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穿透黑暗的曙光

2021-04-20 13:26朱绍旺
师道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章老师教育

朱绍旺

犹记得,刚刚师范毕业那段时间,是我人生中最迷惘的时刻。众多同学选择留在老家教书,而我却心有不甘,憧憬着外面精彩的世界和诗意的远方。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彷徨、踟蹰,难以抉择。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同学们已经踌躇满志地奔赴前程了。我却留守在宿舍里,孤独地遥望着虚无缥缈的未来,唯有与收音机作伴,聆听夜空守望者的心语。在半梦半醒之间,无意听到中央广播电台主持人姚科分享的一段文字,依稀记得那是来自广东周老师的一篇文章。主持人那富有磁性的声音,透过无边的黑暗,在空荡荡的宿舍里回响着。我顿时惊醒,特意爬起来,把那段文字摘录到笔记本上:

穿越岁月的平平仄仄,我只是一个过客,但我知道前方一定有什么在等着我。或许是遗落在宋朝三月的一朵飞花,或许是录音机里一段悠长的吟唱……漫长的等待,可以折叠光阴的羽翅,让这个夜晚款款飞出动人的故事,一缕幽美的乐章……

往常,一篇清新隽永的美文足以让我枕着诗意酣然入梦。但是,那晚听姚科分享周老师的文章后,我却辗转反侧,难以入眠。那灵动、细腻的文字让我心潮澎湃,那等待中的愁思不正是我的真实写照么?虽然我们素未谋面,但是在浩如烟海的文字中产生共鸣,这是何其有幸。

那年七月,我挥别桑梓,背负着青春的梦想和年少的轻狂,毅然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去寻找心中隐秘的梦。在广东的几个城市漂泊、辗转后,我始终未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学识和能力没有丝毫长进,自己当初的锐气,却被日复一日的琐事消磨殆尽了。

2011年夏天,我怀着满腔热情奔赴羊城,希冀寻找更广阔的天地。无巧不成书,我在广州竟与周老师不期而遇了。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所在片区教育系统的“课改”经验分享会。在大会上,众多发言者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侃侃而谈,说得头头是道。不过,大多数发言乏善可陈。当一位肤白、发短、颇有风度的发言者上台时,引起了我的注意。至今隐约记得,他发言的主题是《雕琢时光,让教育慢下来》。乍一听这个主题,便觉得诗意弥漫着整个会议大厅。果不其然,在短短的几分钟里,掌声多次骤然响起,那富含教育哲理的发言深深地折服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那清新脱俗的语言,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却一时想不起在哪听过。会后,我冒昧上前詢问,才真正确定周老师的身份。

他就是周世恩老师,当年在黑暗中指引我的周老师。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世界太小了,也太奇妙了!于千万人之中,我竟然与周老师邂逅相逢,简直比“他乡遇故知”更令人欣喜若狂。这不亚于在烟波浩渺的大海上漂浮的夜航人,看见灯塔后的激动和喜悦。

此时,我内心多了一份期待和好奇:周老师又是如何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潜移默化影响自己的学生呢?仿佛冥冥中有一股力量在指引着我。于是,蕴含着我热切期盼的简历,犹如一只穿越狂风暴雨的海燕,飞向了广州市白云区培英实验学校。

2014年8月,我参加面试的时候,蓦然发现坐在教室后面的主考官竟是周世恩老师!这令我有点局促不安,讲课时略显拘谨。那时,我才知晓周老师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开学前几天,忐忑不安的我终于接到了录用通知。后来才获悉,在众多面试者中,我并没有脱颖而出。是周老师极力举荐我,觉得我踏实,可塑性比较强,学校领导才最终拍板录用我。也是那年秋天,周老师为了潜心走专业化的道路,毅然辞去行政职务,成为一线语文教师,与我同教一个年级。学校非常注重师徒结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菜鸟”,便成为了周老师的徒弟。

平时,我一有空就去周老师班上听课、取经。周老师没有刻意安排,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环节,却悬念迭起,生成频出,引人入胜。然而,我偷师学到的教学策略在自己班上却不奏效,甚是苦恼。周老师提醒我:“在专业上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历磨砺与积淀,多看名师课堂实录,把名师的教学策略记录下来,结合自己班学生的学情,巧妙地借用,切忌生搬硬套。”于是,魏书生、李镇西、王崧舟和窦桂梅等名师的教学实录,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我的电脑屏幕上,我的观课笔记也越记越厚实,探索教学的脚步也越来越坚定。

