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 李天娇 章成霞
2021年2月11日12:00至18:3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广播春节特别节目《中国声音中国年》在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经典音乐广播、中华之声、文艺之声、中国交通广播、中国乡村之声、环球资讯广播、华语环球广播、南海之声等总台所属11套广播频率并机播出,并在“云听”音频客户端、央广网、央视频、“央视影音”客户端等多平台同步进行视频直播。据初步统计,在广播端,《中国声音中国年》的总触达人次为1633万;在新媒体端,仅“中国声音中国年”微博话题阅读人次即达1.2亿,6个半小时视频直播观看人次超450万,相关报道点播回放超2亿次,在总台平台的跨媒体总触达人次为4323万。
《中国声音中国年》是总台央广2016年创办的一档广播春节特别节目。2021年《中国声音中国年》由总台新闻中心中国之声承办。这台6个半小时的节目,紧扣时代主题、紧跟社会发展、紧贴火热生活,以家国情怀、声音记忆、新春祝福为主线,以欢乐、祥和、温暖、奋进为主基调,以“心在一起,爱就没有距离”为主题词,回望极不平凡的2020年,展望充满希望的2021年,为亿万听众奉上一道极具广播特色、年味十足的年度“声音大餐”。节目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实现了主流价值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聚焦时代主题,凸显家国情怀
春节节目离不了“回望”和“展望”这两大主题。面对极不平凡的过去一年,站在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2021年《中国声音中国年》承载的时代主题必然是浓重热烈又丰富多彩。
(一)《习声回响》《年度声音》浓缩呈现时代主题
和以往一样,2021年《中国声音中国年》推出《习声回响》和《年度声音》两个声音纪录片。《习声回响》梳理集纳了习近平同志2020年以来的重要讲话原声,展现了这一年来大国领袖的人民情怀;《年度声音》则汇集了来自抗疫一线、北斗卫星发射、嫦娥五号落月、奋斗者号深潜、珠峰高程测量、京雄城际开通、贵州最后9个县脱贫摘帽、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万亿大关等20余个重大新闻现场的最具象的声音,定格了那些让人刻骨铭心的难忘瞬间,唤起这一年的集体记忆和个体记忆。
(二)分主题谋篇布局,构成独属2021年的中国记忆
2021年《中国声音中国年》采取了主题式结构方式,六个篇章六大主题,分别是:
第一章:全民战“疫”,众志成城(下称《全民战“疫”》)
第二章:脱贫攻坚,见证小康(下称《脱贫攻坚》)
第三章:铭记历史,致敬英雄(下称《致敬英雄》)
第四章:揽月入海,科技强国(下称《揽月入海》)
第五章:过去一年,那些难忘的人(下称《难忘的人》)
第六章:加油,我们的2021(下称《加油2021》)
每个篇章所有板块都紧紧围绕各自主题,“积木式”组合,渐进推进,融合新闻、专题、文艺等多种元素和体裁,动静相宜,长短结合,以听觉美感为标准架构,着重凸显声音的魅力。
图2:2021年《中国声音中国年》结构设计示意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第五篇章《难忘的人》,创作者有意选择那些看似平凡却又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展现他们在这一年的成长、收获和对新一年的期许,彰显“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的宏大主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加油2021》一章中,一位生长在遵义的姑娘和一位有36年党龄的老党员,还有延安市总工会的一名干部以及一位老革命的后代,都真诚表达了自己在党的百年华诞到来之际的心愿。这些对重大主题的呈现,细密、精巧,接地气、讲人情,润物无声。
(三)各篇章所有元素均紧扣主题
如何将重大主题生动、形象、艺术地呈现?2021年《中国声音中国年》在这方面做了诸多创新和尝试。
1.精选人物
