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强,汪旵生,王森昌,李照星
(1.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管中心,北京 100036;2.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222;3.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1)
标准化管理已成为我国铁路建设项目基础性管理模式,有力推动了我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尤其在复杂地基处理、长大桥梁工程、长大隧道、轨道工程、牵引供电、通信信号、大型客站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指导建成了京沪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
2019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下发《关于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开工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对开工标准化工作提出了规定和要求,并在全国铁路范围内进行推广,以促进大型铁路项目的标准化开工。但是,在执行标准化开工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①各参建单位还存在着“重工程实施、轻前期开工准备”的现象;②多数单位没有制定开工标准化实施方案,或者可实施性不强,不能与施工组织设计紧密地结合;③开工标准化在操作过程中缺乏可控制性,缺少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开工标准化流于形式。这些问题最终在项目建设上表现为:开工准备不充分、统筹规划不到位、资源配置不足、开工后持续推进缓慢、安全质量问题多等,严重影响主体工程进展。其根本原因在于各参建单位前期开工准备工作中,缺少针对性的工作标准、具体的工作要求、清晰的工作目标、明确的时间节点等。对于超高难度、超级复杂的重大铁路工程,如何高效执行开工标准化,使标准化开工方案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好地实现项目的良好开局,是摆在我们当前的关键问题。本文对于重大铁路工程在先期开工建设段,制定了标准化开工组织清单化实施方案,在开工建设组织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重大铁路工程具有施工条件十分困难、安全风险十分突出、环保要求十分严格、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施工组织十分艰巨的特点,为此,国家提出了“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面临如此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为高质量建成重大铁路工程,需要认真谋划高标准开工方案,并制定精细化的实施方案。精细化的清单管理是实现重大铁路工程开工标准化、标准高要求、精准施策和过程控制的有效路径。
结合重大铁路工程的具体特点,以建设单位为主导、施工单位为主体,以施工组织为主线,以开工工点为对象,制定标准化开工组织管理方案。资源配备方面应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具体数量和标准,技术准备方面应符合规范和设计标准要求,管理制度方面应满足国家、行业以及业主相关管理制度的规定。在过程管理中,根据实施内容和时间节点并辅助以信息化手段进行动态化管控。标准化开工组织清单化管理流程如图1。
对标相关要求和合同约定,分析重大铁路工程特点,提出以“隧道工程正式进洞施工”和“桥梁工程桩基正式开钻”作为工点开工的工作目标,同时根据工点具体的辅助工程措施,研究制定工作目标。
2.2.1 工作原则
(1)与施工组织设计总体安排紧密结合原则。开工标准化工作按照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总体工期目标,充分结合重大铁路工程特点和施工环境,因地制宜,科学组织,确保开工工期满足指导性施工组织要求。
(2)突出依法合规、安全控制、生态保护优先前置原则。根据重大铁路工程特点和风险控制要求,着力突出依法合规、安全控制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地位。
(3)坚持目标导向,加强过程控制原则。科学组织策划,采用正面清单管理,细化各工点开工标准化工作任务、时序节点和责任单位,加强过程控制,确保高标准起步。
(4)重视过程控制,强化评估考核原则。明确开工标准,规范评估流程,过程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断对标检查工作完成情况,以取得实效。
2.2.2 突出重点内容
以工点为单元,形成资源准备、技术准备、临时工程、环水保管理、安全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等模块工作清单,每个模块有具体工作内容、完成标准、完成时间、责任单位、配合单位以及责任人员。实行销号式管理,完成一项销号一项,所有项目全部销号后,方可正式开工。
(1)突出安全工程。强调进洞安全、驻地与临建工程安全:强调施工图现场核对、进洞方案安全评估、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量测方案审批、进洞加固工程完成等作为进洞条件,同时要求对全部驻地与临建工程进行安全评估。
(2)突出环保工程。将弃渣场启用和隧道污水处理系统验收启用作为进洞条件,严格落实弃渣场一级挡护及防排水体系完成、安全评估通过、启用验收的要求。
(3)突出技术创新。鼓励施工企业开发应用先进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和提高智能化机械化水平:隧道采用智能型衬砌台车、智能型盾构机、喷射混凝土机械手、自行式仰工栈桥等;智能化的钢筋加工厂、梁场,信息化试验室、拌合站以及信息化交通控制系统等。
(4)突出卫生防疫。人员标准化管理,细化到工班、工种、数量以及对人身体素质的要求,强调完成全员培训,配备抵抗高寒缺氧的设施和装备,进行习服安排。
以施工现场为核心制定了若干模块化的工作清单,同时针对设计、监理单位的配合工作同步制定相应工作清单。限于文章篇幅,本文只给出隧道、环水保工程标准化管理清单式样,见表1、表2。
清单化管理使项目管理者管理任务明确,管理流程清晰,管理节点可控,管理效果突出。以某重大铁路工程某隧道工程为例,通过清单化逐项进行工作准备,实现了各项准备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现了提前顺利进洞。具体做法如下。
图1 标准化开工组织清单化管理流程图
表1 技术准备清单(隧道)
