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萍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0)
脂肪肝属于肝脏病理学改变,由于患者肝细胞内部脂肪含量过多,易增加机体血液循环压力,进而增加冠状动脉病变风险[1]。研究[2]数据显示,脂肪肝的发病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是威胁人体健康的第二大肝脏疾病。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历史十分悠久,而通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该种理念现已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究通过分析中医治未病结合康复护理的优势,并进行对比。报告如下。
1.1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为收治时间在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脂肪肝患者,80例患者中,40例为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纳入标准:符合疾病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和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的相关文件,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存在心肺功能异常、全身系统疾病;伴有精神异常。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平均值(56.22±1.52)岁,疾病类型:肥胖型脂肪肝25例、酒精型脂肪肝10例、其他类型5例。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平均值(56.69±1.89)岁,疾病类型:肥胖型脂肪肝26例、酒精型脂肪肝10例、其他类型4例。两组的各项资料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中医治未病结合康复护理、常规护理,如下:常规护理:加强患者日常生活干预,并开展健康教育。中医治未病结合康复护理,护理内容:(1)防病: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病情特点,纠正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并使其能够认知到脂肪肝的危害,并了解危险因素。对于肥胖型脂肪肝人群,在制定饮食和运动计划的同时,需对患者糖类、脂肪类的摄入量进行限制,并将低糖食物作为日常饮食;对于酒精型脂肪肝患者,应对其酒精摄入量进行严格限制,并劝解其戒烟戒酒。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家族病史进行详细分析,并告知其保证休息充足,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适当运动。(2)治病:在给予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早期发病征兆进行观察,并进行疾病预防,可采用祛痰化湿、消脂行气等方式,从而避免疾病加重。同时需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并选择中医康复护理模式,比如穴位贴敷、艾灸、足浴等,避免疾病加重[3]。(3)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讲解有关脂肪肝的相关知识,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疑惑进行耐心解答,并重点强调情志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在进行疾病防治过程中,应充分应用情志调节,使患者能够保持乐观心态,从而达到提高康复效果目的。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各项护理指标、护理满意度。
2.1对比2组各项护理指标 对照组各项护理指标不及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项护理指标的对比
2.2分析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脂肪肝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分析护理满意度(%)
在人体正常肝脏组织中,通常存在少量的脂肪,肝脏中正常脂肪的储存量占肝脏总量的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若人体肝脏中积聚的脂肪大于百分之五,则判定为脂肪肝[4]。对于轻度脂肪肝,其临床症状不显著,当疾病发展为重度时,易影响身体机能,对健康造成影响。
中医治未病为中医学的核心理念,其主要是借助合理用药、运动、饮食调配、情志调节,能够恢复机体阴阳平衡,达到补气活血目的,使机体抵抗力得以增加。采用该种理念,能够达到无病防病、有病避免加重的效果。中医治未病主要是通过合理的干预,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促进人体恢复身体机能。将该种理念与康复护理结合,能够改善其体重指数、血脂和血糖水平,促进疾病的转归[5]。本研究数据显示,对照组各项护理指标不及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脂肪肝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脂肪肝患者在护理中应用中医治未病结合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