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馆的生态文明教育功能与发展对策研究*
——以西南林业大学世界古茶树原产地资源展馆为例

2021-04-26 17:00李法营宋琴石明蓝增全
农业考古 2021年2期
关键词:展馆茶树茶文化

李法营 宋琴 石明 蓝增全

一、概况

(一)生态文明教育

1987年,著名生态学家叶谦吉在全国生态农业问题讨论会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即“人类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人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统一的关系”[1](P27)。生态文明的本质就在于寻求人与自然以及外界的和谐,是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持续繁荣的文化伦理形态,包括意识文明、行为文明、制度文明和产业文明四个维度[2](P103)。

生态文明教育,不同时期、不同的专家学者给出诸多见解,本文中取用陈丽鸿、孙大勇两位学者的观点:“生态文明教育是针对全社会展开的向生态文明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培养全体公民生态文明意识,使受教育者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人-自然-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形成健康的生产生活消费行为,同时培养一批具有综合决策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和掌握各种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3](P121)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位置,生态文明成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维度之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呼唤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的是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高素质时代新人,时代新人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生态文明教育的有序开展。因此,生态文明教育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是全民生态文明思想提升的主要抓手,是生态文明目标实现的重要措施。

(二)自然博物馆(展览馆)

早在14—15世纪,自然博物馆的雏形已然显现,主要是当时欧洲皇室贵族的私人收藏。到18世纪,不少私人收藏家将大量藏品交由社会信托机构进行有序收藏并对公众开放,逐渐形成现代博物馆[4](P86)。自然博物馆是集科研、科普、教育、宣传功能于一身的公益场所,它通过展品、藏品、原件等内容研究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同时通过展览和活动让公众了解自然科学,认知到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博物馆将政府、公众和科学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呼吁政府重视环境危机、唤醒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经过30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成立了自然博物馆,并逐渐将其定位成集教育、收藏、研究和陈列为一体的非营利机构[5](P243)。

二、古茶树资源展馆基本情况

(一)展馆简介

西南林业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独立设置,以林学学科为主,生态环境类学科为特色,理、工、农、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林业本科高校。在国家当前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在2020年首个国际茶日到来之际,学校成立并筹建世界茶叶图书馆。世界茶叶图书馆是国内唯一由高校设立,集茶书馆、茶学馆、茶人馆、茶博馆、茶业馆、茶道馆等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茶主题专业图书馆,将建成为学校特色文化空间、云茶产业文化教育中心、古茶树研究中心、世界茶类图书资料的文献信息数据资源中心、茶及茶文化展示中心、世界茶学访学中心,中华茶文化普及教育基地、世界茶学研究基地。古茶树资源展馆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遵循“合作、共享、开放、公益、创新、发展”的理念,打造特色文化空间、学习空间、交流空间、创意空间、学术空间和思想空间,致力于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古茶树资源是表征中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活化石”。西南林业大学世界古茶树原产地资源展位于西南林业大学校内,占地420m2,展馆设置的初衷在于,通过文史资料、科研成果、标本样本、茶道茶艺等内容对云南作为世界古茶树原产地进行展示、佐证和论证。展馆共设置古茶树、古茶生态系统、澜沧江孕育茶文明、古茶树与茶产业以及西林与古茶树五个板块进行呈现,共收藏书籍、文稿等文史资料1000余份,收集古茶树花果叶等标本2000余份、古茶树枝杆300余份、各地古树茶产品200余饼(袋)。展馆主要通过图片展示、实物展示、人工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对古茶树、古茶树生态系统、古树茶、茶文化、茶道、茶科研、茶产业等进行展示。

展馆自2020年5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共接待来自国内外130余家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公司企业等各行各业个人或团体3400人次参观;通过云南当地知名融媒体平台小曼约茶会进行两次直播,在线观众人数累计12万人次;展馆先后受到中新网、中国绿色时报、昆明教育电视台等近10家新闻媒体报道;由古茶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国家创新联盟、学校古茶树研究中心组织开展茶人论道活动4次。上述实践探索让展馆在短期内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的问题和困难。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展馆资料数据样本亟待充实和完善