10月份,教学大练兵的日子如期而至了,我在周老师班上试教《掌声》这篇课文。初来乍到的我,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不是那么得心应手,连教学内容都没讲完,就仓促下课了。试教结束后,我有点茫然无措。因为第一次研讨课的优劣,关乎今后我去与留的问题。同级的老师都热心地为我提出宝贵的意见,特别是周老师,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循循善诱,一语中的,先是肯定我能抓住两次“掌声”做文章,再从教学环节和问题设计方面点评,还从课堂调控和评价激励方面进行点拨,甚至连板书设计都提出了修改意见。“教学设计宜先做加法,再做减法,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懂得取舍,这样才能突破重难点。”周老师颇有见地的一番话,令我茅塞顿开。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我马上对自己的教学设计重新进行整合,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研讨课展示,并赢得了大家的掌声。课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周老师身上的认真与执着。同时,我也深感庆幸,在自己最无助的时候,可以得到他毫无保留的指点。

在后来的三年里,学校每学期的教学大练兵,周老师都是教研的先锋,先后探索了古诗词教学、阅读课文教学以及作文教学的模式。我心无旁骛地沿着周老师的足迹,潜心研究教学。经过三年的锤炼与耳濡目染,我已经褪去当年的青涩,慢慢成长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执教的研讨课也多次被评为优质课。我还获聘为所在片区的语文备课组长,经常负责组织教研和阅卷工作。

日子在忙碌与波澜不惊中悄然而逝。我进入了职业发展的瓶颈期,在苦闷与困顿之际,周老师的一篇文章——《一个民办教师的教育突围》,给我注入一剂强心剂:

然后,我开始了自己的教育写作。写我的作文、阅读教学,写学生的点滴,写教育的现状,写教育中生活的我以及我的同事们的生活。这些文字救赎了我——我很快活,教育也很快活,教育的文字也快活。近十万字,飞向了教育杂志、报纸;顺带,也让我成为《教师博览》的签约作者、《中国教师报》2016年度教师作家交流人物……这些,也喜悦、丰富了我。

周老师闲暇时,经常手不释卷,时而掩卷沉思,时而奋笔疾书,创作的文学作品近百万字。其中,有清新隽永的散文随笔,有富含哲理的小品文,更多的是班主任工作的点点滴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就的文章,被各大知名的报纸杂志刊载,教育事迹还被多家纸媒专访报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文章中大多是班级中司空见惯的小事,真实、接地气,而又不失思想深度。

在周老师的引领下,我开始以儿童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事物。从学生的周一着装,延伸到礼仪教育;从一只闯进教室里的蝴蝶,渗透自然之道的教育;从一次例行的家访,折射出当前家庭教育的迷惘;甚至是从一颗种子,捕捉到生命教育的契机,从而开发了一堂精彩的德育课程。这样以小见大、充满智慧的德育事例数不胜数。在这丰硕的成果背后,是一个个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吮吸养分、沐浴阳光、茁壮成长的真实写照。

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周老师对我孜孜不倦的点拨与指引。

周老师以自己的教育突围经历,激励我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总要为自己的执教生涯留下一点痕迹。这為我平庸的生活打开了另一扇窗,一缕和煦的阳光直抵心房。我拾起笔,开始勾勒自己的美好蓝图。执笔伊始,我只是把日常所思所悟随心付诸笔端,谈不上教育写作,与艺术创作更是相差甚远。

我如挤牙膏般,写了一篇蹩脚的文章,鼓足了勇气,才敢发给周老师看。孰知,周老师很快就回复了,并让我到他的电脑前,当面修改文章。“这篇文章构思独特,颇有新意。不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最好一波三折。语言不够凝练,可以尝试把长句改为短句,这样句子就干净多了。在情感表达方面,要不露痕迹,懂得留白,不要说破,让读者自己意会……”这是周老师给我的第一篇文章的修改建议。在周老师的指点下,我把修改后的文章《为母亲剪一缕乡愁》投出去了。想不到竟发表于《白云时事》的副刊上,那天是2018年1月26日。周老师第一时间发来样刊照片,并鼓励我:“只要好好写,肯定能闯出一片天地。”

从那以后,只要有征稿信息,周老师总会给我转发一份,还把自己珍藏的名著和教育期刊赠予我。其中有《班主任之友》《教师博览》《师道》等等,我如获至宝,宛若一棵幼苗拼命吮吸甘霖。我的教育视野逐渐开阔,眼前也渐渐明朗,在迷茫中,用笔追寻教育的曙光。教育随笔,教学反思,还有淡淡的乡愁,在我的笔端慢慢流淌。我的文章也先后登上了《德育报》《今日文摘》《南方都市报》《中小学班主任》和《中国青年作家报》等,周老师还鼓励我申请加入区作协。在今年的白云区班主任能力大赛中,周老师帮我修改的演讲稿以情动人,让我斩获了“成长故事讲述”第一名的佳绩……

我的专业成长与蜕变离不开我的良师益友——周世恩老师,他用自己的教育情怀和渊博学识,汇聚成一道穿透黑暗的曙光,照亮我前行的路。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培英实验学校小学部)

责任编辑晁芳芳

猜你喜欢
文章老师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老师,节日快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