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向日葵新品种“吉食葵2号”选育研究

2021-04-20 18:14任孝慈王佰众李洋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6期

任孝慈 王佰众 李洋

摘要 “吉食葵2号”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以不育系“15282A”为母本,自育恢复系“12P87RY”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三系配套杂交种。2016—2017年参加吉林省向日葵杂交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030.53 kg/hm2,比对照“TKC-12”增产24.00%。该品种平均生育期为96 d,平均株高225.1 cm,茎粗2.91 cm,平均叶片30.4片,花盘直径20.5 cm,平均单盘粒重135.83 g,百粒重17.03 g,籽仁率52.38%,结实率77.48%,粒长2.24 cm。“吉食葵2号”综合抗性好,适宜在吉林白城、松原、四平≥10℃活动积温在2 300 ℃以上中西部地区春季种植。

关键词 食用向日葵;吉食葵2号;选育报告

Abstract Jishikui 2 is bred by three-line hybridization by the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ith the sterile line 15282A 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the self-fertile restoration line 12P87RY as the male parent. Jishikui 2 was participated in the regional trial of sunflower hybrids in Jilin Province from 2016 to 2017. The average yield was 2 030.53 kg/hm2, with an increase of 24.00%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KC-12”. The average growth period of Jishikui 2 was 96 d, with 225.1 cm average plant height, 2.91 cm stem diameter, 30.4 average leaf number, 20.5 cm disk diameter, 135.83 g average single plate weight, 17.03 g 100-seed weight. The kernel rate and seed setting rate were 52.38% and 77.48%, respectively, and the grain length was 2.24 cm. Jishikui 2 showed good comprehensive resistance, which is suitable for spring planting i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of Jilin Baicheng, Songyuan, Siping ≥10 ℃ a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bove 2 300 ℃.

Key words Edible sunflower;Jishikui 2;Breeding report

向日葵(Helianthus anuus L.)屬菊科(Compositae)向日葵属(Helianthus)栽培种,起源于北美西南地区,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传入我国[1-2]。我国是向日葵种植大国,近6年来我国向日葵种植面积在1万hm2左右,总产150万~200万t,平均单产基本超过1 600 kg/hm2[3-5]。吉林省是我国向日葵主产区之一,近几年由于病虫害严重发生、产品价格波动过大和旱田改水田等原因,吉林省向日葵生产受到很大影响,种植面积锐减,所以迫切需要选育具有抗病性强的优质向日葵新品种[6-7]。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所向日葵研究团队为适应市场需求,利用三系配套法,选育出抗病性强的优质食用型向日葵“吉食葵2号”,并于201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中心品种管理处认定并登记(登记号:GPD向日葵220018)。鉴于此,笔者介绍了“吉食葵2号”的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并分析了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适种区域与栽培要点。

1 亲本来源与选育过程

“吉食葵2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以不育系“15282A”为母本,自育恢复系“12P87RY”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三系配套杂交种。父本“12P87RY”为2009年引进杂交种自交后代,经连续6带选择优良单株自交育而成,2012年田间性状稳定命名为“12P87RY”。不育系“15282A”为2010年引进自交系,选择优良单株并进行育性测定,同年在海南种植田间鉴定为保持系并回交转育,经过连续5代回交后,2013年田间性状稳定后命名为“15282A”。2014年利用不育系“15282A”与稳定食用型恢复系配置杂交组合,通过测交试验,表现突出,组合“15282A×12P87RY”配合力明显优于其他组合。2015年在公主岭市参加品比试验。2016—2017年参加吉林省向日葵杂交种区域试验。

2 产量表现

2.1 品比试验 2015年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的品比试验中,“吉食葵2号”折合平均产量1 738.69 kg/hm2,较对照品种“TKC-12”增产21.20%,居参试品种第2位,增产极显著。

2.2 区域试验

2.2.1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2016—2017年在吉林省进行多点区域试验。各试点按统一试验方案严格执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净面积不少于20 m2。各试点种植密度位22 000~25 000株/hm2,于6月10—24日播种,前茬高粱或玉米。其观察记载和田间调查均按实施法案进行,栽培管理水平同当地大田生产或略高于当地生产,只防虫不防病,只除草不去杂[8-9]。

2.2.2 试验结果。由表1可知,2016年“吉食葵2号”在5个试验点中全部增产,平均产量1 529.75 kg/hm2,同比对照“TKC-12”增产14.70%,增产极显著,居11个参试品种第3位。其中长岭、白城地区“吉食葵2号”产量同比对照“TKC-12”增产最高,大安地区居中,洮南、通榆地区次之。2017年“吉食葵2号”在5个试验点中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 531.30 kg/hm2,同比对照“TKC-12”增产33.31%,增产极显著,居6个参试品种第1位。其中通榆地区“吉食葵2号”产量同比对照“TKC-12”增产最高,白城地区居中,长岭、大安、洮南地区次之。

2.3 生产试验

2017年在白城、洮南、大安、通榆、长岭多点生产实验中“吉食葵2号”在5点(次)较对照品种“TKC-12”全部增产,折合平均产量2 148.32 kg/hm2,较对照增产24.73%,居参试品种第2位。

