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莉莉
优质的绘本是一座物产丰富的矿山,教师结合课题,有选择地分享绘本,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画面中的语言和表现手法,不但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习得美术语言,创造出属于他们的美术作品;还能使课堂妙趣横生,更好地帮助学生把握教学难点和重点。
繪本的阅读对象是儿童,即以儿童的认知发展为中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以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与处理事务,这是对儿童中心论的接纳与发展。儿童中心论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提出,其主旨是反对机械灌输式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提倡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儿童中心论不断发展与升华,逐渐延伸到当前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需要将儿童中心论放在教学的首位,以学生为中心,摒弃传统讲授式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或者“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
一、利用绘本导入美术教学,明确学习目标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导人环节较为重要,因为绘本能够利用丰富的视觉效果以及故事性,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例如: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假如我是巨人》,书上用《格列佛游记》进行导入,讲述一个巨人在小人国的神奇经历。学生以此展开联想:如果你变成一个巨人,会做哪些事情?这节课属于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难点是画面应该怎样构图,物体的大小、颜色、数量如何分布,所有要素怎样美观地出现在同一幅画面里。
巨人只有一个,小人有多个;巨人身上的颜色大而统一,小人身上的颜色多而且跳跃。通过这些对比,孩子们对他们所要描绘的情景就在脑海里有了初步的印象。掌握了大小的对比,构图的和谐,颜色的搭配,学生们对美的理解又深了一步,学生们也会明白心灵美才是真的美,这恰巧也是这一课的情感目标。
二、利用绘本讲述美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特点也是不一样的,美术教师既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来进行教学设计,也要根据教学年级来选择不同类型的绘本。只有做到“因材施教”,绘本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成果。
例如:小学美术人美版三年级上册第七课《黄色和蓝色的画》。这是一堂“造型、表现”领域的课。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认识黄色和蓝色,增强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颜色在画面构成上的表现效果,并尝试各种深浅不同的黄色和蓝色,分别画出以黄色或者蓝色为主的画。这一课用语言比较难表达,特别是颜色背后的情感。如果机械地讲,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句话启发了我。这节课可以将绘本《小蓝与小黄》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绘本:撕纸的图案,用两个色块象征两个孩子,他们一起上学,一起游戏,拥抱之后变成了绿色。回家时因为颜色不一样了爸爸妈妈不认他们,于是他们痛哭,眼泪使得他们恢复了原来的颜色,小蓝和小黄又回到了爸爸妈妈的怀抱。孩子们喜欢这个故事,且真正投入到情境中来,和小蓝、小黄一起开心,一起伤感。故事同时隐含颜色变化的规律——蓝色和黄色在一起就会变成绿色。通过五颜六色的色块问的抽象表达,学生在读懂故事的同时也较好地掌握了用色彩表达“喜、怒、哀、乐”的技巧;在此基础上,课堂转入色彩知识的教学环节,学生对于色彩表达心情的理解也会较为深刻。相较于传统的讲授式的小学美术教学,风格多样的绘本更能够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成效。
三、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绘本中补充延续
绘本想象在对儿童绘本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在圣诞节当天,我和学生一起阅读绘本《啪嗒猫圣诞大惊喜》。啪嗒猫可爱憨厚,形象夸张拟人,色彩带给人美感。学生被啪嗒猫给圣诞老人写信述说自己想得到怎样的礼物,晚上如何辗转反侧,第二天失落的啪嗒猫收到礼物这个起起落落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读到最后一页时,绘本留给我们一个疑问,啪嗒猫会收到一个怎样的礼物?如果你是啪嗒猫,你希望自己得到什么礼物?学生展开想象,有的说是老鼠,有的说是大礼包。以此代人,我向学生提问,你希望圣诞节的时候收到什么礼物?你也写封信给圣诞老人吧!于是学生开始安静沉思,有的咬着笔撑着脑袋思索,有的立刻有了灵感,开始在纸上画画。教师若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学生在有了灵感后就会完成得很快,而且作品很有感觉。我后来让学生把信纸带回家,交给爸爸妈妈,希望他们能代替圣诞老人满足孩子的心愿。
绘本能够超越时代带给人感动,这个感动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场合。在绘本《石头汤》中,三个和尚用石头煮汤做引子,让村民纷纷拿出自家的食材,最后煮出了一锅鲜美的汤。绘本的美术教学,就像是煮石头汤。课题好比石头,绘本相当于食材,共同扔进教学设计这口“大锅”中。教师慷慨地分享,学生投入地享用,沉浸在“美味”的绘本美术课的师生们,因此拥有美而悠远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