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武 徐文海 孟芳
摘 要 本研究结合草地资源调查要求和三调成果内容建立了草地分类与三调工作分类的对照关系,构建了基于三调成果的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路线与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对利用三调成果开展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 第三次国土调查;自然资源专项调查;草地资源调查
中图分类号:P272,P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03(2021)01-5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hird land survey result,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grassland resource survey, this paper establishedthe comparison relation about grassland classification and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and constructed a investigation method of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shows that, this method was convenient, 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special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using the third land survey result and construction of unified natural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Keywords: the third land survey; the special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grassland resource survey
長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实行分头管理,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分头组织,导致调查监测在对象、范围、内容等方面存在重复和交叉,以及调查结果相互矛盾,不利于将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治理。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评价,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履行自然资源管理“两个统一、六项职责”的前提和基础[1]。自然资源调查分为基础调查和专项调查。其中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是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的基础调查工作,是一项重大的、全国性的国土调查工作,是对自然资源共性特征开展的调查,通过全面普查我国的土地资源使用情况,以期掌握翔实准确的国土利用现状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为全面支撑新时代自然资源管理、更科学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夯实数据基础。专项调查是为自然资源的特性或特定需要开展的专业性调查,针对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水、湿地等自然资源的特性、专业管理和宏观决策需求,开展自然资源的专业性调查,查清各类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生态功能以及相关人文地理等多维度信息[2]。本研究着力解决如何利用基础调查成果结合草地资源调查历史成果,开展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下草地资源专项调查的问题,为构建我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组织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等提供支撑。
1 三调的工作要求与成果内容介绍
1.1 三调技术路线
采用高分辨率的航天航空遥感影像,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调查、地籍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地理国情普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的基础资料及调查成果,采取国家整体控制和地方细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影像内业比对提取和3S一体化外业调查等技术,准确查清全国城乡每一块土地的利用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情况,采用“互联网+”技术核实调查数据真实性,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新技术,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经县、地、省、国家四级逐级完成质量检查合格后,统一建立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及各类专项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开展调查成果汇总与分析、标准时点统一变更以及调查成果事后质量抽查、评估等工作[3]。
1.2 三调技术方法
三调主要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制作遥感正射影像图、基于内业对比分析制作土地调查底图、基于3S一体化技术开展农村土地利用现状外业调查、基于地籍调查成果开展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基于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技术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基于“互联网+”技术开展内外业核查、基于增量更新技术开展标准时点数据更新、基于“独立、公正、客观”的原则,由国家统计局负责完成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事后质量抽查工作、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展土地调查成果多元服务与专项分析等技术方法。
