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漪, 赵丽霞, 杨明丽
(北京市西城区妇幼保健院 妇女保健中心, 北京, 100054)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1]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活质量,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中老年女性的患病率高达30%~50%[2], 由于缺乏相关知识普及,很多女性患病却不自知,导致就诊率较低,中国初步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该病就诊率仅为0.38%~27%[3]。如果能够实现对该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就可以有效提高PFD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北京市西城区女性PFD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致病危险因素,并进行个体化干预,现报告如下。
随机抽取2019年3—9月前往西城区妇幼保健院参加西城区免费“两癌筛查”的女性为研究对象,受调查女性共318例,有效人数316例,有效率为99.37%, 被调查女性年龄为35~64岁,平均(51.75±6.77)岁。平均每例接受调查问卷时间为5~10 min, 妇科检查时间为10 min, 共计15~20 min。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综合采用调查问卷、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和盆底肌力检测3种筛查方式,对目标人群进行研究。① 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询问方式,共分为2部分。第1部分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腹围、臀围、分娩情况、生活习惯、慢性病史、漏尿情况、盆底不适症状等,主要目的为初步筛选存在盆底问题的人群并了解其健康及生活情况; 第2部分调查采用女性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 明确尿失禁的具体类型及程度,同时分析与PFD有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吸烟、生育史、慢性病史等。② 盆腔器官脱垂部位及程度评估主要采用美国泌尿协会及美国妇科手术医师协会制订的POP-Q[4], 此分期系统分别利用阴道前壁、阴道顶端、阴道后壁上的2个解剖指示点与处女膜的关系来界定POP程度。以阴道前壁或后壁膨出替代了膀胱、直肠等膨出,同时测量生殖孔、会阴体和阴道全长,测量值用3×3格表表示,可清晰客观地反映POP变化的各个部位的具体数值,并能根据各个数值画出脱垂图形。③ 盆底肌力评估采用Laycock改良牛津评分法(MOS)[5], 临床医生以食指、中指轻轻按压患者阴道后壁,触及其盆底深层肌肉,感受肌肉收缩力量的强弱,并记录持续的时间,从而对盆底肌肉力量进行评估。Ⅰ类肌收缩持续达到其最大值的40%以上,持续0秒为0级,持续1秒为1级,持续2秒为2级,持续3秒为3级,持续4秒为4级,持续5秒及以上为 5 级; Ⅱ类肌收缩强度在其 60%以上所重复的次数,持续1次为1级,持续2次为2级,持续3次为3级,持续4次为4级,持续5次或以上为5级[6]。手测盆底肌力小于等于3级,为肌力异常。
SUI为喷嚏、咳嗽、大笑、运动等腹压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停止加压动作时尿流随即终止。膀胱不稳定性尿失禁(UUI)为有强烈尿意,又不能由意志控制而尿液经尿道流出。混合性尿失禁(MUI)为压力性尿失禁和膀胱不稳定性尿失禁同时存在[7]。观察年龄与尿失禁以及POP的相关性; 检测盆底肌力情况; 分析PFD的相关危险因素。
尿失禁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总患病率达到48.42%(153/316), 相近年龄组组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年龄与尿失禁的关系
POP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增高,总患病率为51.90%(164/316), 相近年龄组组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年龄与POP的关系
盆底I类肌肌力异常率为74.68%, 盆底Ⅱ类肌肌力异常率为54.43%, Ⅰ类肌肌力异常情况更为严重,并与POP有明显相关性。见表3。
表3 盆底肌肌力检测情况[n(%)]
年龄、慢性咳嗽、慢性盆腔痛、子宫肌瘤、绝经是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因素; BMI、高血压、会阴侧切裂伤、剖宫产、绝经是POP发生的相关因素。见表4。
表4 PFD的危险因素分析
PFD是一种与骨盆底肌肉活动能力相关的疾病,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发生,包括膀胱、直肠和女性生殖器官。盆底组织受女性妊娠、分娩、难产等行为压迫,也受性激素调控,如产后性激素水平波动、围绝经期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都会对盆底肌肉或神经造成一定损伤[8]。
本研究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及盆底专项检查发现,尿失禁及POP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高,尿失禁的总患病率达到48.42%, POP的总患病率达到51.90%。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 PFD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对中老年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9]。研究结果提示,年龄、慢性咳嗽、慢性盆腔痛、子宫肌瘤、绝经是尿失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BMI、高血压、会阴侧切裂伤、剖宫产、绝经是PO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应针对不同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或干预措施,以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注重孕期体质量管理及分娩时保护会阴部,产后常规进行盆底肌力筛查及盆底肌肉功能锻炼; 对慢性病如高血压病、支气管炎、盆腔炎进行常规治疗与管理; 对围绝经期女性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和管理; 与此同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拒绝高盐、高脂肪食物,尽量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适当进行体育活动,按需补充瓜果蔬菜。
本研究通过有针对性、一对一的宣教,使受到盆底问题困扰的西城区女性及时发现了自身问题并充分了解PFD。经过医生专业检查评估,及时明确诊断,在疾病早期进行有效干预,疗效较佳,提高了该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研究[10]发现,产后人群的PFD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二胎时代的到来,使得该病患者与日俱增。在孕前、孕期及时测评,产后进行及时干预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