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霞(山东省诸城市桃林镇便民服务中心,山东 诸城 262200)
对于现代化农业而言,数字农业是一个高级发展阶段,同时也是中国从农业大国发展成为农业强国的重要标志,该文中笔者着重对数字农业的发展必要性及未来发展途径进行阐述和探索。
相关数据显示:至2019年,中国的网络普及率超过了61%,全国共有约8.5亿网民,在这其中,农村网民2.2亿,约占网民总数的26%。在中国的农村地区,网络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另外,与服务业、金融行业、气象行业等领域相比,数字化农业的发展水平较低,还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将加快农业领域的数字化改造速度,切实提升农业生产率,突出数字化对农业经济、农村发展的倍增、叠加作用,为推动农业经济、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力量。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提高农业的特色化、优质化、绿色化食品,推动农业实现转型,持续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和整体效益。数字化技术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也充分体现出在效益高的行业实现突破这一特征。
发展数字化农业是农业产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借助在线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构建农业生产模型,推行精准化生产,将动植物的生长潜力充分挖掘出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确保农业发展的高效能、高质量、高产量,同时,发展数字化农业也是保证农产品安全、高质的需求。借助云平台、大数据等,为农业生产、流通各个环节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科学监管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实现农产品的可追溯,确保农产品的安全、高质[1]。
实现农产品在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可有效提升供需双方的信息获取处理效率,一改信息不对称、不公开等状况,将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至最低,实现农产品供需精准对接;发展数字化农业可以更好地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这一问题,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结合,把知识、经验、科技统统数据化,可以更好地实现农业产业的高效、高智能化,大大降低了农业产业的从业门槛,更好地解决了农业产业发展中风险高、收益低、劳动力缺失等难题[2]。
围绕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目标,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农业数字系统,尽快构建农业产业大数据中心。整合现有数据,进一步明确数据归属权,完善市场主体数据共享相关制度。尤其是各级财政支持哪些农业项目,在立项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数据共享义务,验收时,将数据共享设置为前置条件。
“条数据”指的是以农产品全产业链为主线建立起来的大数据,从大豆等重点农产品入手,探索建设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的方法、模式和相关制度;“块数据”指的是以某地域范围内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国家地理信息平台基础上建设起来的大数据。采用条块结合的模式,完善数据全面采集、整合分析、循环使用系统,探索大数据使用场景,与科研院所、数据平台展开积极合作,力争打造出载体多元化、模式多样化的数据服务产品。
在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时,一定要高度重视农业技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尽快将智能设备纳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范围。成立农业大数据示范区,积极探索5G技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加快将农业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将以前的农业数字化改造,视为发展农业数字化经济的主要阵地,提升农产品的数字化水平,切实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将农村在发展数字化技术方面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不断形成全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积极创新农村电子商务,例如:大力发展社交电商、品质电商等[3]。
整合共享事务、政务、商务信息,这是发展数字化农业经济的重中之重,要积极做好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三农”信息服务工作,积极开发一些农民喜欢用、会用、经常用的APP,让手机成为广大农民接触农业新技术的窗口。
总之,发展数字化农业,一定要明确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方向,用技术创新推动农业发展,让广大农民感受到农业技术带来的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