3 特征特性

3.1 生物学特性

“吉食葵2号”平均生育期为96 d,结实率77.48%,籽仁率52.38%,平均单盘粒重135.83 g。

3.2 植物学特性

“吉食葵2号”平均株高225.1 cm,茎粗2.91 cm,平均叶片30.4片,花盘直径20.5 cm,百粒重17.03 g,粒长2.24 cm,无分枝,花盘形状为平,倾斜度水平向下,舌状花颜色为中等黄色,管状花颜色为橙黄色,瘦果形状为窄卵形,主色为黑色,条纹色为灰色。

3.3 抗病性

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所向日葵团队在2014—2017年连续4年田间调查鉴定,结果显示“吉食葵2号”的田间自然发病指数:盘腐型菌核病6.25,黄萎病42.92,黑斑病25.00,褐斑病25.00;根腐型菌核病未发生(表2);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高亢菌核病、黑斑病、褐斑病和锈病,中抗黄萎病。

3.4 品质

2017年经吉林省向日葵研究所测试中心检测,“吉食葵2号”籽实粗蛋白含量为15.62%,籽仁粗蛋白含量为28.97%,籽仁率为53.91%。

4 适种区域与栽培要点

4.1 选地

选择不重茬、迎茬,土壤肥力中上,耕层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无除草剂残留危害的地块[10]。

4.2 整地

实行秋季深耕或播前整地,深度以25~30 cm为宜,做到翻匀、耙平、施底肥、起垄等连续作业,垄距控制在60~65 cm[10]。

4.3 施肥

结合整地一次性施用优质农家肥3万kg/hm2,向日葵专用肥210~300 kg/hm2,硼肥9.0 kg/hm2,锌肥10.5 kg/hm2。

4.4 播种期及方法

播种时期为6月10—20日,保苗1 600~1 800株。机械穴播,每穴播1~2粒种子,播种深度3~4 cm。采用平面轮式镇压随播种随镇压,土壤松软或墒情较好时进行轻镇压,土壤墒情较差时进行重镇压,土壤过湿应推迟镇压时间。

4.5 田间管理 第1次中耕:结合间苗或定苗进行,深度10 cm,不培土。第2次中耕:在定苗后7~8 d(苗高15 cm)进行培土到垄肩。第3次中耕:在封垄时(苗高50~60 cm)进行培土到茎基部。追肥:现蕾期追肥,追施尿素150~225 kg/hm2,距离根部10~15 cm,追肥深度15~20 cm。追肥后立覆土,3 d 内无有效降水,应进行人工灌水。

4.6 收获

葵盘背面和茎秆中上部变成黄白色,叶片变黄脱落,籽实充实,外壳坚硬且呈现固有色泽,籽粒含水量在20%左右时即可收获[10]。

4.7 适应区域及季节

适宜在吉林白城、松原、四平≥10 ℃活动积温在2 300 ℃以上中西部地区春季种植。

5 结语

2年的区域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吉食葵2号”在5个试验点中全部增产,2016年居11个参试品种第3位,2017年居6个参试品种第1位,2年测产平均产量比对照“TKC-12”增产24.00%。在生产试验中“吉食葵2号”折合平均产量达2 148.32 kg/hm2,较对照“TKC-12”增产24.73%,居参试品种第2位。并且4年的田间病害调查鉴定结果显示,该品高抗黑斑病、褐斑病和锈病,中抗黄萎病。

针对目前吉林省西部地区向日葵田间生产现状及病虫害问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花生所向日葵团队培育出向日葵新品种“吉食葵2号”。综合可知,“吉食葵2号”同比对照增产显著,对向日葵田间常见病害均有较高抗性,并且其蛋白含量高、适应范围广,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向日葵新品种。经研究发现,合理的种植可有效提高向日葵经济效益、调整种植结构、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11-13]。目前,“吉食葵2号”仍有改良空间,应继续从现有的种质资源中创制出更多的优异亲本系,从而选育出适应吉林省西部地区种植的高抗优质向日葵新品种。

参考文献

[1]卢庆善,孙毅,华泽田.农作物杂种优势[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5-62.

[2]王广仿,马哓峰,郑然泽,等.我国向日葵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十五年[J].吉林农业科学,1989,14(4):64-67.

[3]崔良基,王德兴,宋殿秀.国内外向日葵遗传改良成就与发展趋势[J].杂粮作物,2006,26(6):402-406.

[4]陈作兴,王天礼.食用向日葵新品种AD630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16(6):23-24.

[5]王爱华.向日葵病害的发生和防治[J].甘肃农业,2011(11):92-93.

[6]孙敏,牛庆杰,李慧英,等.吉林省向日葵生产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C]//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專业委员会,《中国油料作物学报》编辑部.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北京:中国作物学会,2018:85-87.

[7]吴建梅,张向召,李旭辉.向日葵优质高产标准化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20,38(3):32-33.

[8]郭永利,范丽娟,黄绪堂,等.2个食用向日葵杂交种生产试验初报[J]. 农业科技通讯,2017(7):148-149.

[9]范丽娟.黑龙江省油用向日葵区域试验综合评价分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7,58(3):10-11,14.

[10]王佰众,李洋,李晓伟,等.优质食用向日葵新品种吉食葵1号选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2):30-31,34.

[11]张峰,张学武.山西省向日葵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6):214-216.

[12]刘建华,冉生斌,姚元虎.优质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A9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17(7):6-8.

[13]陈作兴,王天礼.食用向日葵新品种AD630选育报告[J].甘肃农业科技,2016(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