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静瑶
(鹤山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广东 鹤山 529700)
在环境问题中,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环境污染数据也不同,我们要对企业有针对性地提供环境整治策略,这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环境质量,还能提高环境保护的工作水平。
环保政策、方案的制定前提是基于准确的环境统计数据,这就要求环境保护人员必须掌握足够的环境统计数据,这些数据需要由各相关部门提供。结合相关规定,只有强化环境统计数据,才能制定科学的环境保护方案[1]。所以要想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就必须正确选择统计数据,健全、完善环境管理体系,强化监管与监督,为环保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在实际的环境保护决策中,决策人员需要根据环境统计数据、信息来编制环境保护规则、制度与规范。大量实践经验表明环保决策水平与环境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密切相关,为了提高环保决策的科学性就必须提高环境统计水平,从而为环保工作的科学决策创造有利条件。
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前提是做好环境统计工作,切实统计生产、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多个维度的数据,例如:污染物、生产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处理方式以及治理对策等,要保证在环境数据统计过程中获取最为客观、准确、有效的数据,这样才能实现环境统计工作的意义[2]。
环境统计涉及多项工作、多项内容,这就要求环境统计工作依赖于特定的技术,以此来确保环境统计的秩序性、规范性、精准性。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使得环境统计工作任务日益艰巨,各个部门需要提高环境统计的技术水平,努力达到对环境问题实施动态监测、实时管理,以提高环保工作的效率。
环境统计绝非简单的偶然普查,也并非多年一次的普查,而是一年一度规范性的统计,此项工作已经持续开展了25年。随着环境数据统计工作的展开,动态删除停工企业、指出污染排放超标企业并列入新增企业,这些数据都相对精准、客观,特别是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借助所得出的统计数据能够清晰、直观、形象地展示出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与变化势头。
环境统计数据是结合各个行业企业的现实填报最终统计形成的,所有数据都是依次填写的,彼此间逻辑清晰且经过严格的审核,这就使得所有的统计数据具有独立性、代表性,它能够为某个行业的环境问题分析、环境保护策略等提供科学的指导,而且通过国内外同行业数据的对比,也能够明确不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水平[3]。
通过环境统计数据,凭借分析数据的规律、特点以及趋势等,能够发现一个地域内哪个行业的废水排放量最大,总量控制指标中哪些行业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污染物排放量最大以及参考行业所对应的产值污染贡献率,这些数据能够为当地政府部门、环保部门等制定产业结构政策与环境保护制度等提供科学的依据。除此之外,辅助GIS技术能够明确当地污染型企业的地理坐标,并对应创建信息平台,能够根据不同行业企业间在污染物排放方面的特点进行遥感分析,同时得到科学有效的控制,以此来抑制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为了更清晰地呈现统计数据,可以借助图表、图件等工具来进行数据统计与对比,从而为环保部门制定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以下表1为某地区A县到G县的COD,氨氮、总磷与总氮等污染物入河量统计。
表1 各类污染物入河量及占比情况
在实际的数据统计中,通常将不同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亿元)分别与此行业的废水排放量(万吨)、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污染排放量等进行对比。通过A-G县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G县河流COD注入量占比最大,达到25.21%;氨氮化合物的入河量中,F和G县占比最大,分别达到26.37%和31.66%;总磷和总氮的入河量占比中,G县占比最大,分别达到27.61%和29.66%,这两项应该成为污水整治的重点目标和对象。
环境统计数据也能支持行业大气污染的分析,通过分析不同行业燃煤的消耗量、用电量、SO2、氮氧化物、烟尘、大气重金属等指标的排放情况,可以明确不同行业间在产值、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为能源结构的优化、发展与升级等提供科学的参考,进而实现一个地方产业结构的升级。对行业大气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实现各个环保部门、管理部门的科学决策。下表2为各个行业氮氧化合物排放量统计数据:
表2 氮氧化物排放量较大的十个行业
根据以上大气污染统计数据可以得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行业的氮氧化物排放量最大,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比达到61%,应该成为大气环境整治的重点目标,应间接地要求企业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要尽可能地减少对矿物燃料、电力、热力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节能发展。
环境统计数据也包括不同行业企业的实际数量、地理分布、工业用水量、不同行业所采用燃料的含硫率、不同行业企业所启动的锅炉、窑炉等的数量以及具体的规模范围、各个行业企业的废水治理设备的配置状况、各个设备的废水治理能力以及废水最终的排放去向等信息,更为细致的数据统计信息还包括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利用率等指标。所有的统计数据、污染指标等,都能作为一个行业环境数据研究的参考,特别是能为“重金属”污染的专项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例如通过参照环境统计数据,能够识别一些污染企业,如纺织业、造纸业等企业内部废水治理设备的配置情况、废水的具体排放去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以及处理率等信息,从这些污染治理数据中能够反馈出该企业的污染防控水平,从而对企业的环保水平给出科学的评估。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环境统计的工作效率直接影响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所以必须不断改进并提升环境统计信息技术水平[4]。对此环保部门要不断吸收并引进先进的信息科技,先引进信息设备,以此来为相关工作人员的统计工作提供设备支持,借助这些设备来统计、分析相关环境问题,以此来保证统计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与合理性。
例如GPS技术与RFID技术、RS传感器技术等都应该成为辅助环境统计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对当地环境实施动态检测与监察。在信息化统计过程中,一般需要每两小时自动检测环境质量,将一昼夜分成若干个时段,形成每个时段的环境统计数据,以便深入地了解一个地区一整天的环境状况,而且要在第一时间将整个一天内各个时段的统计数据发送到环境统计管理人员,从而开展数据分析,为环保工作的高效运行创造必需的条件。
信息技术仍在持续地发展升级,近年来大数据技术得以发展和应用,将其应用于环境统计中,能够为环境统计提供更加广泛、更为牢靠的数据支持,进而为环保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现阶段出现了很多新型污染物,例如VOC,有机污染物等。然而,目前的环境统计数据大多局限在传统污染方面,非常规污染物的统计数据明显不足,从而可能导致对新型污染物物的控制力度不足。所以,未来的环境统计工作应拓展数据统计范围,增加新型污染物的统计数据,尤其是一些城市生活垃圾、机动车尾气、农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统计等,并且更要重视导致全球变暖的CO2的排放量统计。
目前,环境统计部门主要采用抽样推算、总量测算、分级核算等核算方法。为了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和统计工作水平,应该尝试选择“下算一级”的统计方法,以此来推动我国环境统计的发展。
环境统计数据是对各个行业企业环境污染情况的统计,所形成的统计数据能够反应一个行业、一个地域的污染排放情况,也能为地方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我们必须加大对环境统计工作的重视力度,科学利用环境统计数据来明确具体的环境问题,从而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