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友:建一座樱花园 传承中华文化

2021-04-23 15:03钟小敏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21年4期
关键词:樱花书法日本

钟小敏

在刘洪友心中,中国文化的影响力遍及全球,形成同心圆,是因为中国是文化之国,有很深的文化之根。

三月春分时,樱花如雪美过雪,似云洁过云。南京牛首山下的近两百亩樱花园中,千株樱花悄然绽放,灰色的树干和枝丫、布满枝头的粉色花瓣,阳光透过树干投射下的光影映衬在蓝天白云下,勾勒出一幅安静祥和的画面。2002年,这里曾是一座小荒山,一位旅居日本的华人看中了这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2003年,他几乎用尽所有积蓄,亲自挑选了18个品种共8000多株樱花小苗,种植在此,也种下了中日和平与友好的心愿。

出生于南京的刘洪友是日本中国书法院院长,旅日华人书法家、教育家,全日本书法家协会主席,第九届全日本华侨华人联合会会长,也是这座樱花园的园主。在日本的三十多年间,刘洪友的弟子从三岁幼童到百岁老人、从家庭主妇到日本前首相,可谓桃李满天下。从事书法艺术五十多年来,他的作品不仅获奖无数,还被牛首山佛顶宫等各大名馆、名室收藏陈列。尽管作品所受赞誉颇高,但刘洪友认为和平友好樱花园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作为一位海外游子回报祖国和家乡的最美心声。

“到日本后的七八年间,我每年都去上野看樱花,从南到北一路追随着花开花落,追随那种‘一花一世界的美感。”说起建园一事,刘洪友满怀深情,“其实第三年的时候我就萌发了把樱花之美带回祖国,尤其带回我的故乡南京的愿望。”

种子一旦种下,离生根发芽就不远了。1991年,刘洪友向中山陵捐赠了3500株樱花,捐建了颜真卿碑林。1993年,他又给北京八达岭水关长城捐赠了5000株樱花和250块中日友好碑林。

时光荏苒,2001年第六届华商大会再次把刘洪友吸引回国。在家乡南京,经过交流和考察后,刘洪友被这座近200亩的小牛山所吸引。这一次,他要自己种樱花。

2002年,拿土地、建围墙、选树苗,邀请日本著名设计师早川图南免费设计。2003年,8000多株樱花苗一次性种在了家乡的土地上,刘洪友心中感慨无限:“我用三种水浇灌和建设了一片书法的园地、和平的园地和美的园地。”

第一种水——墨水

刘洪友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四岁时由外公启蒙,走上了书法之路。长大后他先后师从书画名家章炳文、林散之、陈大羽、尉天池等。20世纪80年代,他才情初露,到如今已经算得上是业内大师。可他却说:“我不是大师,我只是在书法领域的时间比别人长一些,我的职业是拿这支毛笔,在熟能生巧中,锤炼自己的心灵。”

把心灵的东西付诸作品,才可谓艺术大师;当作品被赋予时代的内涵,才有了灵魂,方能称之为艺术品。这也是他从事书法艺术以来一直遵循的心得。

1988年,刘洪友踏上了去日本从事书法教育的师者之路。

在日本,很多人把书道当作陶冶情操的毕生修炼。可刘洪友发现,日本人教书法大多都是从临摹老师的字开始,这种复制粘贴式的教学方式在刘洪友看来,实在是无法触及到书法的精髓。于是他回到国内,遍访名师,共同探讨教学方式,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寻找合适的书法教育方式。他倡导在学书法前先学做人,练字前先练人品。从临摹中国历代的名碑名帖、学习中华千年书法演变及文化精髓开始,他带领学生开展中国书法研修之旅活动,让学生在寻访书法之源的过程中,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支蘸满了墨水的笔,书写着刘洪友传播中国书法文化的历程,也指引着他成为中日友好与和平的使者。他说:“我用一支笔完成了樱花园从购买、建设、种植,到开花结果。”2008年10月,南京和平友好樱花园正式开园。

