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

2021-04-22 08:20
中学生天地(C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香气草莓生长

在此地能吃的水果中,成熟最早的要数草莓了。早在六月三日,已能捕捉到它的踪迹,大量涌出则通常要到十日左右,或是人工培植品种上市之前。六月末,草莓盛极。草场上的则要再晚一周才熟,却流连不去,直到七月底。

老诗人塔瑟虽一生只从事粗糙的农牧业,却也在《九月》一诗中,用一贯质朴的风格吟诵:

妻子走入小园,为我辟出一方地,

种下草莓的根,上好者尤为珍稀:

大面积生长,在树林的荆棘丛,

细细挑拣,精心侍弄,日后知其香浓。

早在1599年以前,老草药学家几亚德就栩栩如生地写过英国草莓,而他的描述也完全适用于我们这儿的草莓:

草莓,叶匍匐于地面而伸展,叶缘呈锯齿状,细茎,叶三出,如三叶草,上面绿色,下面色淡趋白;中有细梗伸出,上开小花,有白色小瓣五片,中心微黄,日后鼓胀结果,果实类桑葚或覆盆子,色红,有酒香,果肉多汁而白,间藏小小籽粒。根细而多须,向四方伸展,生长迅速。

关于草莓,他又写道:“几无营养,稀薄而多水分,如碰巧在胃中腐烂,营养则更是化为乌有。”

五月十三日,青青的草莓已然觅得到踪迹;再过两三天,散步时兴许会在光秃秃的干燥山丘的南坡上,或是灌木丛中有荫蔽的空地上,发现草莓在此扎根;再顺着山顶下来一点点,这最有希望找到草莓的地方,仔细搜寻后找到些略泛红晕的;最后,在土壤最干燥、日照最充分的地块或山脊,终于找到两三只可称之为熟了的草莓,尽管只有向阳一侧的脸蛋儿红了。或者,会在铁路堤上的沙里,甚至是草地上沟渠被甩出的沙里,发现一只半红的草莓。它被掩埋在紧贴地面的叶子中,仿佛自然母亲有意想把它藏起来,倘是不期而遇,乍一看实难认出。草莓的植株如此谦卑,仿佛一层不易觉察的地毯。没有一种可食水果像早茬高地草莓一样,与大地贴得如此紧密,除了湿地蔓越莓,但那是要煮熟后才能吃的。于是,维吉尔这样描述它:“草莓伏地而生。”

还有什么味道能比这小小果实更让人开心呢?它无须人类的照看,待到初夏时分自会从土里喷涌而出。多么美丽香甜!我迫不及待摘下这一年中最早的果实尝鲜,它的下面还是青色,味道还略酸,因离地太近甚至还粘着沙子。一不留神我顺便就品尝到了带草莓味的土粒。这一点草莓起码足可以把我的手指和嘴唇染红。

第二天,兴许就能采到两三捧熟透了的草莓,或者只是附近沙地的枝蔓上悬着的最大最甜的几个,我宁愿相信那是熟透了的;与此同时,我常会第一次闻到——呃,甚至是吃到——那非同寻常的虫子,应是一种盾蝽,人常说它的味道就像某种臭虫的味道——这时我就为草莓季准备停当了。这种虫子“只需飞过一只果子就能传递给它”自己那特殊的气味。就像闯进食槽里的狗,它自己并不享受,却又毁了你的美味。这虫子竟然能发现刚刚结果的草莓,也真是了不起。

要抓住一切最可能的机会寻找最先成熟的草莓,在土墩边,在高地上,甚至在往年母牛蹄子刨出的坑洼里,那是它们刚来到这片草场时,争夺首领权力和地位时留下来的。 有时,草莓还被它们争斗时蹄下飞扬的尘土所覆盖。

春日里,我时常闻到一股无以形容的香气,却找不到这香气的源头,还一直对此做了长期的记录。或许这就是古人描写过的泥土的甜香吧。虽然我没找到散发出这香气的花朵,但似乎找到了那花朵的果实,就是草莓。这泥土中最早结出的果实,原应散发出这香气,空气中浸透着的春日温暖的芬芳,自然而然应先在草莓的体内凝聚成形。草莓是亘古之前的天赐之果,是香气的源头。每只果子的汁液,莫不都是从空气中萃取出来的吗?

