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蒙住我们的双眼,并递上一束玫瑰,我们虽能闻到诱人的芳香,却可能说不出它是什么花。那么,人工智能能不能根据花香识别出它是玫瑰?灵敏的嗅觉对未来的人工智能意味着什么?
人工智能比人鼻更灵敏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机器学习来破解化学物质的气味。这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一项科学研究,在食品和香料行业都有潜在应用。
参与这个项目的科学家阿南达桑卡·雷伊说道:“在日常用品中,一些散发香味的物质可能有毒或具有刺激性。我们要寻找更安全、更天然或更温和的物质来代替它们。现在,我们可以使用人工智能来预测天然或人工的化学物质的气味。”
或许有人会提出,我们可以聘请有嗅觉专长的人从事这项工作啊。但是,与人工智能相比,人类的工作效率和精确度实在太低了。人工智能每分钟不仅可以筛选数百种化学物质,而且能给出相对精确的气味参数,鼻子最灵敏的人也無法与之相比。况且,让人类去鉴别各种各样安全性不确定的气味,也可能对健康带来伤害。
如何让人工智能闻到气味
人类可以闻到物质气味,是因为人类的鼻子中有500万个嗅觉细胞,约400个气味感受器。当某种物质的挥发性分子刺激气味感受器时,这些感受器就被激活,人体就可以感觉到这种物质的气味。要揭开嗅觉的奥秘,就是要弄清楚不同气味对应的感受器。目前,生理学家已经充分理解了人类嗅觉的原理。
美国加州大学研究小组采用了仿生学的研究方法,在人类嗅觉原理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学和机器学习的研究成果来建立人工智能嗅觉模型。研究人员首先开发了一种智能程序,可以让机器学习人类气味感受器的运作方法。然后,他们为人工智能嗅觉安排了约100万种化学物质进行气味测试,并不断地调整参数,直到人工智能嗅觉可以进行精确测量。在近期测试中,人工智能嗅觉可以分辨出玫瑰的香味,还能根据香味的细微差异来判断玫瑰的品种。当园艺科学家今后开发出新的花卉品种后,香味指标就可以依靠人工智能的测试来提供。
预测新物质的气味
人工智能嗅觉除了对已有物质的气味进行筛选外,更重要的是预测新物质的气味。也就是说,一个物质没有合成出来或未被发现之前,我们是不可能确切了解它的气味的。但是,人工智能嗅觉却可以根据嗅觉数据库中已有的各种参数,来预测新物质的气味。
比如,某公司希望开发一种特殊气味的香水,研究人员在实验室模拟后,提出100种新物质可以作为候选香味成分。而人工智能嗅觉则会对这些尚未合成出来的新物质进行筛选,最终找到适合制造香水的新物质。
化学物质气味的人工智能化预测,创造了一种新的科学方法。这对化学家和轻工业新品开发者来说帮助很大,他们开发出新的化学物质或产品后,可以用人工智能嗅觉来确定这些物质是否可以用于食品、香料或其他相关行业。
此外,人工智能嗅觉还可以测试多种化学物质按照一定配方组合后所产生的气味。因此,人工智能嗅觉为科学家提供了一个广泛的气味“调色板”,他们可以据此调配出各种功用的气味。比如,科学家利用这种方法开发出一种驱蚊剂,它会让蚊子避之不及,但是对人类来说却无味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