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狭
前段时间去西安旅游,我想给老家在西安的一位同事捎点东西,打电话问她想吃些什么,她点来点去,最后说:“就捎两个锅盔吧,我太想那味道了。”
锅盔,算是陕西最古老的一种面食,简单来说,它其实就是烤饼,绝大部分是发面做的,有的有馅,有的没馅,但全是烤制。我曾在北京的一家街边小店里吃过一回锅盔,随便夹了点肉来吃,并没有体会到特别的滋味。但是品尝了陕西锅盔后,我改变了对这道美食最初的印象。
陕西锅盔所表现出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生,非常直率——不但能长期保存、能冷食,还要保持口感松软。陕西乾州的锅盔最负盛名,与挂面、豆腐脑共称“乾县三宝”。它外观呈圆形,馍边压成带辐射状的一高一低的波纹,火色均匀,看上去宛如一个大菊花图案。当地的一位面食师傅曾介绍说:“乾州锅盔制作工艺精细,素以‘干、酥、白、香著称,即干硬耐嚼、內酥外脆、白而泛光、香醇味美。”
当然,乾州锅盔好吃,还得益于当地天然的食材。它选用筋道比较足的春麦,用石磨磨了之后,用二两的酵母发面,兑上一斤八两没有发酵的面粉,温水和面,然后上案板,用杠子压,直到压得面团莹润规整,撒上香豆,就上锅烤。两个平底锅顺序上色,待表面呈金黄色之时,再放入尖底锅,用麦秆烧灶,文火烤熟。这样做出来的锅盔酥脆可口,一般放上十天半个月都不会发霉。
锅盔很古老,与此有关的传说也就很多,有说是行军打仗时,以头盔当锅做出而得名;也有说是能作为盔甲,挡箭、果腹两相宜。各种历史人物也来凑热闹,从武王伐纣到秦统六国,从孔明西征到武则天修陵,锅盔都在保障军队饮食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专门查过历史古籍,经考证,锅盔应该发源自黄河流域,尤其是河套平原,然后渐渐向南、向东推进。一般来说,西北锅盔体形都巨大,直径一般在20厘米到50厘米,普遍少油,制面讲究“干、酥、白、香”,内酥外脆,满口面香。单拿关中地区来说,遍地可见锅盔,武功锅盔、长武锅盔、凤翔锅盔……岐山锅盔更是自成一派,讲究饼外皮的“上花”,且呈碗状,吃起来干硬有嚼劲,是出远门常带的干粮。
锅盔入了四川,名字立刻变了,它叫“锅魁”,明显多了几分江湖之气。四川锅盔是名副其实的“巴掌脸”,制作讲究用油,以猪油起酥,并掺入更多调料。当地最为有名的是军屯锅魁,别号“酥锅魁”,半发面,饼挺实,内馅儿肉汁饱满,猪油拌上各味香料起酥增香,外皮酥脆。一碗肥肠粉配军屯锅魁,堪称四川经典的早餐搭配。
湖北锅盔样式繁多,但尤以香脆薄的“公安锅盔”见长。湖北荆州的公安县出产的锅盔大,脆且薄,并有猪油锅盔、牛肉锅盔、腌菜锅盔、红糖锅盔等众多口味可挑选。河南作为面食大省,锅盔品种丰富,最出名的是汝州锅盔,有发面和死面两种做法,以油和面,文火炕制,中空、外酥、里起层,边厚、吸汁、不漏汤,堪比天上美食!
除此之外,安徽亳州的锅盔别名壮馍。它非常纯粹,除了表面的芝麻,不用油和其他辅料,直径可达50厘米以上,重达8斤,吃时常配羊肉汤;青海锅盔算是锅盔界的一股清流,当别人都在拼大拼小拼口味时,青海锅盔却独树一帜,在颜色和造型上弯道超车,决胜千里……
现如今,锅盔也成为了年轻人热捧的“网红”美食。我最近就吃了一款山楂锅盔,它外皮酥脆,口感内敛,搭配酸甜可口的内馅,可谓相得益彰,多一分太甜,少一分寡淡,让人食欲大增。不得不说,纵横东西南北的“锅盔”,包含着世间百味。
(编辑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