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鹿
【摘 要】在我国电网事业发展过程中,提升可靠性以及稳定性是电力系统通信网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发展目标,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对电力系统通信网所提出的更高要求。电力系统通信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会对整体电网的安全运行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在许多实际工作当中,因为存在诸多因素影响,所以导致通信网的整体运营效果比较差,工作效率也比较低。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就当前的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体系进行建立是极为重要的。
【Abstract】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s power grid, improving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is the most important development goal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power system communication network.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the higher require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to the power system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e reliability and stability of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of the power system will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overall power grid. Moreover, in many practical work,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many factors, the overall operation effect of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is relatively poor, and the work efficiency is also relatively low. Therefore, in this contex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stablish the relia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of current power system communication network.
【关键词】电力系统;通信网管理;可靠性管理体系
【Keywords】power system; communic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reliability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3-0090-02
1 引言
在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过程中,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向。为了实现安全稳定运行,就当前电力系统通信网的可靠性进行提升是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尤其是随着我国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对通信网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对运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就当前的电力系统通信等特殊性管理体系进行建设以及完善,是电力系统整体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2 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内容
在电力系统通信网进行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建成可靠性管理体系,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需要就当前电力系统通信网的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深入探讨,对管理工作中的实际工作要求以及工作标准等结合实际的电力系统通信网建设地区发展情况去进行考虑,然后对各方面内容进行整理以及设计,从而使相应的规范准则完全适用;第二,需要根据所出台的规范以及标准准则,在上述设计工作内容当中提取一些建设工作以及管理工作当中所涉及的目标,从而保证工作拥有方向性;第三,需要根据上文所选取的相关设计指标,对这些指标的合理性、可靠性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然后将这些指标和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经济联系起来进行论述。从上述三项内容来看,为了更好地完成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对电力系统通信网的正常化以及可靠化使用进行强化,并且加强对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工作的监督与审查。
3 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意义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电力系统的建设规模以及建设数量都越来越大,这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更加高质量、高标准的用电需求。所以,在电力部门从事商用生产工作时,生产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有助于提高当前电力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使电力通信网能够在可靠性提升的过程中拥有基础条件。所以,对于通讯网可靠性管理能力提升来讲,是基于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电力系统通信网管理体系建设进行完善的必然要求。对于通信网来讲,基本上与电力系统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通信网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会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产生影响,其是电力系统在对外提供相应服务的过程中,服务能力提升的最主要保障。因此,如果通信网的各高校的运输能力下降,就会导致对系统的相应服务能力以及通信能力下降,最终导致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
所以,促进电力通信网的可靠性提升,能够使当前电力系统的整体运行可靠性增加,而且依托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及管理制度等,能够对电力系统通信网当中的网络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电力通信网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拥有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加高质量的成本管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4 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于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来讲,因为受限于电力系统的整体建设水平较低,所以通信网的管理体系建设工作仍然处于较不完善的水平,在实际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有诸多问题显现,所以应就当前的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进行完善,就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的分析,然后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
首先,在电力系统通信网设计工作过程中的相关部门所给予的重视程度较低,所以致使管理方式始终处于落后状态,制度建设也并不完善,而且在管理体系发挥作用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细则以及制度没有进行真正的落实,不能够保证在电力系统通信网管理工作当中,充分发挥管理体系的作用。同时,在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体系当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与纠正,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相应的工作模式落后,而且非常粗放,所以不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的相关问题。
其次,评估体系可靠性较低。对于可靠性管理工作来讲,需要对当前管理体系的各环节进行全面的了解与分析,就管理工作执行所需要的方案以及规划内容进行科学性的评判,但对于当前的大部分电力系统工作部门来讲,针对可靠性管理体系的研究以及了解程度并不深入,没有对可靠性管理在整个电力系统通信网络当中的意义以及作用进行探究,所以开展相应工作时配备的工作人员队伍素质较低,而且也没有就可靠性管理的工作方案以及执行进行评估,所以实际工作效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5 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对策
5.1 建立完善的检测系统
对于电力系统通信网络来讲,在整个网络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事故,那么系统的整体运行都会受到影响,轻则导致部分环节的运营效率降低,重则导致整个系统停止运转。所以在进行可靠性管理的过程中,降低故障的发生几率以及发生次数是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最主要内容。为了能够使故障的发生可能性降低,需要及时就当前已经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解决,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這样能够在故障处理的过程中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及早地发现问题,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或者是事故。而针对一些故障问题进行处理时,不仅仅需要进行量化处理,还需要借助工作人员查找并确定故障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能够使设备的维护得到实现,而且能够减少在设备使用及维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额外损失。
5.2 加强分层化处理
就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与完善来讲,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应当抛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应当在可靠性管理工作当中,进行分层化处理模式的应用。对于当前的可靠性管理工作来讲,进行分层次的管理,可以让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简化自身的工作内容,而且还能够提高管理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就是在分层化处理的模式下,可以构建一套非常完整而且科学的评价机制,在开展可靠性管理工作时,依靠此评价机制能够就设计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及时的纠正以及弥补,在整体层面上使可靠性管理工作的整体进展得到推动。
6 结语
综上所述,作者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对于电力系统建设来讲,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提升系统运行可靠性是人力系统开展日常管理工作的最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就通信网的可靠性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与加强,是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对于电力系统建设工作所提出的更高要求。所以应当通过对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的提升,来推动整体的电网建设水平以及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对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以及监管程度,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构建完善以及科学的可靠性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刘旭.关于建立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体系相关问题的探讨[J].机电一体化,2014(4):8-8.
【2】闫治奇,张畅.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相关问题探讨[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视域下的2015全国两会热点解读——决策论坛论文集(上)[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5:1.
【3】张妙.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相关问题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5(43):110.
【4】邢宁哲,闫海峰.电力通信系统可靠性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2007(06):26-30+38.
【5】吴帆,郭运峰.建立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体系相关问题的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8(01):223.
【6】赵武忠.建立电力系统通信网可靠性管理体系相关问题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7(02):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