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
以实力论,景芳兄可说是当代中青年书家里很突出的一位,但他亮相的次数不多,他的为人所知,多半是在书法教学上。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很多人把他当做一个“办班的”。其实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活跃在书坛,还多次获过全国展的奖。不过,到北京近十年的时间里,他确实以“办班”的方式蛰伏了下来,尽可能地摒绝无谓的社会活动,下大力气深入古典。尤为难得的,是他不断地破坏自己,吐故纳新,经历了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被李强老师称作是“剔骨还父,割肉还母”式的重生和再造,胆量和气魄着实令人钦佩。弗里德说:“只有经常在形式上自我否定的艺术,才能承担或包容或传达超凡的意义。”我觉得这话放在他的身上是合适的。
景芳兄目前作品的形态,是以碑学为根底的。在数年内吞吐了很多东西,包括摩崖、碑志、造像记,上及秦诏版、甲金文字。他成功地融合了汉隶开阔平结与碑志造像的峻拔奇伟,而出以一种朴拙天真、潦倒烂漫的面目,如高士之放任诙谐,气度洒落。中国的艺术,说来说去,终究还是要回到人自身,体现的实际上是人的性情和修为。所谓“先器识而后文艺”,绝非漂亮的空话,而是历史上反复验证过的经验之谈。就我对景芳兄的了解,他是能兼具气力与胆识的一个人。所谓气力,是肯下笨功夫。每年除了有数的外出讲学,他整日里泡在工作室,把写字放在第一位,惜时如金,下足了临摹的功夫,常常到半夜时分才搁笔休息。所谓胆识,除了前面说的不断破坏自己,还在敢于想人所不敢想,为人所惮于为,识人所不能识,见人所不易见。搜刮剔抉,为我所用。我总觉得,一个艺术家在攀登的过程中,除了功夫的积累、笔墨的存养、体势的造就,他还必须能自觉地经营格调,以树立他成就的最后高度。真正的艺术家,气度与格调缺一不可,前者为“健”、后者为“雅”。雅健兼备,才称得上伟岸风流。景芳兄的多数作品,在雄壮中寓以松秀,所以能在捭阖动荡中积蕴着一股淳和之气。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熟悉景芳兄的朋友还知道,他这个人在处事的严谨之外,更多也更常展现出来的,是诙谐和幽默。在他的身边,总能感受到特别的生趣和快乐,而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也不难感受到这一点。碑版的一路,不难在骨骼,而难在气血;不难于雄强生倔,而难于松柔活泼;不难在见理,而难在得趣。景芳兄的作品,体现出他的一种综合能力,就是浑厚、新奇、谐趣能够很好地统一在一起,这是一般的书家不易做到的事情。
作者系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号大刘庄人
别署野芦堂 钓雨耕烟草堂
1964年生于黑龙江省,山东蓬莱人。
先后就读于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
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创研班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清华美院书画篆刻高研班导师
北京之朴书院书法导师、院长
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任伯年艺术研究院特聘书法家
《中国书画》杂志社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先后在北京、唐山举办“吾以观复”刘景芳书法展
“独化”曾翔 刘景芳戊戌岁暮书法展
作品被黑龙江省博物馆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