草莓是香气与味道同样出众的水果之一,据说,它的拉丁文名fraga 即由此而来。就像平铺白珠果一样,香气远播,弥久不散。几种常绿植物的嫩枝,比如冷杉,闻起来有十分类似的香气。

知道去哪里采早茬草莓的人,大概一百人里才有一个。这是印第安人从神秘的传统中习得的知识,过去如此,现在亦如此。 我是认得出这些学徒的,他们刚刚还跟我在星期天早晨擦肩而过,到山坡那儿去。不论平日里住在作坊还是卧房,他都一定会在第一只草莓变红之时,刚好来到它身边,就像我上边说过的那只昆虫一样, 尽管一年中的其他时间他都是隐遁的。这是他的本能。而其他人呢,连做梦还没想到采草莓的时节已经来临。在众人知晓之前,我们的草莓早已来而复去。

对那些果园中、集市上、果篮里的草莓,营营役役的邻居们种出来装在盒子里卖的草莓,我只觉兴味索然。我感兴趣的,是干燥的山坡上那小小的天然果床,或是成片的果实,尽管起初只能采到零星的几只。在那儿,草莓映红了地面,四下里点缀着原本荒芜的土地,没有雇来的园丁负责除草浇水,精心侍弄。 草莓占领了十多英尺光秃秃的草场,是这片土地上最为恣意的生长,但若没有充沛的雨水,很快即会枯萎。

有时也会在完全不同的情境下尝到一年中最早的草莓。一次,我正在河里划船,忽遇瓢泼雷雨,便赶紧撑船靠岸,岸边是牢固的斜坡,我于是把船反扣过来,躺在下面避雨。在那儿紧贴地面,躺了一个小时,无意间找到了土地生长的东西。雨一变小,我就爬了出来,活动一下双腿,就在一竿距离内,我发现了一小片草莓,映得草地红彤彤的,淋着最后的零星雨滴,我摘下了草莓。

但接受这馈赠也并非全无隐忧。 六月中旬一过,天气就变得干燥,雾霾蒙蒙。我们在泥土的雾气中越陷越深;仿佛是某种不洁的元素包裹着,这些日子,天堂似乎越发远了。连鸟鸣都不如先前那么活泼有生气。希望与诺言的季节已过,“小果子”的时令已经来临。原来,在希望与满足之间,还须有如许的距离和等待,不免令人伤感。这雾霾令天堂面目模糊,我们触手能及的,只有眼前这红红的小浆果,零星而迷离。

(节选自《草莓》)

阅读讨论

参与讨论: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鲁春燕

高二(14)班黄诗涵 王嫣妍 麻欣宇

高二(15)班陈张磊 薛雨彤 王艺霏 伊 楠 刘 晨

图/视觉中国

文中的“草莓”包含着多重意蕴,

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 陈张磊

首先,草莓意味着顽强的生命力。“在铁路堤上的沙里,甚至是草地上沟渠被甩出的沙里……在土墩边,在高地上,甚至在往年母牛蹄子刨出的坑洼里”,都能找到草莓。不管环境如何,只要能扎下根,草莓就会恣意地生长。

其次,草莓代表着野性与自然。“它无须人类的照看,待到初夏时分自会从土里喷涌而出”,且美丽香甜。“没有一种可食水果像早茬高地草莓一样,与大地贴得如此紧密”,更是显出草莓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最后,草莓的发现也蕴含着万物平等的观点。除了人之外,盾蝽也能发现刚刚结果的草莓。 虽然对于人来说,被盾蝽飞过的草莓就有了像某种臭虫的味道,但从草莓的角度来说,虫与人是一样的,都会被它的香气、滋味所吸引,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平等的。

● 黄诗涵

草莓的多重意蕴有:

①代表着谦卑的形象。 维吉尔说“草莓伏地而生”。伏地,既写出了草莓的生长状态,也赋予草莓谦卑的精神内涵。 作者描述的草莓的生长环境也能证明这一点。

②代表着自然的礼物。 “草莓是亘古之前的天赐之果,是香气的源头。每只果子的汁液,莫不都是从空气中萃取出来的吗?”在作者看来,草莓是吸天地之精华而长成的,不见其果却闻其香,品尝此果心情愉悦。

③代表着意外之喜。 文中多处写到作者与草莓的不期而遇,“它被掩埋在紧贴地面的叶子中……乍一看实难认出”“忽遇瓢泼雷雨……无意间找到了……”作者的欣喜之情也溢于言表,“还有什么味道能比这小小果实更让人开心呢?”

● 伊 楠

草莓是坚强、乐观精神的象征。老草药学家几亚德说草莓“几无营养,稀薄而多水分”,但草莓却是“在此地能吃的水果中,成熟最早的”,就算是在“光秃秃的干燥山丘的南坡上”“铁路堤上的沙里” ,甚至是“草地上沟渠被甩出的沙里”,只要能扎根,就要向阳而生。

草莓是给勤劳人儿的犒赏。草莓是香气和味道同样出众的水果,它犒赏第一个来到它身边的人,而其他人呢,“连做梦还没想到采草莓的时节已经来临。在众人知晓之前,我们的草莓早已来而复去”。

