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荒漠化协同防治与上、中、下游绿色发展

2021-04-24 02:41董锁成厉静文李宇李富佳刘倩李泽红卢琦程昊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1年2期
关键词:荒漠化黄河流域流域

董锁成,厉静文,李宇,李富佳,刘倩,李泽红∗,卢琦,程昊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3.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北京 100091)

黄河流域地处我国中北部,流域面积约75 万km2,横跨西、中、东三大地理阶梯,是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密集区和“一带一路”陆路的重要地带[1-2]。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 个省区,该流域自然资源丰富,能源、重工业基地众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域[3]。然而黄河流域跨越青藏高寒、西北干旱半干旱、华北湿润半湿润若干自然分区,且上游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脆弱敏感。荒漠化问题一直是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修复的突出问题和制约黄河流域发展的关键要素[4]。

近30 年来,在党中央领导下,沿黄军民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沙治沙保护工作,探索出了库布齐、毛乌素防沙治沙模式,黄河流域水沙治理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成效显著,实现了“人进沙退”的治沙奇迹。2001—2017 年黄河流域土地荒漠化面积总体下降15%,大面积的荒漠化趋势得到了初步控制。但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荒漠化问题依然严重,防治任务依然艰巨。

黄河流域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始终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9 年9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系统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战略思想[5]。2020 年1 月3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实施水源涵养提升、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保护黄河已成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黄河流域荒漠化治理作为破解黄河流域生态问题的重要举措,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和基础保障[6]。因此本文基于研究团队长期调查研究结果,从国家战略出发,从全流域视角入手,分析黄河流域荒漠化现状及荒漠化治理仍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黄河流域荒漠化问题的建议对策,通过多措并举,加强治理,协调保护与发展关系,以期根治荒漠化灾害,促进黄河流域绿色循环及高质量发展。

1 主要问题

1.1 黄河上游荒漠化形势严峻,中重度荒漠化面积分布集中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流域内约有25%的区域面临荒漠化问题,且荒漠化区域呈现向黄河上游集中分布的趋势。由黄河流域荒漠化土地分布格局示意图(图1)可知,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及山西六省区荒漠化形势最严峻,中度、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7.5%,这些地区多为温带大陆性干旱季风气候,气候干燥、大风频发是造成黄河上游荒漠化的重要因素[7];黄河内蒙古段途径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和乌兰布和沙漠三大沙漠(沙地),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地沙化严重,荒漠化范围约占黄河流域荒漠化总面积的61.7%,是荒漠化范围最广的地区;青海、甘肃黄河水源补给区的中度、重度荒漠化区域集中分布在黄河干流两岸,面积约为29200km2,防治荒漠化最为紧迫。

图1 黄河流域荒漠化分布格局示意图

1.2 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荒漠化加剧,是新的生态风险危机严重区

甘肃省玛曲县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黄河从南、东、北三面环绕玛曲县而过,在县内300多条河流的补给下,黄河水流量增加45%,因此该地是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8]。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超载过牧的影响,玛曲县黄河沿岸区域荒漠化状况较该县整体严重,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土地面积比重均高于全县整体水平,并且仍有不断恶化的趋势[9]。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出现了干流两侧土地裸露沙化、草场沙化退化、湿地萎缩等一系列新的严重生态风险。玛曲县黄河干流长度约433km,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4%,其中,50.8%的面积的沿岸两侧形成了沙丘带,61.27km2的土地裸露沙化。与1990年相比,沙化土地增加了57%,年平均增长率达3.33%,沿岸泥沙直接入黄,危及黄河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9]。生态环境破坏导致具有重要水源涵养作用的灌丛草甸逐渐退缩,黄河流量逐年减少。据统计,沙化玛曲段补给黄河水流量减少了15%左右,甚至直接造成了黄河下游的断流[10];可利用草场面积减少,90%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植株矮化、稀疏,禾本科和豆科可食性草类比例减少,毒杂草比例增加[9,11];对于黄河水位调节、防涝减灾具有重要意义的玛曲县湿地、沼泽干涸萎缩面积超过2000km2,湿地水位下降近20 米,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

1.3 宁蒙沿黄地带荒漠化治理成效尚不稳定,沙漠侵袭黄河风险依然严峻

在宁蒙沿黄荒漠化集中分布区以库布齐沙漠、毛乌素沙地和乌兰布和沙漠三大沙漠(沙地)威胁最大。黄河上游石嘴山至巴彦高勒河段左岸为乌兰布和沙漠,右岸局部为库布齐沙漠,两个沙漠入黄的风沙严重影响着该河段的河床。从乌海市至巴彦淖尔市的三盛公水利枢纽段,自然条件恶劣,流动沙丘广布,植被稀疏,河岸两侧尚未形成稳定的绿化植被带[12-13]。在强风影响下,50km 范围内的流动沙丘每年通过风沙输送、河岸崩塌、水土流失等方式向黄河干流输入泥沙约53.78 万t~158.92 万t,约占黄河总输沙量的20%[14],致使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和河道严重堵塞,给下游防凌防汛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此外,宁蒙沿黄地带荒漠化治理进入攻坚关键阶段,治理难度加大,需要科学工程措施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加大综合防控力度,彻底破解沿黄地区沙漠化防控的关键难题。

