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畅
上海杰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 200080
在21世纪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下,特色小镇作为衔接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的一种新型的经济体,在我国各地快速的建设和发展。以浙江为例,2015 年5月,浙江发布《省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重点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而小镇中心商业街是特色小镇中最重要的配套公共建筑,在满足小镇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之外,更多的承担起娱乐,休闲,交流等功能,在空间上起到标志性的作用,甚至可以成为居民们的精神堡垒。在小镇中心的规划设计中,如何结合地形地貌,组织内外人流,把商业,餐饮,健康服务,文化设施等繁杂的功能有机组合,并将在地特色的文化内涵植入建筑空间,使其成为小镇生活的活力点,是小镇设计者和运营者的共同目标。
构成小镇中心的空间要素有山水,广场,街巷,庭院等。不同的特色小镇中心设计中,设计者应根据小镇所处位置的自然环境不同,以及小镇功能定位的差异性,选取适当的空间要素进行组合。而广场作为小镇中心的标志性场所,不但承载了小镇居民的节日集会,周末市集,日常交流等活动需求,更是小镇中心步行流线上的一个具有仪式感的节点空间。结合景观资源的梳理,广场又可以和周边的自然环境达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广场的位置和大小确定后,其他的街巷,庭院等空间才有了“生长”成形的立足点。故广场的尺度,位置,朝向,形态和建筑风格的选择,都是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1]。
本方案设计之初,设计团队对绿城设计的两个优秀小镇的广场进行了考察研究:分别是位于浙江舟山的长峙岛如心小镇的中心广场(以下简称如心广场),和位于杭州临安市的桃李春风小镇中心的广场(以下简称春风广场)。下文将从位置,规模,周边环境和建筑风格等几个方面对如心广场和田螺山中心广场进行对比,从而推导出田螺广场的方案设计。
如心小镇的地理位置紧邻舟山中心城区(定海区)。而田螺山小镇位于城市近郊,周边多为小型村镇。在周边的人气基础和公共设施资源方面,两个小镇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如心小镇已经达到了一些欧美小城镇的规模,比如大开曼岛和庆典镇。建筑相对集中,开发强度高,人口密度大,小镇广场为整个长峙岛的城镇人口服务,是一个偏外向型的广场;田螺山小镇的规模和临安桃李春风小镇类似,小镇的建筑依山就势,散落在山谷之间,整体开发强度较低,人口密度小,小镇广场主要为小镇居民服务,相对而言是一个偏内向型的广场。
如前文所述,如心小镇的小镇中心规模较大。相应的,如心广场的尺度和面积也较大,可容纳的人数可达4363人。而临安桃李春风小镇和田螺山小镇的规模更为相近,其春风广场的尺度和面积也较小,容纳人数较少,仅为654。在实地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其广场面积在小镇的发展过程中略显不足,难以承载大型活动。故在田螺广场的设计中,我们将广场规模在春风广场的基础上稍作放大,以容纳更多的活动类型和人数,为后期小镇居民的增长和活动的多样性预留了发展空间。
表1 如心小镇、桃李春风小镇、田螺山小镇的规模对比
小镇中心广场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经设计团队的研究分析:便利的交通可达性,丰富的人气基础,与景观资源的良好互动关系,具有吸引力的商业业态等环境因子,都与广场活力具有正相关性。
以如心广场的设计为例:在周边道路关系方面,如心广场与小镇入口以及主要道路相连,使用便捷(但入口落客区实际考察中并未使用);且广场与老年公寓和青年公寓及大量高层住宅贴临设置,人气较旺;广场与景观界面联通,形成轴线关系,且利用商业街引导人流至滨水地带,形成了节点空间;广场周边的主要业态有颐乐学院,生活馆,超市,IMAX影城等,其中保利国际影城为舟山首家IMAX影城,在当地属于稀缺的娱乐业态,会吸引小镇外部的顾客从市区前来观看,从而增加广场的人气。
