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梦倩
撇开课堂教学的枝枝节节,单挑出其中的两股线,那就是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怎样才能做到精于心,简于行,让学生有效地学,让教师有效地导,让课堂犹如草原的天空一样明净呢?本文主要谈一谈“学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与“导”的作用和影响。
一、“课前学单”,关注已有基点,尝试自主学习
我们所说的“课前学单”是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目标、重难点提前设计好的一种“学生自学指南”,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课前自学。
不要担心学生不会自学,当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即使教师不再提供给学生“学单”,学生也知道拿到一篇新文章后,要先读读文章,理解理解字词,想想课后问题。因为教师已经在之前教给学生自学的步骤与方法了,一次两次,多次地重复。每一次学习新知识前先请学生自读自悟一番,做做“学单”,甚至让学生自己设计“学单”,完成自学任务。不要忘记的是,在课堂上要安排几分钟的自学反馈与检测,了解学生的经验积累程度。如全班性的最基础的读词语说意思、词语听写、同类词语的比较填空等,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的自学交流,“你还有哪些新发现呢?”“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询问探究的过程中找到学生的疑点,解决学生存在的困惑,结合原有学单的内容,作为下一板块教学时探究的学习点。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养成了自学的习惯。
二、“课末学单”,关注遗漏之处,拓展学生思维
教育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无论是在学习完一个板块,还是整个内容学习完毕,随机安排5~10分钟的课堂练习,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以学生的学习提升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而动笔实践是最实在也是最有效的检验方式。然而,有些老师非要在最后5分钟安排学生写出一些深刻的感受体会。学习好的学生在这个时候便玩起了文字游戏,尽挑老师喜欢的写,后进生则东拼西凑,但仍然写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但这并不表示他們做的不如别人。我们的课堂是面向全体的,我们的实践也是在“读、思、悟”的基础上自然而然产生的,在实践操作中,不妨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分层实践,重点关注学生参与的过程,评价他们付出的努力有多少,做事的态度是否端正。利用“课末学单”让学生关注自己哪里有遗漏,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
正如教学《清平乐·村居》一课后,有老师就设计了三个练习:一是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二是完成对整首词的改写;三是继续搜集有关此类主题的诗文,举行赏读活动等。教师定好基础点,要求人人必须过关,在此基础上自由选择,或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就如同走楼梯一般,每上升一个台阶便加一分。
三、当好“助跑员”,有效引导
我们常说把学习活动引向更深处。无论去往何方,学生依然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也要发挥出适时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从不会到会。比如,当学生回答空泛时,教师就应引导他找到落脚点;当学生回答抽象时,教师就应引导他回答具体;当学生回答肤浅时,教师就应把他引向深刻;当学生茫然无措时,教师就应给他指引方向;当学生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时,教师就应让其他同学帮助;当学生最终还是难以回答出来时,教师就应给予明确的讲解……
这些时候,教师就应该做好一个“助跑员”,牵起学生跑向终点。比如,在对自学进行反馈交流时,如果发现学生自学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全班共性的疑难问题、集中的错误点,这些都应及时进行引导;又如,在重难点突破时,将学生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后仍然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再次提供给学生一些类似的范例或抛出一两个更深层面的问题供学生探讨;还有在最后的巩固检测阶段,学生如果仍有集中出现的疑难点,教师可以考虑换个角度或换种方式讲解,或者暂时“冷处理”,移至下节课再重点交流,如果是个别学生的学习薄弱点,则可以进行一对一交流指导。
记得之前曾听过本校教师的一堂《景阳冈》,教师要求学生“浏览喝酒、上冈、下冈这三部分,画出重点句子,从中感悟到武松是怎样的形象”时,学生似乎有些茫然。学生出现学习的“盲点”怎么办?这时,教师就通过让学生和自己一起来合作,读喝酒部分酒家和武松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抓住“十八碗”这个描述,巧妙地引导学生领悟到武松的酒量过人、酒气壮胆以及豪爽的形象。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提升能力的过程,更是心灵沟通、情感交流、思想碰撞的过程。我们一直挂在嘴上的“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能力为重”要落到课堂实处,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善于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善于跟进学生的学习变化,做到“教”“学”同步走,稳稳当当地使学生由“不会”向“会”发展,在求同存异问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