲浪运动损伤的主体预防方面,尤其是在如何通过力量与体能训练预防伤病、防止伤病复发等方面的研究存在明显不足,急需借助康复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根据冲浪运动专项特点,针对易伤部位开展功能性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小肌群训练、平衡训练和关节稳定性训练的研究与实践。

3.2 客体预防

3.2.1 改进冲浪板设计

如前所述,与冲浪板的碰撞是冲浪损伤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不明显改变冲浪板性能的基础上对冲浪板进行改进设计,对于降低损伤率可能有较大的帮助[29]。大多数冲浪板的鳍由坚硬的玻璃纤维制成,可改由软性材质制作、并设计成在撞击时可自行脱落且边缘较钝的鳍,从而减少割裂伤的发生[27]。板尖和尖尾可以打磨为半径约为1 英寸的圆弧形,以减少冲浪者本人和其他冲浪者受伤的可能性[12,45]。此外,在板尖、板沿和尖尾等处通过安装橡胶减震器可以进一步减少受伤的风险[47]。初学者可选择使用柔软的泡沫冲浪板,尽管很笨重,但不太会造成损伤[56,57]。

虽然脚绳增加了冲浪者与自己的冲浪板相撞而受伤的可能性[4],但不可否认的是,脚绳的使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冲浪者与他人冲浪板相撞的风险,而且在受伤或疲劳的情况下,脚绳可以确保冲浪者能够抓住冲浪板以重返岸边[49]。因此,可通过优化脚绳的弹性回缩力和长度,以减少与自己冲浪板撞击而发生损伤的可能。

3.2.2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穿戴头盔、潜水服、手套、靴子、冲浪面具、救生衣、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均可有效降低损伤风险的发生。Pikora等[58]发现,与那些使用较少防护装备的水上运动参与者相比,那些使用较多防护装备的参与者受伤的可能性更小。Ulkestad等[5]研究发现在挪威北极水域冲浪的人群安全保护设备使用率极高,受访者中99%的人穿着潜水服,92%的人穿着鞋子,83%的人使用手套,82%的人佩戴头盔,因而损伤发生率极低。有研究者指出当前冲浪装备中最不应该缺少头盔,尤其是在浅礁滩或在人群拥挤的情况下冲浪[21]。佩戴头盔不仅可以减少头部撕裂、脑震荡和鼓膜穿孔等损伤的发生率,还可以防止太阳灼伤(避免皮肤癌),并可在较冷的天气冲浪时帮助保持热量。当与面部保护装备一起使用时,还有助于减少面部撕裂伤和眼部损伤[59]。但从已有研究也可发现,关于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预防运动损伤方面的前瞻性研究几乎没有。也正是由于缺少相关的实验证据,很多冲浪者认为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会影响运动表现[9,12,59]。

4 小结与展望

由于不同研究之间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严重损伤定义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对于冲浪运动损伤的研究设计大都以回顾性分析为主,研究结果受到调查对象回忆偏倚的影响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因而,难以对不同学者冲浪损伤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整体而言,冲浪运动损伤发生率相对较低。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面部、颈部,其次是下肢,且头颈部损伤一般较为严重。多数急性损伤是由冲浪板撞击造成的撕裂伤,慢性损伤主要集中在颈、肩和腰背部,多为骨骼肌过劳性损伤。影响冲浪损伤发生的因素有冲浪者的年龄、冲浪时间、运动水平、技术动作和冲浪板、辅助配件、海域环境等。对于冲浪损伤的预防可通过改进冲浪板设计、穿戴防护装备以及有针对性的力量与体能训练来减少和避免。

尽管前人围绕冲浪运动损伤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仍有很多重要问题尚待深入研究,主要包括:(1)开展冲浪损伤的前瞻性研究,以消除调查对象的回忆偏倚,更准确地估算冲浪损伤发生率。(2)统一冲浪急性损伤的定义,对竞技冲浪与休闲冲浪的运动损伤发生率和损伤特征进行分类研究,提高损伤诊断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3)开展改进冲浪板设计、穿戴防护装备对冲浪损伤预防效果的研究;开展针对肩关节、腰背部、膝关节和踝关节等重点损伤部位的康复体能训练研究;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与手段,开展冲浪运动技术与重点部位损伤的机理研究,提高运动损伤预防方法与策略的针对性,这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与热点。(4)在我国,不管是休闲冲浪还是竞技冲浪,开展的时间都不长,在运动损伤数据的积累和损伤预防策略方面的研究明显不足。因此,应在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针对休闲冲浪和竞技冲浪建立休闲和训练、比赛期间运动损伤数据库,借鉴体操、跳水等同项群项目的先进经验,建立竞技冲浪的损伤监控体系,为我国冲浪运动的科学化训练和损伤预防提供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冲浪板冲浪动作
冲浪少年
MAKING WAVES
爆图团
夏天,咱们玩水去!
奇特的创可贴
动作描写要具体
跟踪导练(二)
玩水更轻松,平衡充气式智能冲浪板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智力大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