吸取了如心广场的成功经验,我们在设计田螺山中心广场的过程中,也通过一系列的设计手段,对周边资源充分利用:首先,将广场设置在靠近小镇入口的位置,与主要道路相连;并且将老年公寓设在小镇中心地块中,一侧为商业街,一侧为颐乐学院,形成便捷的服务关系,提高人气;使广场与滨水景观形成递进关系,通过商业流线引导人流至滨水节点空间;在广场周边设置小镇图书馆,春风超市,涌上曲艺火锅等特色业态,通过文化特色和商业吸引力为广场聚集人气。
小镇的中心广场通常是由各种商业建筑围合而成,建筑的立面风格应与小镇所处的地域中主流的特色风格相融合,同时与小镇中心的整体空间形态相匹配。
如心小镇地处平坦开阔的长峙岛,如心广场位于商业街主轴线的几何中心位置,作为一个中央节点,广场承接了城市进岛的人流,并引导至海滨。在这条端庄稳重的几何对称感轴线上,大气典雅的法式风格与这个空间形态是高度匹配的。
而杭州桃李春风位于位于中国临安杭州市文一西路以西的青山湖科技大道,春风吹拂,山清水秀,建筑自然有机的布局在缓坡密林之中。中式建筑的白墙黑瓦,可以与自然更和谐的融合。(见图1)
图1 如心小镇及杭州桃李春风小镇的建筑风格对比
田螺山地处五磊山余脉,平原山地交织,设计考虑结合以上两个案例的优势,将田螺山中心广场周边的建筑定位为中式风格,以谦逊的姿态融入自然;中心广场邻近对外交通道路,通过入口的雨棚落客区,第一进院落中的半通透景廊,第二进广场中的主殿,第三进空间的景观水面及对岸的亭台建筑的设置,使空间形成层层递进的空间序列关系(见图2),缓冲人流来向,增强人流与广场空间的互动,进一步增强核心空间的稳定性。
图2 田螺山小镇广场入口空间序列
中心广场是小镇的客厅,是小镇居民和外来游客聚集、交流、互动的场所,展现了小镇用日常生活到节日庆典的不同风貌。构成广场的建筑中,主殿和戏台是空间的“男一号”和“女一号”,而四周的连续建筑界面是衬托主体建筑的“配角”,形成稳定、完形的围合空间,利于承载丰富多样的大型活动(见图3)。
图3 中心广场尺度及建筑构成
设计参考了相关防火规范和计算方式(餐饮承载力参考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第3.1.2条,演出和商业承载力参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3.17条,展览承载力参考日本《避難安全檢證法の解說及び計算例とその解說》)中的演出和商业的承载力,模拟了平日购物、文艺表演、集市夜市和节日集会等不同使用场景下,不同流动速度人流的分布情况(见图4),将中心广场尺寸定为33*34m。
图4 中心广场不同活动下的人流集散
在空间界面上,通过开放、封闭和半开放界面的有机组合,一方面实现了空间稳定性和流动性的微妙平衡,一方面又可以将远处的山林水景透过角部的灰空间渗透进来,营造广场空间的透明性。使得广场空间方正但不呆板,在保持整体中轴对称的基础上,让建筑界面富于变化,行走其中更添意趣,增加空间的摩擦力(见图5)。
图5 中心广场空间界面
广场空间作为市井生活的载体,从空间尺度到立面造型都蕴藏了余姚和宁波的传统生活记忆。设计者对余姚老城的建筑和空间形式、尺度和材质都进行了调查研究。当地著名的舜江楼采用了重檐歇山的屋顶形式,我们在设计中有选择性的融入现代的设计语言,使层高和建筑立面的通透程度更符合现代商业空间需求,设计了双层带副阶周匝的主殿,传统的小青瓦屋顶+现代的铝木落地门窗[2]。
而戏曲也是老宁波人消遣娱乐的方式,在研究了宁波城隍庙戏台,天一阁戏台和余姚的先圣庙戏台之后,我们在广场一侧也设计了一个戏台,为广场举办各类活动提供了更丰富的舞台空间,也为游客和居民的记忆营造了一个新的落点[3]。
小镇中心的设计不同于城市中的普通商业街,除了商业活动,也要为居民提供生活的便利和温度。需要设计者考虑到居民、游客等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审美偏好;也要尊重和利用周边优质的自然资源。小镇广场作为小镇中心的精神堡垒和体量最大的空间节点,可以说其选址、规模和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直接决定了整体小镇中心的规划结构如何展开。广场自身的建筑风格也奠定了整个小镇建筑群的调性和品质。本文以田螺山小镇中心广场的设计过程为例,通过对不同案例中广场特征的分析和梳理,探讨了一种设计方法论,希望能为此类项目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