草莓是黯淡生活中的慰藉。“这雾霾令天堂面目模糊,我们触手能及的,只有眼前这红红的小浆果,零星而迷离”,当生活迷茫时,草莓虽小,却能给人带来片刻的安慰。

● 薛雨彤

我觉得草莓意味着机遇。文中描述草莓可生长的地方很多,山坡上、土墩边、坑洼里……但是要找到早茬草莓,就没那么容易,“知道去哪里采早茬草莓的人,大概一百人里才有一个”。 于是,作者说“要抓住一切最可能的机会寻找最先成熟的草莓”。草莓代表机遇,找到它需要靠努力,也需要一点运气。

草莓也意味着美好的、转瞬即逝的事物。草莓香甜可口,但生长期也不过是从5月中旬到7月底。

相比于生长在野外的草莓,

作者对那些果园中、集市上、果篮里的草莓只觉“兴味索然”,

你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 王嫣妍

我认同作者的观点。在作者笔下,野生的草莓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它没有像果园中的草莓那样被精心侍弄,但它仍能完成生长、结果的“使命”。 野生草莓引发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草莓生长在野外,需要人们仔细探索才能发现。草莓是清甜的,吃下草莓的人会感到安心和愉悦。草莓生长在初夏,它介于希望和满足之间,被赋予了等待的意义。

作者似乎要借助野生草莓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永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自然界中的草莓,在没有外力帮助下奋力生长,人也应如此,纵使历经磨难,也要不失对生活的热爱,努力成长。

● 麻欣宇

野外的草莓有着野性和生机,它们无须精心侍弄,也不会挑剔生长的土地,即便是环境恶劣的地方,它们也能编织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毯且加以红果点缀。但它们也善于隐藏,不会让所有人都有采摘的机会。于是,在不经意间发现草莓也是一种惊喜,这样的意外使人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野生草莓的香气和味道令人着迷,而它却生长得如此谦卑,连维吉尔也说“草莓伏地而生”。而果园中、集市上、果篮里的草莓,披上了利益的外衣,果实虽然硕大,但缺少了来自沙土的自然气息。获得相对容易,也就让人失去了探索的乐趣。正如作者所感觉的那样,来自野外的灵动的草莓,更让人青睐。

● 刘 晨

我不认同作者的观点。“英雄不论出处”,不管是生长在野外的草莓,还是果园中、集市上或果篮里的草莓,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诚然,野外生长的草莓具有坚韧之美,但文中也提到“知道去哪里采早茬草莓的人,大概一百人里才有一个”,而且生长在野外的草莓还会遇到鸟兽们的破坏,这就更增加了草莓不易得的概率。 而果园中、集市上、果篮里的草莓,因为有人细心栽培、精心侍弄,长得硕大、饱满,产量较高,满足了大众的需要。所以,我觉得在看到野生草莓的美的同时,也应认识到人工培育的草莓的价值。

● 王艺霏

作者从心理上更倾向于野外生长的草莓,我却认为野生草莓和人工培育的草莓各具特色。

在作者笔下,野外生长的草莓有许多优点:无须人精心侍弄,生长恣意旺盛,给人带来希望……相比较而言,果园中、集市上、果篮里的草莓则被一笔带过。 我觉得,从精神层面来说,野生草莓亲近自然谦卑生长,能给人以生命的思考和生活的慰藉;而从实用价值来说,人工培育的草莓,品质、产量更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草莓这种“野果”,不管生长在哪里,其本质是一样的,只是,看待它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才赋予了它不同的意义。

鲁春燕 老师

《草莓》一文,读来既感熟悉又倍觉陌生。草莓这种寻常水果,对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我们看过、尝过,甚至种过。但对于生长在野外的草莓,我们了解得不多,费心去找早茬草莓的人则更少。

梭罗在文中不仅展现了草莓的自然秉性,还赋予它人格化的魅力。通过筛选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如“草莓的植株如此谦卑”“我感兴趣的,是干燥的山坡上那小小的天然果床,或是成片的果实”等,就不难体会作者对草莓谦卑、自然等品质的赞美之情。因此,同学们对于草莓多重意蕴的理解,也多为顽强的生命力、坚强与乐观、野性与自然、美好与希望等。

《野果》的中译者梁枫在《译者序》中提到“对于新英格兰这片土地,梭罗始终怀有一种近乎执拗的爱,坚信此地‘方圆几十英里,即有世上最美的风景’”,正是这种近乎执拗的爱,让梭罗细致观察并忠实呈现未经他人之手的、无中介的草莓,并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

多数同学认可和接受梭罗的观点,但也有部分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梭罗认为“兴味索然”的人工培育的草莓,在这些同学看来也是经历了品种的筛选,从满足大众需求的角度看,也是有价值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鼓励学生在拓宽思路的基础上,多元解读,合理解读,这也是新课改“立德树人”理念的一大体现。

猜你喜欢
香气草莓生长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春日香气
生长
草莓
香气锁定狙击心中的他
与生活自然为伍的夏日香气
《生长在春天》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