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太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相关领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及不可或缺性,为此,信息技术也就被认为是未来社会发展前进的重要因素及推动力。
一、加强高中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作用
(1)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的出现,使教育面临一场深刻的根本性彻底性的变革。提供尽高层次的教育,让学生开放式学习,高中生更要在网络和信息的环境里学会知识、加工知识、传播知识、创新知识。把学生当做海绵,充分挤压出学生的每一寸潜能。
(2)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教学改革的契机。学生进入高中生活以后,有了小学初中的铺垫,很多知识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者自主学习独立学会。但是升学率、优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充斥着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尺度。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只有实行灌输式教学。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初中到高中就没改变过。学生的创新火花被分数和家长的希望浇灭了。但这恰恰为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信息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究发现,发表意见,展示成果、运用知识。
二、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遇到的问题
(1)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薄弱。高一新生在入校时,信息技术水平总体偏低,且参差不齐。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这一块基本属于盲区,很多学生甚至对信息技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性认识,由此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开展得举步维艰,效果很不理想。
(2)教学模式创新不足。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知行合一的学科,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既单调乏味又与实践相脱离。
(3)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水平不足。目前,大部分的高中学校中,由于受到学校人员编制以及教育经费等问题的影响,很多专业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师资力量薄弱。信息技术课本身不列入高考科目,再加上课时比较少,很多学校的管理层对于信息技术教师人员的安排更加不重视。
三、加强高职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对策
(1)重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不仅能夠拓宽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面,掌握其应用技能,还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为我国培养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人才。因此,学校及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逐步确立信息技术在高中教育中应有的工具学科地位,明确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
(2)创新教学内容,实现个性化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且信息技术操作对学生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操作的技能技巧,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在清晰讲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联系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当前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在理论阶段比较突出,但到实践中表现就较为差强人意,信息技术中较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性相当强,如果不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是学不到较为有效的技能。这些并不能主要靠教师的讲解,而是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学校和政府应对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定期进行统一培训,为其提供一定培训机会和费用,并进行考核和审查,逐步缩小地区差异和教师水平差异 。同时,以此让信息技术教师跟上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的专业水平,避免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时出现枯燥乏味的现象。
(5)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新课标要求信息技术教学要从教学方法、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及学生的情感观等不同的维度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所以,教师在建立课程评价体系时,要结合学生的思想,设计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的课程评价体系,提高课程评价的效果。教师应该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最终目标,建立人性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总之,学校要高度重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提升,才符合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新与探索,才能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得到优质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