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直,吴晨曦,高静,柏丁兮,朱琳,刘锐芮,梁芸,伍侨
便秘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1-2]。以上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为慢性便秘(chronic constipation)[3]。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成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6%[4-5],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6],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17.6%[7],国外研究显示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4.5%[8]。慢性便秘虽不危及生命,但会增加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卒中的致死率[9],而且与大肠癌的发病率密切相关[10]。此外,非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便秘患者[11],且慢性便秘还对人们的医疗保健费用造成了沉重的负担[12]。然而,目前人们对慢性便秘的认识不够,同时滥用泻药,缺乏规范治疗的意识,致使慢性便秘病程反复迁延[13]。因此有必要研究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以提高人们对慢性便秘的重视程度。目前关于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多[4-5,14],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样本量大小、人力物力及地区差异等因素的限制,我国成年人慢性便秘流行病学特征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基于此,本研究收集关于我国慢性便秘患病率的横断面研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地区分布、职业及调查时间的成年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以期为慢性便秘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为横断面研究;(2)研究对象为明确诊断为慢性便秘的中国成年人;(3)结局指标为中国成年人慢性便秘患病率,慢性便秘的诊断标准采用罗马Ⅱ、Ⅲ或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该指南是基于罗马Ⅲ标准而修订)。排除标准:(1)文献质量过低〔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的质量评价标准评分[15]≤3分〕;(2)数据存在明显异常及数据不完整的文献;(3)重复发表的文献;(4)研究中包含未成年人(<18岁);(5)非中、英文文献;(6)研究对象为住院患者。
1.2 文献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索关于中国成年人慢性便秘的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19-12-31。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补充获取相关文献。检索词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文检索词包括:便秘、患病率、流行病学;英文检索词包括:China、constipation、prevalence、epidemiology。以PubMed为例,其具体检索策略为: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如遇分歧,则咨询第三方协助判断,缺乏的资料尽量与作者联系补充。文献筛选时首先阅读文题和摘要,在排除明显不相关的文献后,进一步阅读全文,以确定最终是否纳入。资料提取的内容包括:第一作者、研究时间、研究地区、研究对象、抽样方法、慢性便秘的诊断标准、样本量、慢性便秘病例数及患病率、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
1.4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采用AHRQ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横断面研究的偏倚风险。AHRQ标准包含11个条目,共11分,分别以“是”“否”“不清楚”作答并赋分,“是”为1分,“否”及“不清楚”为0分[15],条目总分越高说明文献质量越高。设定评分0~3分为低质量,4~7分为中等质量,8~11分为高质量[16]。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如遇分歧,则咨询第三方协助判断。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单个率的Meta分析,计算合并后患病率及相应的95%CI。采用I2和Q检验评估纳入研究间的异质性;若P>0.1且I2<50%,说明研究间具有较好的同质性,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若P≤0.1且I2≥50%,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通过亚组分析,尽量找出异质性来源:亚组分析分组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地区分布(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分南北)、职业及调查时间。此外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采用Begg's检验和Egger's检验对文献发表偏倚进行评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检共获得9 721篇文献,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19篇研究,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Figure 1 Flow chart of literature searching and screening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及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偏倚风险评价AHRQ总分8分2篇,AHRQ总分5~7分17篇(见表2)。
表1 纳入的19篇文献的基本特征Table 1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19 included articles
表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Table 2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included articles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中国成年人慢性便秘总患病率 19个研究[4-5,14,17-32]的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慢性便秘的总患病率为10.9%〔95%CI(8.8%,13.0%)〕(见图2)。
图2 中国成年人慢性便秘患病率的森林图Figure 2 Forest plot of prevalence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in Chinese adults
2.3.2 亚组分析 以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地区分布、职业及调查时间为分层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女性患病率为11.5%,男性患病率为7.0%;年龄:18~29岁者为 4.1%,30~39岁者为 4.9%,40~49岁者为 6.9%,50~59岁者为5.5%,60~69岁者为7.3%,≥70岁者为11.7%;居住地:农村地区患病率为10.5%,城市地区患病率为9.3%;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者为12.2%,初中/高中者为12.3%,大专及以上者为13.2%;地区分布:南方地区患病率为7.4%,北方地区患病率为15.0%;职业:离退休人员、无业人员、干部、商人、农民、学生、医护人员的患病率分别为7.8%、6.1%、4.8%、4.4%、5.1%、4.2%、14.7%;调查时间:2003年以前及2004—2008、2009—2013、2014—2018年组的患病率分别为5.0%、6.3%、11.2%、13.4%(见表3)。
