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聚焦“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思路分析

2021-04-25 03:51黄秋燕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3期
关键词:党的十九大十四五乡村振兴

黄秋燕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思想首次提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报告指出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这也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十四五”时期关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划,并再次将乡村振兴放在会议的重要位置,并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抉择。通过对比党的十九大和“十四五”时期我国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结合“十四五”时期关于乡村振兴的思路分析研究,总结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的建议和对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十四五”

中图分类号:F2 文獻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3.002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在解决“三农”问题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局规划,这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1 党的十九大和“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分析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分析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根据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1.1 乡村振兴的总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也是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目标要求,产业兴旺:是农村各类产业得到升级和增值,提高农村产业技术,实现农村科技兴农,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态宜居:是指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美丽乡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加强对乡村自然资源和清洁能源的保护,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推进农业绿色产业发展和清洁产业的生产;乡风文明:是指合理保护和开发乡村的土地,合理规划乡村房屋建筑布局,既保护乡村文化又突出地域特色,同时加强乡村的文化教育,提升整个乡村居民的整体文化素养;治理有效:指加强农村基层法制建设,营造出和谐、文明、有序的社会正气;生活富裕:保证农民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有稳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来源,让农民从心理上和物质上都得到满足。

1.1.2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深化农村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做了高瞻远瞩的规划,提出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所做出的伟大的战略规划。如期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同时还要保证农村改革得到贯彻落实,要想让农民从真正意义上获得土地的经营权就必须要深化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解决好农民与土地的矛盾,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用时还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使得农村产业发展适应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积极性,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1.3 加强农村基础工作,发展现代化农业

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前提是保证农村基础工作得到有效贯彻落实,首先,要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去治理乡村,加强农村基层的党员队伍建设,提升组织能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其次,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建设的责任与保障机制,严格落实党中央的指示;最后,促进自治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结合,坚持“一核三治”思想,创新和健全村民机制的生机活力,营造出乡村和谐文明的面貌。强化对乡村产业的科技支撑,提升乡村产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培育特色的农业产品,促进发展现代农产品的转型升级;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构建现代化的乡村科技产业体系,补齐农业在“四化”中经济发展建设过程的短板,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让农村产业成为新时代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产业,让乡村农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推动建设农业科技强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1.2 “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思路分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战略规划,并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我国的‘三农工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1.2.1 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强乡村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保证农产品有良好的效益,要使农产品获得更高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大对农产品的科技投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用科技去推进质量兴农和品牌强农,推进农业产品的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不断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增加农民的产业收入,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其次是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加大科技投入更要加大农村人才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的教育水平,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实施乡村的全面振兴,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

1.2.2 深化农村改革,构建新型工农关系

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深化农村改革就要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把农民的土地经营权落到实处,推进农村基层政权的建设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去激发乡村活力,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发展大融合。

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我国的“三农”问题,尤其关注农村的发展,把农村的发展,农业的兴盛和农民的生活作为国家和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目前的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努力抓齐“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现阶段的首要任务,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需要加强城乡之间的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之间的经济产业沟通互鉴,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发展的力度,完善城乡产业政策体制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资源的合理分配,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1.2.3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把乡村振兴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将脱贫攻坚的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有助于实现这两大战略的双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就必须要健全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做好整个脱贫攻坚工作的监测和扶持,让农民有稳定可持续的经济收入来源,做好返贫困监测机制,预防和防止返贫困现象发生,保证脱贫攻坚顺利实施,再次是做好乡村振兴的工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保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能如期顺利实现。

“十四五”规划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局规划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开局规划,为如期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好了重要的战略引擎和战略规划。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必须要以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理论支撑,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特色,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发展现代化农业,构建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理论支撑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加大对农业农村的科技投入和应用,让农业赶上互联网发展的步伐,与科技时代接轨,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不断改革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及建议