古茶树资源丰富,中国区域内的数量就有5616万株,面积有331万亩,野生茶树群落、古茶山有214个。云南拥有古茶树5495万株,占全部资源的97%,此外还拥有特别珍稀的古茶生态系统——野生茶树群落,目前报道的就有88个。云南16个州市有13个州市分布有古茶树资源,而目前馆内收藏标本不足3000份,和上述如此庞大的数量和分布区域而言,展馆内的标本及数据样本十分有限,需继续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收集相应的数据和样本,不断充实展馆的内涵和影响力。

2.呈现形式单一

作为1.0版,目前展馆的展现形式相对单一,主要陈列有各地古茶树杆枝叶标本、成品茶叶、相关书籍、茶主题相关展品及生长地情况的展板和展示等,宣传形式相对单一,科技性、互动性有待于提高,缺乏场景式、体验式、交互式的参观体验,科普及生态文明教育成效受到限制。

3.专业人才队伍缺乏

自然资源展馆是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重要场所,不仅是将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及其相关的系统、文化、产业等进行陈列展示,更是将这些古茶元素有机地外化为系统性的“活体”展示在游客面前,以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只专业化、职业化的科研、管理、服务团队进行支撑,而目前从事古茶相关科研、管理、服务团队人员匮乏,支撑力度不够。

4.影响力不高,受众面较小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个以古茶树资源为主题的自然资源展馆,设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毋庸置疑,理应成为宣传古茶树、茶文化的重要阵地,理应有更多的人们的关注;但目前古茶树资源展馆的生态文明教育受众面窄、影响力不高。第一,受到2020年疫情影响,展馆接待外来参观人员少;第二,展馆举办的活动较少,未能激发校内师生及外界人士关注古茶树资源、古茶树文化、古茶树产业的热情,展馆的潜能未能完全激发。

三、古茶树资源展馆的生态文明教育功能

如前文所述,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谐发展的必要要求,是关乎中国乃至全世界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自然博物馆的诞生和发展历程完美地阐述了其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古茶树资源展馆作为自然博物馆的一种展示形式无疑是生态文明教育功能实现的重要标的。

展馆通过图片、文史书籍、标本等,展示了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古茶树生态系统、茶根文化、古茶树与茶产业的辩证关系等。归结来看,展馆呈现的是以古茶树为核心的古茶树群落、古茶树生态系统、古树茶及其产业的基本概况,意在引导参观者加强对资源、环境、产业发展的可持续认知,是将具体的科研调查数据外化为生态文明教育,使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

(一)文化自信构筑的良好平台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复兴;民族文化的复兴,有赖于国家民族文化自信的觉醒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6](P95)。

茶文化博大精深,囊括了种茶、养茶、管茶、制茶、用茶、饮茶等过程中的文化特征如茶道、茶联、茶席、茶画、茶故事、茶谱、茶礼等。同时,在茶文化衍生形成的过程中也催生了极具特色的中国茶文化精神,既有茶道中的“清、吉、廉、经、鉴、兴”,也有茶礼中的“和谐、尊重、理性”等,这些都与文化自信的要求相契合,展馆的展示布局对上述内容都有印证。

同时,展馆内容的呈现,都为云南作为世界茶树原产地提供厚重的佐证。世界茶看中国,中国茶看云南。云南作为世界上古茶树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加之文化、生物多样性、考古研究等足以证明澜沧江孕育了茶文化、云南是世界古茶树的原产地。

(二)助力云南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目前的云南茶产业,无论是面积、产量、产值都是呈三角的形态,以现代茶园为基础,生态茶园和古茶树占比较小,是一个“单一农业生产”的格局,对于云南这样的古茶树资源大省,应构建一个“古茶生态文化”为金字塔尖的倒三角,把古茶树资源蕴藏的“生态”潜质和“世界茶树原产地”文化价值作为产业引领,构建“生态文化”大产业的格局。而展馆所呈现出的生态文明蕴含即在于打造文化、科技、产业金字塔的融合发展。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