1.3 三调主要成果
三调成果主要有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和数据库成果等。
(1)数据成果
包括土地分类面积数据、土地权属信息数据、城镇村庄土地利用分类面积数据和各类专项调查数据。
(2)图件成果
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城镇村庄土地利用现状图、专项调查的专题图和各类图集等。
(3)文字成果
包括工作报告、技术报告、成果分析报告和各类专项调查报告等。
(4)数据库成果
包括集调查数据成果、图件成果和文字成果等内容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主要有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地权属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专项数据库、基础地理数据等。本研究主要采用数据库成果。
2 基于三调成果的草地资源专项调查方法
2.1 概念与分类
(1)草地资源的概念
草地资源指生长多年生草本植物(或可食灌木)为主的、可供放养或割草饲养牲畜的土地。《草原法》中的草原是指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草地分类》(NY∕T 2997-2016)中草地是指地被植物以草本或半灌木为主,或兼有灌木和稀疏乔木,植被覆盖度大于5%、乔木郁闭度小于0.1、灌木覆盖度小于40%的土地,以及其他用于放牧和割草的土地。
(2)分类及分类对照
草地分类将草地划分为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其中:天然草地类型划分为9个类和175个草地型、人工草地划分为改良草地和栽培草地。三调工作分类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为基础,兼顾自然资源、林业、农业等部门管理需求,凸显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分为13个一级类和55个二级类。三调工作分类中的草地包含天然牧草地、人工牧草地、其他草地。根据草地资源的概念,通过对草地分类与三调工作分类含义的对比分析,研究构建了草地分类与三调工作分类的对照关系,以解决从三调成果中按此对照关系提取草地资源本底数据,如表1。
2.2 总体技术路线
主要以三调成果为基础,结合草地资源专项调查历史成果,以最新遥感数据为信息源,补充已有成果中未划入确知的草地资源,采用遥感解译调查为主、地面调查为辅的技术路线,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查清草地资源的位置、面积、类型及其资源状况、生态状况和利用状况各项属性指标,建立草地资源专项调查数据库。
2.3 主要技术方法
(1)制作底图
以三调成果为基础,根据草地分类与三调工作分类对照关系,通过从三调成果中提取草地资源图斑、数据叠加处理、预判草地类型、室内布设样地等步骤,形成草地资源专项调查工作底图。一是按草地分类与三调工作分类对照关系,从三调地类图斑中按地类编码提取草地资源图斑,获得草地资源初步范围。 二是将提取的草地资源图斑经空间叠加草地资源调查历史成果,进行必要的碎小图斑处理、属性信息融合、面积计算等。三是将数据叠加处理后的草地资源图斑套合三调成果中的遥感影像数据(或采用时效性更好、分辨率更高的遥感影像数据),结合现有草地图斑中草地类型等属性信息,逐图斑预判草地类型等,补充完善草地图斑的相关属性信息,形成具有完整草地分类等属性的草地资源图斑。四是按样地布设原则,预判草地类型为天然草地的图斑,结合图斑的草地类型、图斑数量、面积大小、空间分布等综合考虑,以满足天然草地样地布设数量的要求室内布设样地。预判草地类型为人工草地的应逐个进行样地调查。五是根据形成的草地资源图斑和布设的样地等,叠加三调成果中的行政(区)界线、权属(区)界线、地类图斑、遥感影像数据和必要的基础地理数据,通过符号化处理,制作外业调查工作底图。有条件的可以采用电子调绘方式开展外业调查。
(2)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应选择草地地上生物量最高峰时进行,多在7至8月。外业调查采用抽样(样地、样方)的调查方法。一是开展样地观测记载,获取样地的基本特征,观测记载地理位置、调查时间、调查人、地形特征、土壤特征、地表特征、草地类型、植被外貌、利用方式、利用状况等。人工栽培草地观测记载地理位置、牧草种类等。非草地地类观测记载地理位置、地类等信息,灌木林地应测定灌木覆盖度,疏林地应测定树木郁闭度。观测核实样地的边界是否准确等。二是按不同样方类型开展样方测定,测定记载植物构成、高度、盖度、产量等,采集景观和样方照片,测定植物频度和采集植物标本等。三是根据样地基本特征、样方测定数据,综合同类型其它样地情况,进行样地状况评价。
(3)内业汇总
利用外业样地调查结果和遥感影像特征的相似性,内业对全部草地图斑属性(地类、草地类型、草地资源等级、草地退化沙化石漠化)判别录入上图,测算各项指标数据。一是利用外业调查成果,结合三调成果中的遥感影像数据,逐图斑判别草地资源图斑的草地类型、退化等级等专业属性。二是利用中低分遥感影像数据结合外业调查数据,建立模型,提取产草量、植被盖度等专题特征数据。三是按要求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各项面积。
(4)数据库建设
草地资源专项调查数据库的建设主要以三调成果中的土地利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遥感影像数据等为本底,结合草地资源专项调查形成的成果数据(含空间数据、样地样方调查数据、产草量等)内容,建立集草地资源分布、生态状况、利用状况、权属状况等草地资源专项调查数据库,主要包括文字报告、遥感影像数据、草地资源图斑矢量数据,行政区域代码库,图形和属性数据库、样地样方调查数据,各类草地面积统计表以及产草量、质量分级栅格图。
3 效果分析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三调工作要求与成果和草地资源概念与分类等内容的梳理,研究建立了草地分类与三调工作分类的对照关系,解决了草地资源专项调查与三调成果在地类分类上的混淆,在此基础上,研究明确了基于三调成果开展草地资源专项调查的技术路线与方法,解决了专项调查如何利用基础调查本底数据的问题,并选取草原资源综合植被盖度与生物量样地外业调查项目作为实验,三调成果在项目工作底图制作、外业样地选取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都得到了应用。由于工作条件等限制,本研究暂未纳入其他自然资源的专项调查,后期研究可以着重考虑将森林、湿地等所有自然资源专项调查统一纳入,以完善基于三调成果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李倩.我国将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J].国土资源,2018(08):14-15.
[2]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的通知自然资发〔2020〕15号. [Z].
[3]原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2018]1號.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