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和党中央的政策要求指示,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全面乡村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局面,就必须要将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五个振兴”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相结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2.1 政治方面:加强农村的政策支持,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党的十九大对“端稳国人饭碗”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论调指明了我国未来耕地保护应落实保障粮食安全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保”目标,这就强调了建立农民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性。首先,要加强政府约束机制,巩固战略性的耕地保护,用政府的力量去保护农民的权益,用政府的权利对农民土地权益进行保障,管控好耕地就要守住存量耕地资源,确保农民的耕地数量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同时积极保护生态环境不恶化,实现耕地总量和粮食安全得到多种管控,把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战略理念落到实处。其次,要完善粮食补贴和价格政策,实现粮食基本自给,对解决中国的粮食政策问题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步。调整粮食的补贴标准和粮食的补贴政策,让农民种植粮食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进而提高粮食的产量和质量,加快培育“核心粮农”,提升农民的价值地位。最后,建立自治、法治和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乡村基层建设的重要作用,完善乡村选举制度,丰富完善乡村的选举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民主决策的参与度和透明度;还要发挥乡村治理中的德治效果,加强家风家训优良传统的培训与传播,做到乡村治理中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做支撑,创新乡村治理,走乡村善治之路。

2.2 经济方面:加大对乡村产业技术投入,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现代化水平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我国的乡村振兴建设中,积极利用高新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深化拓展乡村产品的购销渠道,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首先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技术投入,创新乡村产业模式,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去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的收益。通过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农产品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以及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利用网络自媒体加大对农产品的宣传,用科学的信息技术使农产品收益和质量不断提升。

现代化农业是当代高效科学的可持续的农业,农业生产中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经验,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科技农业的转变过程。对农业产品的技术投入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挖掘乡村发展的新功能和活力,巩固农业生产基础和政策,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构建对外开放的农业发展新格局,让乡村农业与现代科技接轨,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2.3 文化方面:发展农村教育,激发乡村文化活力

农村教育扶贫是助力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建设稳定的教育扶贫机制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发展农村教育要优化学校教育扶贫机制,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做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用乡村教育去阻止返贫,促进扶贫教育发展。“治贫先治愚”。大力发展乡村教育,

提高乡村居民的知识文化素养,才能做到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病根”。将乡村教育与乡村特色文化相结合,将知识文化、先进理念、人才技术及科学经验引进到乡村教育中去,大力引进优秀教师投身于乡村的教育事业中去,加大对乡村教育的物质投资,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提升乡村居民的素质。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乡村的特色文化相结合,将新时代文化注入新时代乡村建设中去,创新乡村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教育现代化发展。

2.4 社会方面: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局面

目前我国城乡差距现象还存在,城乡问题能否更好解决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重新塑造城乡融合发展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就必须要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强对城乡的发展力度,加强城乡发展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促进城乡发展的繁荣进步。首先,政府加强政策支持,对农村和城镇的产业、经济、技术支持,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的建设,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让城镇发展带动乡村的发展,优化拓展乡村消费渠道,将城镇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乡村中去,不断改善我国村民的生活方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2.5 生态方面: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乡村发展的兴衰一直都是党和国家密切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居住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但同时我国乡村的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也遭到了破坏,随之而来的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都给人类带来危害和担忧,加快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不仅是党和政府刻不容缓的任务更对于乡村振兴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水土资源的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对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地运用,建造农业生态林业、建设水资源生态,预防乡村环境污染,坚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格局。

3 结论

通过对党的十九大和“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战略思路的研究,对比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总结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及建议,这对于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益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

[2]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7-10-18.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R].2020-10-29.

[4] 习近平等编著.党的十九大報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 叶兴庆,程郁,赵俊超,等.“十四五”时期的乡村振兴:趋势判断、总体思路与保障机制[J].农村经济,2020,(09):1-9.

[6] 魏后凯,郜亮亮,崔凯,等.“十四五”时期促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与政策[J].农村经济,2020,(08):1-11.

猜你喜欢
党的十九大十四五乡村振兴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党的十九大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美丽”力量
党的十九大的重大理论创新
一个“新”字贯始终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准确把握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