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问题的研究综述

2021-04-22 05:39谭乔红刘正军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1年3期
关键词:学界手稿异化

谭乔红 刘正军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劳动创造美”“美的规律”等美学观点。马克思提出这些观点主要是为了指明异化劳动使工人变得畸形,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关系的不合理性。围绕“异化劳动”这一概念,学界对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深化并拓展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把握。根据对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问题的判断,总体分为两大阵营:一方认为异化劳动能够创造美,但也制造丑,异化劳动影响、阻碍美的创造;另一方则坚持认为异化劳动不能创造美。下面就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问题进行综述。

一、关于“异化劳动能够创造美”

(一)基于异化劳动的二重性谈异化劳动对美的创造的双重影响

异化劳动具有“异化”和“对象化”的双重性质,因而,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的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也具有双重性质。从这一角度入手對“异化劳动创造美”进行分析的代表人物有朱立元、杨恩寰、刘叔成、陈朴、王向峰、蒋孔阳等。

朱立元认为,应该看到异化劳动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杨恩寰认为,异化劳动积极的方面表现在创造了美,消极方面导致了完整的美的人变得畸形。刘叔成在《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一文中提出,异化劳动同私有制一样具有矛盾的二重性,它既产生丑,同时又创造美。陈朴认为:“马克思在《手稿》中讲‘异化劳动,只是揭示了这种劳动的内在矛盾和阶级对立的严重性,并没有完全否定对美的创造。”王向峰在《劳动创造了美》一文中提出,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的关系是双重的。蒋孔阳在《美学新论》一书中明确倾向于异化劳动应当能够创造美,他还对自己主张的二点论进行了明确的说明。

(二)基于劳动的一般性和特殊性谈异化劳动所包含的一般劳动创造了美

要弄清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首先要搞清楚马克思在《手稿》中对劳动内涵的界定。《手稿》中,“劳动”概念和“异化”概念是紧密相连的。学界有部分人从这一角度分析了异化劳动对美的创造。

李耀建认为,劳动在马克思的《手稿》中含有一般和特殊两个方面的主要内涵。他认为,创造了美的劳动就是由异化劳动中所包含的一般的劳动概念的内涵所决定的。季水河认为,异化劳动是在劳动者与劳动者的尖锐对立中创造了美,以劳动者的牺牲为代价;异化劳动不仅创造美,也阻碍美的发展。

(三)基于“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观点谈异化劳动能够创造美的物质产品

劳动在异化状态下使劳动者备受生理和精神摧残,这样的劳动能够创造美吗?部分学者从这一角度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蒋孔阳在《美的规律》一书中提出,劳动在异化状态下虽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但仍然能创造美的事物。陈望衡认为,异化劳动能创造美,只是这种美不属于劳动者。杨恩寰认为,异化劳动创造美的答案要从其包含的劳动的一般性质中寻找。季水河认为,异化劳动创造了美,并且主要体现在客观的物质产品中。丁黎认为,物质产品的美是由异化劳动创造的。赖辉亮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欣赏在异化劳动和私有制下创造出来的物质、精神产品,是因为对象化。周忠厚、邹贤敏、印锡华、冯宪光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教程》一书中提出,异化劳动所创造的巨大的财富为一部分人的解放创造了条件,并使他们在一定范围内从事自由自觉的劳动,真正的艺术家只能从这部分人中间产生。杨庙平认为,马克思《手稿》的本意是异化劳动能够创造美。许素菊、周满、黄海冰通过对《手稿》的分析,认为异化劳动生产的“美”不是至真至善的美,是低层次、不完善的美。

二、关于“异化劳动不能创造美”