第二种水——汗水

走入樱花园,沿坡而上,右手处白色石碑上醒目地刻着“牛荘”二字。路口的木质指向牌正在指引着游人走向每一处文化圣地。漫步在樱花树交映的树影下,两旁是形态各异的石碑。左边沿坡而上的南北方向,两边林立着138块由历代书法家书写的百家姓的太湖石碑刻。每一块碑刻上都有二维码,可以扫描学习相关文化。“这是一个从甲骨文开始的呈现三千多年书法史的教学基地。”刘洪友说。

穿过“百家姓小径”,东西走向是“历代金石小径”,用大青石以1:30或1:40比例制作的100多方印,汇聚了从西周到民国的中华印章史。

一路上行,礼佛台和心经碑矗立两侧,山顶处是一片“国际名家书法碑林”。刘洪友说:“这里展陈的是中、日、韩、新加坡及中国台湾地区等东方书法家的作品,有汉文、假名、韩文等。”

山顶“观樱亭”的对面是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刻着由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亲笔题名的“和平友好樱花园”。2010年4月13日,由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日本日中文化交流促进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日赏樱大会在和平友好樱花园举行,海部俊树以及日中文化交流赏樱团一行140多人与南京市有关方面人士、市民参加了赏樱大会。

曾是荒山荒水的一个小山头,刘洪友用了20多年时间把它打造成包含中华百家姓史、碑刻史以及刘洪友书法艺术馆和写经阁的文化圣地。在这里,他挥洒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他希望世界各地来到这里的人,边欣赏樱花,邊学习中国文化,感受中华文化之魅力。

第三种水——泪水

如果说墨水让樱花园拔地而起,汗水让樱花园硕然绽放,那么泪水就是刘洪友留在樱花园的期待。

在日本30多年间,刘洪友始终不忘初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些如花道、茶道、武术、陶艺等,被传到了日本及海外其他国家和地区,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中,被进一步消化。

在传播中华书法文化的同时,刘洪友一直在思考,还可以做什么?30多年教授海外人士书法和篆刻的生涯中,浓浓的赤子之心指引着他在教育领域独成一派,也指引他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砥砺前行。

3月,樱花园的樱花竞相开放,园主刘洪友在国内书法教育的公益之旅中默默耕耘。带上教材、纸笔墨,刘洪友的脚步在各地穿行:每周五下午义务去南京的老年大学上课,每周六往返于南京与苏州博物馆为老年大学的学生上课,在南京艺术学院开讲座,春节期间送福送对联,赴北京与国家汉办主任讨论书法推广……

刘洪友在日本推行了30多年的“三三式”教学法,以易懂、易学、易记的优势打动了日本的书法爱好者和教育界,他早期编著的《中国名碑名帖选》被指定为日本高中书法教材。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2021年初,刘洪友携手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推出了《名碑名帖之四字成语书法教程》。这是他独创的教学体系在南京的第一次亮相。令他欣慰的是,不久后这套教程将作为对外汉语教学资料向全世界推广。

翻开教程,是刘洪友从众多名碑名帖中提炼出的既古典又精华的四字成语和俗语,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中华文化几千年,不仅是外国人,即使国人要学好,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磨练。“所以我在实践中创新,让新学者不仅入门快,还可以快速形成作品,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刘洪友说,“比如练习王羲之笔下的‘温故知新,既学了成语,也学了技法,还可以了解《论语》及孔子的精神。”

在刘洪友的心中,没有任何文化能超过汉字。中国文化的影响力能遍及全球,形成同心圆,是因为中国是文化之国,有很深的文化之根。

此刻对故乡南京的情感,在刘洪友的心里就是两个字:贡献!他说:“我们每个人都像是沧海中的一滴水,只要每滴水都有汇聚大海的愿望,这滴水就有了价值。

猜你喜欢
樱花书法日本
探寻日本
赏樱花
诗书画苑
一抹樱花粉
日本神社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