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 昭
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21 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
对于黑龙江而言,这项工作也是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任务。2021 年黑龙江省两会明确提出,“巩固提升绿色生态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建设生态强省”。这一部署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对标生态强省建设的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坚持以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减污降碳、绿色发展为方向,有利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奠定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东北的边疆省份,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储量使得黑龙江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进一步筑牢绿色生态防线是事关黑龙江省乃至国家安全发展的关键环节。此外,受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转型、经济增长乏力、产能过剩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影响,以及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等因素的制约,黑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空气质量、土壤环境质量以及水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重点环境污染问题中,大气污染的社会关注度更高,对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影响也要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污染。并且,大气污染问题容易逐渐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强化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联防联控,以及采取更高效迅速的大气污染应对措施尤为必要。
近年来,由于黑龙江省工业和农业发展进程加快,导致城镇和农村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由水体缺氧和富营养化的问题形成的黑臭水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黑龙江省的整体概貌,同时也危害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整治黑臭水体是黑龙江省建设生态文明进程中的当务之急,同时也是全社会的热切希望。
退耕后的三环泡湿地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此外,地貌结构的改变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农药化肥施用使得耕地质量持续下降,草原面积退化加速盐碱地形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成为目前黑龙江省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为保护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加快生态强省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迫在眉睫。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有助于全面激发发展新动能。2021年,黑龙江需要在落实碳达峰要求上迈出步子,努力在推动减污降碳上取得新突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国家气候战略,聚焦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把降碳作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科学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省级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机制,推进黑龙江省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实行最严格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建设。此外,大力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统筹融合,因地制宜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供暖项目以减少碳排放。同时,不断开发新能源,用光电等新能源进一步代替传统能源。大力消减城中村、农村地区散煤使用,加大淘汰污染速度快的燃煤锅炉使用力度。推进工业、农业、交通、生活等多领域协同运行,鼓励探索多样创新治理措施和政府机制,倡导全省人民及企业响应号召,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环境问题,让蓝天白云在龙江大地随处可见。
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创新推动清源工作的同时,持续开展涉水违建拆除、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拆除涉水违建,清除临河污水直排场所,为沿河区域综合整治及环境提升提供空间。全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大力开展污水管网、污水厂建设,加快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坚持自然生态恢复导向,实施生态补水,利用污水处理厂布局优势,有效恢复水生态系统,实现河道底泥原位自净,保持低水位运行,为自然生态留足自净恢复空间。深化排水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全面覆盖、责任清晰、技术先进、管理精细、产业现代的公共排水设施运营维管体系,推动“厂、网、河”一体化管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黑臭水体整治,印发实施违法排水行为有奖举报办法,鼓励人民群众积极举报违法排水。推行“河长制”,在全省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采取“七字法”(截、引、净、减、调、养、测)进行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三位一体治理,健全机制、综合施策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此外,还应加快城乡垃圾、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推行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治理后的倭肯河七台河市内段 (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供图)
在严格落实和执行国家和地方管理部门的各项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管理制度,以科技信息为支撑,重视发展规划;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加强国内外合作。此外,制定与完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障制度,协助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恢复野生动物种群,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以农业为抓手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以林田保护为主体,构建农林区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方式。一是推行“林长制”,全力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二是发展区域优势农产品,推动全方位的生态治理与修复,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三是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增强林地的保护功能,完成营造林建设、森林抚育建设,让龙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