截至目前,学界鲜明地持“异化劳动不能创造美”观点的学者相对较少。

朱光潜认为,异化劳动不利于美的创造,并反对异化劳动能够创造美的观点。李泽厚谈到自然美时也说:“在阶级社会里,劳动成果被剥削,劳动本身也歪曲为敌对自己的‘疏远化的活动……因此,自然作为肯定劳动实践的现实,作为劳动活动对象化的自由形式,作为劳动实践的历史成果,对社会普遍地、必然地具有娱乐观赏关系的大自然的形式美,对劳动者就反而是异己的、没关系的,不成为美。”蔡仪在《马克思究竟怎样论美》一文中提出,不能用异化劳动来解释美,异化劳动不能产生美。曾繁仁分析了异化劳动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并明确指出:“异化劳动是一种非美的劳动,是对于美和自由的剥夺。”他认为,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是敌对的。高尔泰的《美是自由的象征》是改革开放以来较早注意马克思《手稿》中异化理论与美的关系的一篇美学文献。他认为,在异化的状态下,人的自由本性受到束缚和摧残,而美则是对异化的扬弃和对自由的追求,美象征着人的自由。他说:“异化产生伪价值,而美则是真正的价值,是各种真正的价值的综合反映,是那种同异化对立的过程和结果在感性形式上的具体表现。”

三、述评

异化劳动和美的关系问题是艺术哲学、文艺界、美学界探讨的重要的理论问题。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马克思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问题的分析认知是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劳动”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属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核心范畴。但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马克思对劳动概念和劳动实践反思的角度不同。

就马克思《手稿》所蕴含的美学思想来看,异化无疑是其中重要的理论。从马克思《手稿》中可以看出,人的异化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关系。《手稿》对这一关系做了明确的表述:一是人与物的异化,即人与客观自然以及自己生产的产品相异化;二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即人与自己的劳动过程以及类本质相异化;三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即劳动者之间、劳动者与非劳动者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关系的异化。因此,可以说,只有通过对人的异化问题的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手稿》的美学思想,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问题的探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其积极方面表现在:其一,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界的思想启蒙和思想解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二,为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新领域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学界对于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问题的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种种缺陷。其一,学界对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的探讨,或者是对异化问题的探讨,更多地停留在哲学层面、政治层面或者经济层面。其二,少部分人的观点与马克思在经典著作中的原意越来越远,甚至背道而驰。有些学者虽然注意到了“劳动创造了美”以及“美”与劳动产品的内在联系,但由于把“劳动创造了美”的“美”片面地理解为“美好的产品”或“美好的东西”,亦即把产品的“美”这种属性同“产品”或“东西”本身无差别地等同起来,以致认为“‘劳动创造了美的‘美”“并不是严格美学意义上的‘美的涵义”。其三,没有坚持以正确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于异化以及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的研究理论可以使我们更加科学完整地从联系、整体的角度看待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但是事与愿违,一些学者采取孤立、片面的态度和方法对待马克思主义,导致形成对待马克思主义不科学、不正确的态度和倾向。其四,基于美学层面来讲,学界对于异化劳动与美的关系研究方面的缺失不利于我国美学学科的建设。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编号:XJK20CTW002)终结性研究成果;湘潭大学教工党支部“双带头人”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编号:1201 | 0262)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望衡.马克思“美的规律”说初探:学习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之一[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2):122-130+70.

[2]周忠厚,邹贤敏,印锡华,等.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发展史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朱立元.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美学问题[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4]刘叔成.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34-38.

[5]李耀建.关于“劳动创造了美”的问题:与蔡仪同志商榷[J].学术月刊,1981(3):65-71.

[6]蒋孔阳.美学新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7]杨恩寰.历史主体性思想与美学问题:学习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札记[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14-22.

[8]丁黎.怎样理解“劳动创造了美”?[J].晋阳学刊,1984(3):64-67.

[9]赖辉亮.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学思想探微[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87(3):45-48.

[10]许素菊,周满,黄海冰.美与异化劳动关系新探微:基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本[J].广西社会科学,2018(4):71-75.

[11]徐思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20(1):7-13.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学界手稿异化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丢失的手稿
学界亮点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