(1)人员配置。该项目工点海拔均在3 700 m以上,环境恶劣,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现场采取扁平化管理,设项目部、工区两级管理机构,上场人员满足身体素质和业务技术要求,进行安全、质量、健康教育,并考虑轮休需求配备人员数量。
表2 环水保准备清单
(2)机械设备配置。根据高原缺氧对机械设备降效明显的特点,配置高原型机械设备,包括三臂凿岩台车、超长距离取芯钻机、湿喷机械手、锚杆钻注一体机等设备,进行高度机械化作业,尽量降低人工作业强度。
(3)物资材料管理。针对项目附近合格地材匮乏的情况,在距离隧道出口37 km的位置设置砂石料加工厂,规划设置物资中心,储备一定数量的常用物资,满足工程开工后连续施工需求。
(4)建设用地。专人负责征地拆迁工作,确保所有手续完善后依法合规使用建设用地。
(1)科学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企业组织专家组进驻现场,精心策划,完成施工组织、临建工程规划、资源配置、工程重难点方案、安全质量、设备物资、科技创新及信息化、施工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等工作。
(2)认真组织施工图核对。组织技术人员踏勘现场进行施工图核对,形成完整的核对记录,对于存在的疑问及时向设计单位进行澄清或更正。
(3)加强复测工作。设计单位交桩后,委托具有相关测绘资质的单位对控制网进行首次复测,复测成果经评估合格并按流程报批后使用。
(4)编制可操作性强的作业指导书。组织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结合施工条件、工程特点,编制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洞身开挖、喷射混凝土、钢架施工、锚杆施工、衬砌施工等关键工序的作业指导书,严格执行三级交底制度,特殊工序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三维可视化交底。
(1)施工道路。按照清单规定的标准,有专人负责按期修建完成各种进场道路;对草皮及表层土进行剥离,集中堆放;道路临边防护统一设置为波形防撞护栏。
(2)拌合站及砂石料加工厂等临时设施。因地制宜在隧道出口附近设置标准化拌合站,采用全封闭结构;配置加热保温以及降温设施、污水处理设施,保证质量并实现污水零外排放;自建砂石料加工厂满足砂石料供应;按照安全要求设置火工品库;设置钢构件加工厂进行隧道钢架的加工,实行封闭管理;配备干粉灭火器、灭火砂等消防器材。
(3)营区驻地。要格外重视营区选址的安全评估,进行专项设计;与当地文化氛围融合;办公、生活区统一规划、分区布置。
(4)中心试验室。中心试验室需通过质量监督站资质认证,试验设备委托法定计量部门标定,并获得证书,每年定期标定。
(5)弃渣场。根据弃渣量和规划,进行稳定评估和专项设计;施工严格执行“先挡后弃”的原则,并做好防排水措施及表土剥离。
成立环水保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相关环水保管理制度、机构、人员;编制环境保护方案、水土保持方案、生态敏感区专项施工方案并报批;超前规划生活污水处理厂、施工污水处理厂、固体废弃物处理厂,环水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做到“三同时”;土建工程动工前,对占用林草地的区域进行表土剥离,移养可利用的自然植被,剥离土集中堆放,并做好保护;隧道内采用“清污分流”技术,减少污水处理量。
成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配备专门的质量安全管理部门,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强质量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技术、设备、物资、环水保、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奖惩等管理制度或办法,形成结构清晰、职责分明、目标明确、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项目标准化管理体系。
成立信息化管理领导小组,组建信息化管理部,配备专职信息化管理员;建设信息化中心,配置显示大屏、图形工作站、专用通信网络等设备和资源,用于承载各类施工数据、信息系统综合监控、远程协同交流等工作;建设“一平台五系统”(一体化数字平台、工程调度指挥系统、项目管理应用系统、应急救援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灾害监测系统),配置必需的信息化硬件设施;搭建多精度专业BIM模型,形成场地布置标准模型库、铁路隧道标准模型库、施工机械标准模型库等,实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全隧道三维可视化展示,采用BIM技术进行总体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专项方案模拟、施工工艺模拟,实现关键过程BIM指导施工。
针对施工过程中高原病、尘肺病、传染病等疾病易发的特点,设置习服基地,在营区设置制氧站,为宿舍提供管道供氧;洞内采用移动式氧吧车、便携式供氧等方式相结合;工区设置卫生所,配置专职医生和救护车,并与当地医院联合,构建三级医疗转运救治体系;优化施工组织,增加劳动力配置,减少班次劳动时间,保证作业人员充分休息和睡眠;进场人员建立健康档案,严格执行工前、工作期间和工后3个阶段的健康体检,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
标准化开工组织清单化管理模式是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科学方法,在某重大铁路工程实践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对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重大铁路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开工组织清单化管理是基于开工标准化的相关要求,对各项开工准备工作细分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完成时间、责任单位、责任人、配合单位、配合人,做到标准统一,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有助于各项工作的高效推进。
(2)开工组织清单化围绕打造精品工程为目标,突出安全、环保、创新等方面的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开工条件,实行销号管理模式,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各责任方工作一目了然,全部销号完成再开工,真正实现依法合规开工,高标准起步,为主体工程奠定基础。
(3)采用开工组织清单化管理模式,与施工组织设计紧密结合,有助于重大铁路工程快速厘清前期工作,约束作业人员在开工前期形成良好的作业行为,为后续主体工程的标准化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