1.4 高耗水的资源型产业结构和上中下游保护利用矛盾,加剧了流域荒漠化

由于长期超载过牧,黄河上游地区面临着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湿地萎缩、植被破坏、水源减少等严重生态问题[7]。部分地区的草场退化率高达60%~90%,其中甘肃玛曲县草原退化率已达90%,沙化面积占黄河水源补给区土地总面积13.8%,若尔盖湿地总体退化率超过20%。黄河中下游地区高耗水灌溉农业、能源、原材料产业集聚,水资源利用粗放且开发利用率高达80%,远超一般流域40%的生态警戒线。长期大规模低效消耗大量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严重超采,已经破坏了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平衡,并且有些干旱地区甚至违反自然规律种植高耗水作物和人工造湖,进一步增加了水资源消耗,加剧了流域荒漠化。

黄河上、中、下游各区域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责、权、利关系不明,跨区域统筹协调管理机制不健全,上中下游保护利用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了流域的荒漠化。黄河水资源利用区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地区,而生态保护和治理压力则主要集中在上游地区。如甘南州玛曲县每年为黄河中下游提供40%以上的径流量,甘南州以不足黄河流域5%的流域面积,产出了黄河流域20%的水资源量,是名副其实的“黄河水塔”,甘南州每年产生的生态资产价值达430 多亿元,是全州2018 年GDP 155.73 亿元的近3 倍。但甘南州为保护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牺牲了经济利益,关闭了3000 余吨超大潜在金矿和停止了小水电的开发,玛曲、舟曲等县财政收入下降超过90%,甘南州财政自给率约4.5%,玛曲、碌曲县财政自给率约1.5%,财力不足,保护与发展矛盾尖锐。而黄河中下游地区在利用黄河资源的同时却没有对上游提供应有的生态补偿和对口支持,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仍然不足,导致黄河上中下游区域发展水平和生态治理压力差距不断拉大,全流域区域间未能形成生态治理合力,影响了全流域整体生态修复保护效率提高,加剧了荒漠化风险和治理难度。

1.5 黄河流域GDP 占全国比重明显下降,经济滞后严重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黄河流域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持续降低,经济滞后严重。2008 年,黄河流域GDP 占全国的比重为27.02%,到2019 年则降为25.11%(图2)。2019 年长江流域GDP 占全国的比重为46.2%,黄河流域GDP 比重远落后于长江流域,且中上游地区存在青东南—川西北藏族聚居片区、六盘山片区、吕梁市片区、秦巴山地片区、太行山片区和大别山片区等经济落后地区,制约了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这说明黄河流域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全国的差距有增大的趋势,经济滞后严重。

图2 黄河流域GDP 占全国GDP 的比重

黄河流域人均GDP 较全国人均GDP 差距持续增大,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发展的经济活力相对欠缺[15]。2008 年,黄河流域人均GDP 比全国人均低5080 元,2019 年,黄河流域人均GDP 比全国人均低13765 元,差距逐渐增大(图3)。沿黄各省区中,山西、内蒙古、山东、甘肃占全国GDP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图4),其中山东下降了2%,下降最为显著。

图3 黄河流域人均GDP 与全国人均GDP 对比

1.6 防沙治沙投入机制不活,资金投入标准低

目前荒漠化治理基本靠政府投入,社会投入较少,利益驱动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广大农牧民和社会公众直接参与荒漠化治理的渠道不畅,社会各方面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还没有得到有效调动和保护。国家造林补助标准仅为绿化成本的一半左右,地方配套财力不足,远不能满足荒漠化防治决战攻坚阶段的造林成本需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防沙治沙的速度和质量。国家实施的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只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湿地、荒漠生态效益补偿机制还未建立,通过市场和社会争取资金渠道较少,缺乏长效资金支持机制。

图4 沿黄各省区GDP 占比趋势

2 上中下游协同治理与绿色发展对策

荒漠化防治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基础保障。根治黄河流域荒漠化问题,必须从国家战略全局和全流域视角,多措并举,加强治理,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促进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绿色循环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1 上中下游协同攻坚,全流域一盘棋,打好黄河流域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保护总体战

根据流域生态学、产权经济学等原理和国际经验,流域上中下游是统一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复合巨系统,河流是全流域共同的资源和财富。因此,必须打好黄河流域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保护总体战。

全流域上中下游需统一规划,各省区要统筹协调,遵循规律,责权利明晰,协同攻坚,持续发展。黄河上中下游建立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补偿机制和制度及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建立健全全流域统一利用、保护和管理的方案。同时,根据主体功能区战略,全流域上中下游在保护与发展上要明确分工协作,遵循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整治,严格监督管理策略,在水源补给区大力增强生态保护主体功能,在黄河上游注重保护发展,在黄河中下游积极进行绿色优化发展,通过国家转移支付、中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共同支持上游地区荒漠化治理、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2.2 创新突破,建立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生态特区

