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科技推广“西农模式” 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2021-04-21 14:47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技产业 2021年4期
关键词:西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推广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原“985 工程”和“211 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近二十年来,学校努力践行“强农兴农”初心使命,深入探索政府推动下,以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以产业核心区试验示范站为载体的科技推广“西农模式”,有效破解了“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支撑引领区域农业升级发展,被赞誉为“高校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

创新机制,构建模式。通过完善科技推广管理体系、强化科技推广平台体系建设、单列推广职称评审和考核评体系、提高科教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持续深化校地(企)务实合作等配套措施,构建了校、政、研、推、企多元协同的科技推广新机制。组建了600 多名大学专家和1200多名地方农技骨干协同融合的推广队伍;在18 个省(区)农业产业核心区建立了28 个试验示范站、8个产业研究院、46 个示范基地和100 多个示范园。形成了立足西北、面向旱区、服务全国、辐射“一带一路”的科技推广平台体系,构建了“大学→试验站(研究院)→示范园(企业)→农户”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成果转化新通道。

科技支撑,引领发展。针对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研发新成果800 余项,培训农技骨干和职业农民60 多万人次,示范推广新成果4100 余项、面积3 亿多亩,新增效益600 多亿元。引领了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譬如采取“学校+企业(示范园)+农户”的推广模式,构建新品种示范推广“双向快捷通道”,在陕、豫、皖、苏、鄂、陇等6 省建立25 个试验示范站(基地、示范园),加速小麦新品种示范推广。“西农511”被农业农村部列为第一批绿色抗病主推小麦品种。“西农979”连续10 年被推介为黄淮麦区主导品种,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5 亿亩,生产优质小麦505 亿公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2019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在黄土高原苹果主产区的32 个试验示范站(基地、示范园),聚集校地科技人员200 余人,培育新品种8 个,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旱地矮砧密植栽培技术体系,推动黄土高原成为世界最大优质苹果产区,栽培面积1800万亩,占全国1/2、世界1/4,年产值1200 多亿元,带动300 多万农户增收致富,并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方支持,影响广泛。地方政府(企业)无偿提供试验示范用地3568.4亩,投入设施建设和工作经费3.2 亿元;财政部、教育部每年给予4000 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教育部和科技部在全国39 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在10 省市启动“科研院校开展重大农技服务试点项目”,推广“西农模式”经验;孙春兰、刘延东等国家领导人给予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先后200 多次专题报道;“西农模式”获得2016-2018 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合作奖,2020 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

新阶段,新使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不断推进“西农模式”升级发展,努力创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标杆,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持续贡献“西农力量”。

猜你喜欢
西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推广
宝鸡市2020-2021年水地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调查分析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乡村e站助力科技推广
西农系列小麦品种在连云港地区种植筛选试验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欢迎订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国审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西农100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茶条槭苗木繁育及栽培技术推广与示范”通过绩效评估
宜春市油茶科技推广成效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