表3 中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的亚组分析结果Table 3 Subgroup analyses of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in Chinese adults
2.4 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显示剔除每篇纳入研究,得到的结果均与总合并值无明显差异,提示本研究结果稳定性较好。
2.5 发表偏倚检测 Begg's检验(P=0.263)显示无发表偏倚,总患病率的漏斗图、Egger's检验(P=0.002)显示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发表偏倚,使用剪补法后,结果无明显变化,显示结果比较稳健(见图3)。
图3 中国成年人慢性便秘患病率的漏斗图Figure 3 Funnel plot of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constipation in Chinese adults
本研究共纳入19篇横断面研究。AHRQ量表评价结果显示纳入评分在5~8分,表明纳入研究质量在中等以上[16]。同时,本研究根据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等不同特征对纳入研究进行了亚组分析,并逐一剔除单个研究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Begg's和Egger's检验对纳入研究进行发表偏倚评价,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慢性便秘总患病率为10.9%。国外的慢性便秘患病率较高,巴西、法国、伊朗、哥伦比亚的慢性便秘患病率分别为26.9%、22.4%、22.9%、21.7%[33]。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原因可能是各国饮食习惯、环境、文化及医疗系统的发展等均有不同,其次各项研究采取的诊断标准、人群均有所差异[34]。
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地区分布、职业及调查时间患者的慢性便秘患病率有明显差异。就性别而言,女性高于男性的可能原因是:有研究发现女性更能关注到自己有便秘症状,且更愿意倾诉自己的症状[35];其次,黄体酮被认为会降低小肠和结肠的运转速度,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和怀孕期间都会导致便秘;另外,在分娩或妇科手术期间可能导致盆底肌肉及其神经的损伤,从而导致女性便秘的发生[36]。本研究显示,各年龄段的患病率有明显差异,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70岁的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1.7%,原因可能与老年人日常活动减少,液体、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可能同时合并糖尿病、卒中等疾病,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等有关[37]。从居住地来说,农村地区患病率比城市地区高的原因可能与城市居民接受疾病和保健知识较多,且拥有较为全面的医疗资源有关。本文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慢性便秘患病率越高。而国外有学者提出文化程度高低与便秘的患病率呈负相关[38]。在我国,有研究显示文化程度较低者慢性便秘患病率反而较高[7],但也有研究发现不同文化程度之间患病率并无明显差异[39]。造成调查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与各调查使用的诊断标准、各地区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不同等有关。从地区分布来看,南方地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低于北方。有研究显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即北方地区患病率高于南方[40]。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慢性便秘受气候的影响[40],而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持续时间久,南方温暖湿润。就职业而言,由于职业的多样性,调查内容不统一,因此各文献报道结果不一[5-7,41]。在本研究中,医护人员的患病率最高,其原因可能是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且繁忙,不能及时排便或者喝水,因此患病率较高。值得注意的是,慢性便秘患病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升,2014—2018年患病率升高至13.4%,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随着现代人工作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压力倍增,造成饮食及生活方式的不规律,从而加大了患慢性便秘的概率,加之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因而导致了慢性便秘的高患病率,可见未来中国成年人慢性便秘问题将是公共卫生及社会的重要健康问题。
研究结果显示,慢性便秘人口数量大,其诊治所耗费的医疗资源多,医疗支出增加,造成社会经济负担较重[42],因此,建议临床工作者在治疗时注重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从改善生活方式到药物或中医特色治疗,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家庭情况等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的目的。慢性便秘作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人们需要深刻认识到该病的多种危险因素,从源头上减少引起发生便秘的概率。因此,建议各医疗单位及社区加强宣传,开展慢性便秘相关健康教育,以提高人们对便秘的认识及重视程度。由于目前尚缺乏关于慢性便秘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的循证证据,故今后研究者可进行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的循证研究,为临床医护人员治疗慢性便秘提供一定的指导。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1)受限于单个率Meta分析的特点,纳入研究的异质性较高;(2)研究范围仅覆盖了我国的部分省份,覆盖面有限,结果不足以反映全体中国成年人的患病率;(3)部分研究未提供详细的原始数据,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因此,本Meta分析的结果尚需更多高质量的、大样本的横断面研究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中国成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10.9%,从2014年开始处于较高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预见慢性便秘患病率未来将持续增加。因此,应重视基层医护人员培训,加大慢性便秘的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深入认识慢性便秘,知晓如何预防和有效治疗慢性便秘。
作者贡献:吴晨曦、高静负责文章的构思与设计;柏丁兮负责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杨直、朱琳、梁芸负责数据收集和整理;杨直、刘锐芮负责统计学处理;杨直、伍侨负责结果的分析与解释;杨直负责论文撰写;吴晨曦负责论文的修订;高静对文章整体负责。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