遵循生态优先、保护与发展协调管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改善民生、生态文明、永续利用原则,持续布局支持黄河沿岸沙化和水土流失治理以及水源、湿地、草场、林地保护和生态修复重点工程。基于甘南州是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可以甘南州玛曲和碌曲等县为主体,协同若尔盖湿地建立国家生态特区。甘南州地理位置重要,基础较好,条件成熟,可开展藏区绿色现代化试点,积极推进“两山”转换,实施生态资本化、经济绿色化、绿色城镇化、高原信息化、社会文明化系统工程建设,树立绿色发展样板,以绿色发展促进生态平衡和荒漠化治理,引领藏区绿色现代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借鉴三江源国家公园发展标准和政策,建立以中央财政为主、社会资本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开展国家黄河首曲草原生态效益补偿试点,设立黄河上游水源保护基金、生态补偿专项基金和绿色发展基金。建立绿色发展制度,一方面,实施绿色发展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评奖罚制度,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生物制药、生态旅游业和碳汇产业,采取严格的禁牧、休牧、轮牧,实现草畜平衡;探索建立藏区江河上游水源补给区自然资源价值化长效机制,开展生态资源资本化促进生态产品有偿使用试点,实施水、草、林、湿地、旅游等资源资本化示范工程和林、草、湿地碳汇工程,建立区域协作对口支援机制,建设跨省区市碳汇交易平台,加快生态资产打包上市试点。

2.3 积极布局推广荒漠化治理重大先进技术工程模式,多途径破解荒漠化治理难题

由于黄河上游甘南、若尔盖等重要水源补给区、宁蒙沿黄荒漠化重度和极重度区生态风险严峻,故需高度重视。可采取“沙漠锁边、腹部渗透、以路划区、分而治之”的防治策略,积极布局、推广荒漠化治理的重大先进技术工程,如沙漠“土壤功能化”生态快速恢复一体化技术、光伏治沙、沙地节水与高效农业等,解决荒漠化治理难题。创新突破,联合攻坚,在没有形成稳定绿化的沿黄沙漠地区,实施黄河沿岸沙漠锁边防风固沙攻坚重大工程,彻底消灭黄河沿岸地区流动沙丘,稳定黄河干支流绿化锁边任务,提高“治沙护绿”成效,构筑黄河沿岸生态安全屏障。

2.4 建立黄河流域绿色生态经济体系,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

在黄河流域严格“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打造节水为重的现代生态农牧业体系和量水而行的现代生态工业和生态服务业体系,建立一批生态经济示范基地和循环产业园区[16],给予优惠支持政策,通过全流域产业结构向高效节水、绿色循环高质量方向转型升级,全面减轻水资源和生态压力,降低荒漠化风险。

在黄河水源补给区严禁超载过牧,依托生态特区转移支付和政策扶持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碳汇产业等,打造特色生态产业体系。在宁蒙沿黄资源富集区,建立高效节水生态农业示范区,优化种植结构,严控高耗水作物种植。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推动能源产业清洁生产,提升资源利用率,打造黄河中游高效循环节水生态产业集群。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现代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集中布局现代智慧高科技产业,打造高科技生态经济增长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规划,全流域优化配置人才、技术、资金、政策,上中下游联动、共建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经济带。

2.5 多渠道融资,构建荒漠化治理资金保障长效机制

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建设模式,推广库布齐、毛乌素多元治沙经验,率先建成政府、企业、社会和农牧民及公众多方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治沙资金保障机制和制度。改革创新荒漠化治理投融资体制机制,增强信贷支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在黄河流域率先试点推广草原、湿地、荒漠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拓宽资金渠道。探索建立防沙治沙与沙产业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按照“谁治沙、谁受益”原则,吸引广大社会力量参与荒漠化防治工作。

3 研究小结

黄河流域荒漠化治理作为破解黄河流域生态问题的重要举措,是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和基础保障。本文基于研究团队长期调查研究结果,从国家战略出发,从全流域视角入手,分析黄河流域荒漠化现状及荒漠化治理仍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黄河流域荒漠化问题的建议对策,以期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统筹协调防治荒漠化,实现全流域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

研究指出,黄河流域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其生态系统脆弱,荒漠化问题突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面临双重挑战。因此,应从国家战略全局和全流域视角推进黄河流域荒漠化协同防治与全流域绿色发展的五大策略:上中下游协同攻坚,打好黄河流域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保护总体战;创新突破,建立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生态特区;积极布局推广荒漠化治理重大先进技术工程模式,多途径破解荒漠化治理难题;建立黄河流域绿色生态经济体系,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多渠道融资,构建荒漠化治理资金保障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荒漠化黄河流域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趋势、治理历程及成效
昌江流域9次致洪大暴雨的空间分布与天气系统分析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防治土地荒漠化 共建美丽家园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