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英国慈善

2021-04-20 14:18安光系
同舟共进 2021年1期
关键词:安迪义工校服

安光系

新冠疫情期间,伦敦封城,我的邻居安迪就多了一项工作:每天在自己家门口放一个带孔的塑料盒子,里面放着各种各样的食品。

安迪与我同龄,1972年出生,是个音乐家。他演出吹小号或弹大提琴,也写曲子,自称会给一些像索尼音乐之类的大唱片公司作曲。我对他的印象,是经常看到瘦瘦的他扛着大提琴,奔波在去往地铁站或回家的路上。有时候,我坐在由车库改成的书房里看书,也能听到他在一墙之隔、同样用车库改成的音乐室里吹小号。如果是周末或假日,则会看见他骑摩托车去兜风。在英国,他应该算是一个相对富裕的人,一个单身男人住着比我全家还要多一层的整栋房子,除了一辆摩托车,门前还有两辆轿车。

安迪家门口的食品盒子里放的多是一些常见的食品:面包、各种蔬菜以及蛋糕之类。盒子外面贴着一张A4大的白纸,上面打印了几个字:“Help yourself”(自己拿),句子的最后还打了一个笑脸。从3月份至今,他每天都这样放,从不间断。

安迪在做慈善。几个月前,有一次我在路上碰到他,他很客气地跟我解释,自己现在在帮忙给一个慈善组织做义工,所以每天都会放些食品在门外。他交代说:“请帮忙取走任何你们所需要的东西,拜托帮忙支持我的工作。”后来,他可能怕我们不好意思,又跟我7岁的小儿子说:“看到什么想吃的就直接拿。”

他这么客气,是担心我们在疫情期间生活拮据,所以鼓励我们拿他的食品以缓解经济困难。疫情突发,很多家庭断了收入,生活未必如意。尽管一些有工作者和自雇工作人员有补贴,但还是有许多家庭不在这个行列,领不到任何补助,只能自己想办法生存。安迪把这些东西放在门口,目的是为了让还在贫困线上挣扎的人自行取一些食品,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谁都有困难的时候。诸如此类的慈善行为所带来的好处,是让那些有困难的人能安稳地生存下来,从而确保社会稳定。

疫情期间,我看到的慈善活动并不止这一件。有一回,中午时分,我去市中心的英国国家美术馆看展览,发现人们在美术馆门前的一辆面包车前排着长队,领取午餐。不用检查任何证件,只要你需要,就能免费领到一份午餐。我看了看正在排队的人,他们表现得从容、淡定,没有谁为此感到不好意思。工作人员也认真负责,态度很好。路过的人对此似乎习以为常,没什么人对此感到惊讶。

有时候,夜间走在伦敦街头,会看到一些餐馆门口打出标语:晚上9点30分后,无家可归者可以在这里免费领取食品。商家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既做了慈善,又变相做了广告,向行人表明本店没有过期食品,所有食品都很新鲜。

如果细细观察,还会发现许多慈善的小细节。比如,我去家附近的乐购超市购物,超市门口总会摆着一个半个人高的大盒子,里面放满了各种各样的食品。一些人从超市里买完东西出来后,会把一些食品投进去。这是英国慈善组织“食品银行”专设的收集食品的方式之一,每天会有专人将这些食物取走,送至专门的超市,一些贫穷者再凭食品券到这样的超市里领食品。又比如,超市每天晚上都会以极低的价格处理一些蔬菜和食物,我也看到有专人把这些东西买走,应该是再分发至不同的地方,供人领取。

几年前,我带孩子参加小镇上的一个幼儿活动,见到“食品银行”的广告,号召人们捐一些奶粉、糖、茶、咖啡、鱼、肉、饼干等食物。这些食物会在当天被相关工作人员取走,送至專门的地方,再让需要的人领走。视线转到广告牌的下方,上述提到的种种食物,真的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那里。

这样的捐献活动还设有网站,打开网页,你会看到这样的几句话:在英国,约有13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下,少数人因为福利延迟发放或一些意料之外的原因而面临饥饿,而在2014—2015年中,共有100多万人每周三天从我们这里领取食品,感受温暖。除了食品,我们还号召医生、社会工作者以及屏幕前方的你来做做义工,帮助穷人们渡过难关。

在英国,慈善几乎无处不在,你会时时刻刻感受到慈善的力量。除了食品,在小镇上还可以看到收集衣物的固定大铁箱,不用的衣服、玩具、生活用品都可以放进箱子里。这些东西将由专人运走、清洗,拿到慈善店里去卖,卖到的钱再捐到需要的地方。

社区里,每周都会举行一些慈善活动。正常时候的每周三,我家附近的一个社区中心会给1~3岁的孩子提供玩耍的场所。每到这一天,前来做义工的老人就变成了社区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在大厅里摆设玩具、收拾桌椅、教孩子唱歌,还给家长煮咖啡。当然,每位参加活动的家长需要为他们的付出支付1英镑(约为8.8元人民币)的活动费。

同样在这个地方,每周还有4天时间会为本地居民提供茶水服务。只要花上1英镑,就可以喝一杯咖啡、吃一块蛋糕,和邻居们聊聊天。要知道,在其它地方,同样的食物至少需要5英镑(约为43.9元人民币)。

举办这些活动的目的都不是为了盈利,而是用来资助远在埃及的三四名儿童的学费及其它费用。食品是由社区免费提供的;义工利用空闲时间服务,分文不收;人们花钱买到了服务……这或许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慈善方式。

我来英国至今9年多,几乎每个学期都会收到女儿或儿子的学校寄来的邮件,主题是“慈善活动日”——在这一天,如果孩子不想穿校服去学校的话,需要交1英镑。在规矩众多、教条死板的英国学校里,学生们被要求每天穿校服上学,连鞋袜的颜色、头上发箍的款式都有规定,每天早上老师会站在校门口检查。如果有机会可以不穿校服上学,那对学生们来说简直是一种解放。然而,这种“解放”是有“代价”的——就是那1英镑。交了这1英镑,学生们既能从校服中“解放”一天,又能完成一次慈善活动,接受慈善的观念,学校还能把这些钱捐给需要帮助的同学,一箭三雕,真是一个难得的教育举措。除此之外,英国的中学每年夏天都为高年级的学生安排实习任务,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去做义工。

在伦敦生活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慈善对社会的意义,最大的意义当然是帮助贫困者。一个社会,任何时候都会有困难的人,让贫困者正常并体面地生活下去,慈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因为做慈善,一些二手衣服、家具、书和其它生活用品能得以循环利用,也为社会节约了资源。最后,对于那些参与慈善活动的人来讲,他们作为社会一员参与其中,既帮助了别人,又增加了自己的幸福感,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

猜你喜欢
安迪义工校服
成为安迪·沃霍尔
二十岁的她,实现了让全球义工来苏州的愿望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我要当义工
爱心“义工”
完美义工进万家
机器人安迪
校服
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