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丽
(盐城市亭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1)
糖尿病可分为1 型糖尿病和2 型糖尿病。与1 型糖尿病患者相比,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未完全失去,因此可通过使用口服类降糖药来促进其胰岛分泌胰岛素,进而改善其血糖的水平[1]。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口服类降糖药有双胍类降糖药、磺脲类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降糖药、噻唑烷二酮类降糖药等。本文主要是对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类降糖药的情况进行研究。
选择2018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在某医院使用口服类降糖药进行治疗的178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使用口服类降糖药进行治疗;病历资料完整;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患有1 型糖尿病或妊娠期糖尿病;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合并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在这178 例患者中,有男性99 例,女性79 例;其年龄为29 ~78 岁,平均年龄为(50.64±15.21)岁;其病程为1 ~5年,平均病程为(3.21±1.35)年。
对这些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其年龄、性别、病程、用药时间、血糖水平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其使用口服类降糖药的情况(包括所用口服类降糖药的种类、单用或联用口服类降糖药的情况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等)。
用SPSS 20.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这178 例患者中,年龄<30 岁的患者有3 例(占1.69%),年龄为30 ~50 岁的患者有51 例(占28.65%),年龄为51 ~70 岁的患者有106 例(占59.55%),年龄>70岁的患者有18 例(占10.11%)。详见表1。
表1 这178 例患者年龄的分布情况
在这178 例患者中,使用盐酸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瑞格列奈、消渴丸、格列喹酮、罗格列酮和格列苯脲的患者分别有62 例、42 例、32 例、29 例、26 例、23 例、16 例、13 例、10 例和8 例。详见表2。
表2 这178 例患者所用口服类降糖药的种类
在这178 例患者中,单用一种口服类降糖药的患者有105 例(占58.99%),联用两种口服类降糖药的患者有73例(占41.01%)。
在这178 例患者中,不合理使用口服类降糖药的患者有27 例(占15.17%)。在27 例不合理使用口服类降糖药的患者中,用药时间不适宜、用药剂量不适宜及联合用药不适宜的患者分别有14 例、10 例和3 例。
2 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近年来,我国2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此病患者的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未完全失去,其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因此,临床上可采用口服类降糖药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同时需让其控制饮食,并进行适当的锻炼),以促进其胰岛分泌胰岛素。目前,临床上常采用双胍类降糖药、磺脲类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口服类降糖药治疗2 型糖尿病[2-3]。本研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口服类降糖药为盐酸二甲双胍。此药可提高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率,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减少肝糖原的输出,同时还可抑制肠壁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进而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显示,2 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口服类降糖药时存在一定程度的用药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用药时间不适宜、用药剂量不适宜及联合用药不适宜。以用药时间不适宜为例,磺脲类降糖药适宜在进餐前30 min 服用,格列奈类降糖药适宜在进餐前15 min 服用,双胍类降糖药适宜在进餐时或进餐后服用。若口服类降糖药的用药时间不正确,易影响其降糖效果,还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此外,临床上在使用口服类降糖药对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其血糖水平,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持续、稳定控制其血糖水平的目的[4-5]。
综上所述,2 型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口服类降糖药有盐酸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且用药方案以单用一种药物为主。2 型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口服类降糖药时存在一定程度用药不合理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用药时间不适宜、用药剂量不适宜及联合用药不适宜。临床上应加强对使用口服类降糖药进行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以提高其用药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