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的日子来临了,高考季进入开花结果的巅峰时刻。于是,许多热心人会特别关注那些高考生,电话问,微信问,当面问。狂轰滥炸地问,弄得那些考得不理想的考生特别难为情,有时候怕被问而闷在自己的屋里,不敢出门。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考试结束后,他从来不问。不是不关心孩子,而是他怕他的问是一把锥子,把孩子的心扎出了血。当成绩出来后,孩子会主动告诉自己,那时候,朋友心里的石头才会落下来。
有一个男人,家庭不和,经常闹矛盾。一个邻居大妈,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见面就问他家里的事,然后进行八卦传播。后来他远远地看到大妈来了,就立即躲开。即使撞上了,也低头不语。
家庭不和睦,经常吵架,原因很多,本身就是难堪事。若是再多问,就是将他们架在炉子上又烤了一遍,特别难为情。
前天下楼,见到小区门口好热闹,就多站了一会儿。我发现,一个男孩子坐在轮椅上,边上一个母亲模样的人在伺候他。有好几个人站在男孩的周围,好奇地问他怎么回事。我发现男孩低着头,很不愿意地半天吐一个字。我远远地看了一眼,就走开了。
残疾,本身就会自卑、痛苦,问了,只会让痛苦更加痛苦,像在撕开的血肉里撒盐。
有痛苦的人,最讨厌那些拷问。那是长长的针,在刺着已经痛苦的自尊。
生活中,总有许多时候许多场合,对于许多人,是不能问的。对于痛苦的人来说,不问,是一种尊重,是一种安慰,一种理解。
在这种情况下,问,是残忍;问,一点也不好玩。
有时候,需要克制想问的冲动,克制住八卦的心,不要打着关心的旗号,去多问煎熬中的人。
问,有时候并不是关心,而是带着讥笑,带着隐形的刀。
不问,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种爱护,一种关心,一种理解,更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尊重。
不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见到人,就想问,是一种很难遏制的冲动。所以,在生活中,学会不问,也是一种学问,一种修养。即使要问,也要在适当的时候,问得体的问题,那才是最善良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