作为一座小型自然资源博物馆,本就是引导公众关注自然科学、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的重要场所,而古茶树资源展将公众身边的资源和文化融合在一起,更能引起公众和大学生的关注。一来资源的展示增强了大学生对茶树和生物多样性的直观认知,有助于大学生关注生态这一主题;同时,云南丰富民族茶文化对“和、同、根”等生态文明观有更深入的认知,不仅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铸造有正向引导,也为大学生生态文明理念的构筑有积极推动。

(四)文化走出去的有力载体

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财富,也是“地球村”倡议下润泽世界的瑰宝,积极推进民族文化走出去对提升中国的世界话语权和影响力大有裨益。云南古茶树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深远;同时,26个民族种茶、养茶、护茶、制茶、喝茶等过程中积淀下来的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更是云南走向世界、推动提升国家话语权的重要依据。将展馆作为依托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推介,将“古茶树、古茶生态系统、古茶产业、古茶文明”的影响力进一步凸显,以助推实现目标。

四、提升展馆生态文明教育影响力的策略

(一)融合科技力量,让展馆“亮”起来

自然博物馆的发展必须和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相契合,才能吸引更多公众的关注,才能将博物馆的生态育人功能寓兴趣培养和引导中。在展馆1.0版本的基础之上,应尽快引入VR(云全景虚拟现实社区)、二维码语音介绍、5G直播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示路径,让展馆的内容更容易和公众的兴趣点相结合,实现展馆“亮”起来的目标。

(二)发挥独特优势,让展馆“动”起来

展馆自创办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看和展馆设置之初的目的尚存在差距,应发挥相应优势提升展馆的生态育人功能。其一,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古茶树资源优势和丰富的民族茶文化积淀,这为展馆内容的丰富提供了坚实基础。其二,云南具有地处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接合部的区位优势,将在构建第三大陆桥中发挥重要的枢纽作用,这为以云南为中心宣介推广古茶树资源及其文化、产业等提供了独特的区位优势。其三,西南林业大学紧扣生态文明发展主题,主动融入生态文明事宜,学校结合丰富的以茶为主题的云南实践活动,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种各样的茶主题活动,增强观众融入感和体验感,逐步完善泡茶和制茶的互动体验活动,让大家在参观中学习、在学习中锻炼、在锻炼中聚焦、在聚焦中提升。

基于此,展馆应结合学校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积极开展研学活动、茶马古道科考等,将古茶树资源展和户外探索相融合,以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和兴趣感,将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积极推进。

(三)创新发展模式,让展馆“活”起来

古茶树资源展作为学校世界茶叶图书馆的内容之一,将有机地依托大馆建设的理念,推进茶主题产学研融合,积极联系省内外、国内外科研院所、茶企茶人共同参与,共谋发展,为古茶树资源展馆内容愈发丰富、活动更加精彩、主题更加鲜明共享智慧和力量。

同时,积极联系学校艺术与设计学院、后勤服务集团文创店及社会相关人士推出古茶树主题文创产品,凸显特色,提升影响力,形成以古茶为特色、以古茶文化为品牌的特色文创产品,并深度挖掘校外资源,进一步提升展馆影响力。

(四)构建发展体系,让展馆“大”起来

基于展馆面临的困难和满足生态文明教育的要求,应从以下几个“大”字上下功夫,努力实现古茶树资源展馆的建馆目标。一是规模大。要进一步加强人财物的投入,扩大展馆规模,丰富展馆内涵,打造专业队伍,充足经费保障,确保展馆有序、良好运转。二是格局大。展馆的终极目标是要以古茶树为依托,做好文化传承传播、资源保护利用、综合效益最优化。三是目标大。展馆的设置要有国际视野,不但要在国内古茶树宣介上有一席之地,更要有古茶树的国际影响力,实现“走出去、引进来”的目标。

《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到的要咬准“中国最优、世界一流”目标,大力实施“一二三行动”,锲而不舍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力争茶叶、花卉、水果、蔬菜、肉牛等实现“5年翻番”目标[7](第3、5部分),这表明云南在生态文明建设、茶产业发展上有底气和决心,古茶树资源展馆应依托展馆实际,挖掘资源,夯实内容,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为古茶树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猜你喜欢
展馆茶树茶文化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创意展馆
中国西南 茶树和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茶的箴言
美丽的山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