各篇章紧紧围绕主题,选择最合适的新闻人物和主题声音秀主人公。如《全民战“疫”》,选择的新闻人物是春节期间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代表——时隔一年先后驰援武汉和长春战“疫”一线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钟鸣;主题声音秀的主人公是疫情最紧张时刻以《早知道在家待这么久》和《甘肃有个大夫叫霞霞》两首西北民谣“治愈”很多人的民谣歌手张尕怂。《脱贫攻坚》一章的新闻人物是四川凉山的彝族教师惹列日作;主题声音秀的主人公是刚获国家脱贫攻坚奖的被称为“电商直播一姐”的主播薇娅。《致敬英雄》讲述的是抗美援朝特等功臣马维华和战友杨渭清分别68年后重逢的感人故事,以及电影人梁静参与投拍《八佰》《金刚川》、筹拍建党百年题材电影《革命者》的心路历程。《揽月入海》聚焦“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万米海试总指挥叶聪,以及正在执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调度、90后航天人鲍硕。《难忘的人》则选择了为与抑郁症抗争跳“曳步舞”而爆红的温州农民夫妻彭小英、范得多,以及心怀梦想、捧砖朗诵的“工地诗人”李小刚。《加油2021》回访了经历生死却依然不忘初心、坚持发出“微光”的北京朝阳医院眼科医生陶勇以及一群身世特殊、历经欢笑、泪水、伤痛和成长、与命运叫板的北京“强棒爱心天使队”的棒球少年。一个个鲜活生動的人物故事承载时代主题,将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家国情怀与个体命运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透进节目中。
2.拜年短视频
以往的《中国声音中国年》也有拜年短视频等环节设计,但拜年的多是明星。2021年《中国声音中国年》则大胆将拜年的主体换成与主题相关的新闻人物或普通人,让更多充满烟火气的平凡愿望汇聚在节目中。如《全民战“疫”》一章,拜年的除钟南山、陈薇两位“人民英雄”外,还有“感动中国”的武汉快递小哥汪勇、误闯入武汉后积极参与抗疫的大连小伙儿蒋文强及今年一批留在异乡过年的普通人。《揽月入海》一章,则汇聚了中国科技界的精英,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华龙一号”总设计师邢继、鲲龙-AG600总设计师黄领才、“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叶聪等。
3.互动话题
每个章节针对不同主题设置了不同互动话题。如“我的战‘疫故事”“我为脱贫出过力”“我心中的英雄”“我学会了”“我最惦念的人”“牛年我最想……”等。
参与互动的人物也具有鲜明的主题特点。这些来自生活中的真实、感性、接地气的话题互动,让一组组互动话题真正勾连起听者交流互动的意愿,让节目精心挑选的时代主题得到最热切、最广泛、最真挚的回应。
(四)动态推进、注重年味,突出“不一样的春节,一样的亲情”这一主题
2021年春节极为特殊,疫情影响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过年方式。在“就地过年”成为大多数人自愿选择的情况下,能否捕捉到这个特殊春节不一样的打开方式,营造出欢乐、祥和、温暖、奋进的基调,是创作者面对的新课题。
节目没有回避今年春节的特殊性,主持人开场第一小时就以“就地过年新年俗”为题展开讨论;送出歌曲《过年不回家》后,又播出钟南山院士对“过年不回家的你”的致敬……
最具年味的设计体现在节目最后半小时“南北年夜饭接力直播”中,地道的家乡味,浓浓的“团圆”情,凸显了特殊的春节别样的“云端团圆”。
(五)环球资讯广播、华语环球、南海之声的加盟让“全球华人”的概念首次得以真正体现
环球资讯广播和华语环球、南海之声的并机直播,让2021年《中国声音中国年》实现了海外传播。与此同时,华语环球推出的澳大利亚华人家庭阖家年夜饭也成为“全球华人共迎新春”的生动展现。环球资讯广播主创的《外媒眼中的中国》《这一年在中国我们挺好》《盘点各国年度词汇》与经济之声制作的《盘点中国经济》、文艺之声创作的《盘点中国电影》、中国之声推出的《盘点国内热词流行语》一起,构成不同观察视角的年终盘点,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勾勒过去一年的中国,让受众视野更为开阔。
二、聚力广播特点,打造“中国声音”
作为一档音频类春节特别节目,如何最大程度地凸显声音优势、提升艺术美感、拓展想象力的边界是创作的重要方向,2021年《中国声音中国年》在多个方面对“声音”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一)作为“中国声音”最重要的载体,《中国声音中国年》汇集了总台最优秀、最有特点的广播主持人,并首次实现了央视及央广、国广主持人的融合
新闻中心播音部王音棋、环球资讯广播邱晓雨、南海之声周微、经济之声高莉、央视频阿杰,加上中国之声苏扬、林溪、姚轶滨、子文,共同构成颇具特点的主持阵容,每位主持人各具特色,有的端庄大气,有的诙谐幽默,能说会唱,联手奉献了诸多金句名段,让节目得以立体呈现。
