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引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互联网开辟了广阔的信息空间,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崭新的重要载体。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正在加速进入全新发展时期,人们对政府服务效能提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公共服务发展模式的新格局必将重塑,即从局部智能走向全局智能,带给群众极大的便利。
【Abstract】Since 1990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constantly innovative, information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ing continuously, and information network has been widely used. Informatization has become a prominent feature of glob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t has gradually triggered an all-round social change.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impact of informatization 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more profound. The internet has opened up a broad information space, and has become a new and important carrier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knowledge diffusion. With the promo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uman society is accelerating into a new period of development, and the people have put forward new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government services efficiency. In view of this, the new pattern of public services development mode is bound to be reshaped, that is, from partial intelligence to comprehensive intelligence, which brings great convenience to the masses.
【关键词】信息化;人社系统;公共服务
【Keywords】informatization;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system; public services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3-0128-02
1 引言
当前,人社系统上下正按照“互联网+人社”“一次办好”等相关要求,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手段,以社保卡为主要载体,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智慧经办、智慧服务、智慧监管、智慧决策为核心,突出“主动服务理念”,着力打造“网办、秒办、免办”、“一链式”服务、“一次办好”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智慧人社”公共服务,打造“智慧人社”公共服务发展新格局。文章结合实际情况,重点阐述了信息化背景下对打造“智慧人社”公共服务发展新格局的思考。
2 人社公共服务发展现状
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和“一次办好”改革要求,借助临淄区被列为淄博市新一代“智慧人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的契机,加大“网办”“掌办”服务渠道建设力度,逐步压缩业务前台服务事项,以服务对象为出发点,以政务服务需要、决策需要为导向,实现人社领域业务融合、管理提升和服务重构,形成了“线上为主、窗口为辅”的新型服务格局。
2.1 业务流程再造,人社业务标准化管理体系基本建成
通过全面梳理人社政策、法规,深度优化人社业务流程,形成了统一的人社政务服务事项、流程、标准体系。进一步细分“即办件”“限时件”,明确可“网办”“秒办”“免办”事项。打破了人社业务间的藩篱,逐步拓展了人社业务“一链式”服务范围。按照“‘即办件综合柜员即时办理、‘限时件按归属推送后台、全区通办”规程,梳理完善了现有业务、财务、档案等管理制度、办法。业务事项中即时办结事项由66项增加为104项,占比55.6%,承諾一定期限内办结事项83项,承诺办结时限进行了充分的压缩。
2.2 一体化人社业务协同系统推进网办、就近办,方便办事群众
运用集就业、社保、劳动关系、人事人才于一体的人社业务综合柜员系统,有力支撑人社业务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好”。通过统一的人社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前台、网上、自助、手机”各类服务渠道同质同效,服务零距离。业务事项中全程网办事项177项,占比94.1%,全市通办134项,占比71.6%,不能通办53项,从而最大可能地实现了不跑腿或少跑腿。
2.3 人社大数据集成应用不断推进,申请材料大幅减少
全面整理历史数据,融合社保、就业、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等业务领域的信息,建立人社电子档案袋,实现“同人同城同库”。充分发挥“区块链”的安全加密、防篡改、可追溯的优势特点,为各类人社业务资料的安全存储和可信流转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数字信息资料的持有方、发行方、使用方借助“区块链+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实现了可信资料的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畅通流转。将个人参保缴费证明、养老参保缴费凭证、工伤认定书、劳动能力鉴定书、劳动合同以及社保卡、淄博精英卡这七类人社证照、证明资料,利用信息化技术,全部转化为数字信息资料首批发行上链,实现与传统办事材料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群众办事时无需提供原始证明、证照材料,只需要通过“温暖淄博人社”APP中的“数字保险箱”模块,轻松注册个人“数字保险箱”后,利用“温暖淄博人社”APP中的相应功能按钮获取本人各类人社电子证明,即可享受“全透明”“点对点”精准服务。业务事项中不需要申请材料即可办理的事项由29项增加为68项,申请材料由575个精简为255个,精简320个,精简比例为55.6%。
2.4 运用主动服务、分析决策系统,实现“无形认证”“政策找人”
通过人社大数据分析服务系统,构建“主动服务”体系,大力推送“免办”事项,实现由“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由“企业找补贴”到“补贴找企业”的转变。187项业务事项中,主动服务事项27项,占比18.7%,秒办事项47项,占比25.1%。在2020年疫情的特殊时期利用大数据比对分析确定补贴享受对象,通过主动式、免打扰的“无形认证”“政策找人”服务,为符合条件的3481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524.65万元,惠及职工57442人,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不知不觉中享受到政策红利。通过分析决策系统实现各业务领域、全区和分地区的整体政策执行情况、业务运行和变化情况、业务关联变化情况等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测预警,通过就业、人才工作数据分析系统,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依据。
2.5 通过内控稽核、业务监管系统,进一步加强内控稽核、业务监管
对内实现对社会保险等各类基金的征缴、支付、管理、服务、运营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风险点”管控,提供杜绝社保等各类基金违规使用的有效手段,提高监督执法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水平。对外展现办理事项、办理进度,掌握工作进展、各环节审批意见、耗时、办理人等情况,对具体工作人员业务办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支持绩效考核客观化,做到每笔业务“可视、可控、可预警、可统计分析”,实时动态监管业务风险,自动预警告警。
3 后期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建设水平仍需提升。一是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开展,各级各部门都开始开展事项流程梳理、系统开发工作,人社部、省人社厅、各级行政审批局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要求,而区级事项办件信息系统多数为省级系统,部分属于国家级系统,省级、国家级对系统流程进行梳理开发,何时开发完成、完成之后的具体流程目前处于不确定的状态,导致区县级人社部门的部分事项流程梳理不能有效推进;二是人社信息系统与市大数据局提供的共享平台结合,虽然多数数据的共享从理论上来讲没有障碍,但实际上因为各单位提供数据存在准确性和及时性问题,导致数据共享实际情况不理想。
4 下一步发展方向
第一,推行数据共享和“网办”,持续减少业务办理的申请材料。就业登记、劳动用工备案、失业登记等业务,之前需要申请人自行携带相关材料到区、镇大厅现场办理,推行“网办”后并精简申请材料后,申请人再办理这些业务时,将只需登录“淄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上的“单位服务”或“个人服务”模块进行办理,全程不再需要上传任何材料。
第二,推动信息系统整合,实施多口合一,提供省时省心的简约化服务。用人单位通过“一口进入”办理“多口合一”业务,将服务功能拓展到全部人社领域。原需分别办理的就业、社保、劳动关系网上开户和就业登记、社保登记、劳动用工备案等业务,将整合为一个入口、一个名称、一套流程,用人单位可同时一体化办理,各单位人力工作人员只需网上一次操作或到一个人社服务经办机构,即可同时完成就业登记、社会保险登记及劳动用工备案,或可同时办理完停保、解聘备案、劳动合同(关系)解除业务。
第三,建设社保待遇资格“大数据静默认证”系统,实现退休人员养老资格认证的“免打扰“服务。通过协调相关部门获取社保、医保、民政殡葬、卫计医学死亡证明和高铁、航空出行记录等数据,并进行大数据比对,参保人将不需要通过任何操作实现“无感认证”,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参保人的“免打扰”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德鹏.加强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和建议研究[J].商业文化,2020(28):122-123.
【2】舒龙.紧跟发展新格局 推動人社服务融入产业生态圈[J].四川劳动保障,20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