正是有赖于主持人多才多艺,主持人互动环节均充分考虑了声音特点。最典型的莫过于《脱贫攻坚》一章中联手网易云音乐推出的“年度十大BGM” 榜单。主持人依次公布上榜歌曲,推起最广为人知的副歌部分,并简短点评……既有浓郁的文艺元素,又紧扣主题,在歌声里回望一年,是非常年轻态、网络化的主题表达。
(二)所有新闻人物和主题声音秀均以最能呈 现声音优势的广播特写形式出现
现场音效、音乐、歌曲、采访者和被访者的对话……这些丰富的声音构建了一个现场感极强的真实的声音世界,大大提升了节目的可听性。如:《脱贫攻坚》一章中的《Hi,大凉山的日作老师》,村道上过往汽车的喇叭声、人们的吆喝声、踩在雪地上的嘎吱声、校园里的上课铃声、上课时老师和孩子的交流声……种种这些环境音效,真实还原了主人公惹列日作的工作生活环境,再加上童声清唱的《凉山谣》、惹列日作清唱的彝语歌《不要怕》,共同构建了这篇人物特写独有的美的意境。
(三)主题声音秀丰富了声音的表现形式
和以往借助播音名家、朗诵名家丰富声音形式不同,2021年《中国声音中国年》主题声音秀环节,均由与该章节主题密切相关的新闻人物完成,部分节目请总台主播参与创作。如:张尕怂演唱民谣《过年》、梁静和中国之声主播黎春及姚科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鲍硕和中国之声主持人苗霖合作说唱《问天》等,这些节目既切合主题又有新鲜感、独创性,有效平衡了新闻元素和文艺元素,因真实、质朴而更真切、感人。
三、聚合多家平台,发力融媒传播
新媒体传播有明显的长尾效应。2021年《中国声音中国年》在传播上最大的创新之处,是从策划设计之初就精心布局了为期一个月的新媒体传播方案,不断产出丰富的传播内容,探索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将《中国声音中国年》不是仅作为六个半小时节目而是作为为期一个月的活动而推出。
(一)新闻打底,明星助阵,六大推广大使为六个互动话题宣推代言
为增强节目互动效果,吸引更多人在《中国声音中国年》中讲出自己的故事,6位公众形象好、有影响力的明星——杨幂、白宇、刘诗诗、贾玲、秦海璐、张艺兴出任《中国声音中国年》的宣传大使,从1月15日起,每天一人为不同互动话题宣推代言,借助流量明星对主流价值创造性转化进行尝试。他们的强势加入,打破了圈层,迅速推高了节目的互动热度,极大调动了网友尤其是年轻人参与的热情。明星宣推的单条视频点击量均破1000万次,其中杨幂引领的互动话题“我的抗疫故事”点击量超过2800万次。
(二)“一题多稿”, 深度融合
从1月11日至2月11日,2021年《中国声音中国年》每天均有宣发产品出炉,之所以能够持续产出如此丰富的内容,与策划设计之初即坚持深度融合、音视频同步采访、先网后台密不可分。如《揽月入海》一章,记者独家采访到叶聪披露海试期间“自己变胖了”,他们包了三次饺子、吃了三次火锅,还做了甲板“烧烤大会”……这段采访花絮被单独剪辑出来,制作成短视频,于1月31日在微博、微信及“抖音”等平台上推出。在叶聪完整人物故事2月11日六个半小时直播中出现前,“中国潜航员海试期间包饺子吃火锅”微博阅读人次达到了3929万,充分实现了为节目预热、引领话题的作用。
六个半小时直播也是如此。一路直播间“慢直播”信号,主供“云听”等音频主打平台互动之用,另一路由两位青春靓丽的主持人王艺、苗霖以“轻直播”的方式对节目幕后花絮进行妙趣横生的解读。
(三)加强交互,为我所用,新媒体平台与广播实现双赢
新媒体传播十分讲求交互性。此次《中国声音中国年》受众首次在直播进行中通过“云听”参与话题互动,直播进行的6个半小时中,“云听”的总点赞数达到36.74万次,总评论互动数为6.26万,打造出广播与新媒体全面融合互补的新形态,为总台音频客户端“云听”争取转化了众多新用户。
真正的融媒傳播,不仅是广播端生产的内容在新媒体端传播,也包括取材新媒体、用广播手段加工转化。这一点体现最明显的是最后半小时“南北年夜饭大接力”的设计。两位美食达人“蜀中桃子姐”和“贫穷料理”都是在“抖音”平台上有两千万粉丝的美食博主,“听做年夜饭”既是美食视频在音频平台的试水,也是音频美食节目向短视频平台的一次延伸。
此外,与网易云音乐合作的“年度十大BGM”榜单,也是新媒体平台反哺传统广播的案例。“年度十大BGM”榜单至今在网易云音乐上在线收听人数仍有20万以上,体现了强劲持续的影响力。
四、结语
紧扣重大主题,渗透、浸润;围绕“中国声音”,灵巧、多变;注重媒体融合,整体布局,是2021年《中国声音中国年》的创作思路。事实证明,优质内容+创新传播,必将助力主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
(本文编辑: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