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取向分析

2021-04-20 03:56黎超莹
广东教育·综合 2021年3期
关键词:校本学校课程

黎超莹

校本课程开发取向是课程开发成功的关键。分析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取向存在的问题与困境,有利于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反思。

一、研究设计及内容分析

笔者在“中国知网文献总库”中以“小学课程开发”为主题检索到2009年到2018年共156篇原始文件,将其作为样本,分析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取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战略性建议。

(一)研究内容分析

通过对156篇原始文献的分析,发现开发者对课程开发的定义不同,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位也不同。主要表现为:

1. 将学生兴趣小组活动、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视为校本课程。这种类型的课程开发通常通过使用个人或机构的专业技能来选择、适应并创建新的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来进行。

2.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被视为学校活动特色来创建。这是为了适应“一校一特色”而设置的,有利于创建基于学校办学传统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内容。

3. 将科研课题研究过程的运作视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在科研课题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帮助下,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以科研课题研究的形式得到推广、经验积累后,逐步改进。

4. 以一个做到极致的领域项目开发取代校本课程的开发。这是基于主题教育活动,因应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和条件而开发的课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开发校本课程时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并全面考虑学生需求、学校需要和社会需要等。校本课程的开发取向,归根到底取决于学校是否有明确的校本课程概念,以及校本课程与学校发展、学校条件、学生需要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现状问题分析

1. 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理解偏差。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的理解存在偏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校本课程的实际开发样态。真正的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根据学校条件发展校本特色,每个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现有条件不一样,制定的开发目标就应该不一样。根据对文本的分析发現,发现实施校本课程不高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课程的目标尚不清楚,没有深入思考学校和学生的诉求,只是简单设计一门课程,应付检查;二是开发的校本课程没有细致分类,内容零散,学生无从选择,不能满足其发展的所求;三是选择的内容要么不现实,要么难以实施。缺乏系统的认知,往往会引发对校本课程开发基本概念内涵的忽视,把校本课程开发程序简化甚至删去,从而使校本课程开发本末倒置。

2. 校本课程的开发缺乏顶层设计。许多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决策上有很大的随意性,校本课程开发人员没有充分调查和分析学校的教育理念、社会资源、学生需求和教师素质,没有围绕学校总体育人目标与办学方向设计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规划。应明确界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做好顶层设计,不能单纯地因应学校资源开发课程,也不提倡学生喜欢什么就开设什么。所有的课程都应该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并与活动及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建构,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3. 校本课程选择的内容“校本特色”不明显。所谓“校本”,就应当基于学校发展理念、学校文化、学校环境等。只有符合以上三个“基于”的课程才能真正称为校本课程。虽然校本课程开发在过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但在推动与发展校本课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学校对校本课程及其开发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楚,以“兴趣小组”改编成的校本课程,通常没有详细的课程内容和计划,更重要的是,与学校的育人目标关系不明显,这误解了校本课程的意义与内涵,使校本课程及其开发的概念变狭隘了;有些学校设计的校本内容只是课外阅读书籍内容的简单重组,如“健康生活”“文明礼貌”等,缺乏课程内容的独特性和校本性。

三、建议与思考

(一)立足学校,明确校本课程价值

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来理解以学校为基础的校本课程,就会发现校本课程的设立是一种管理方式,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则是一种行动方式。重新审视校本课程开发取向问题,要回归重新认识课程、校本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强调课程开发的行动和研究过程。要坚持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需要时间验证的,是必须在实施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它的开发必须基于学生、基于学校、基于教师。在此共识下,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认知框架,开发者才能设定合理的开发程序,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与未来课程实施的适应性。

(二)加强合作,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开发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整体行动过程。校本课程开发者多为本校行政和教师,他们不仅是课程实施者,也是课程的设计和评价者,这是角色的转变,也是对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挑战。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在开发过程中,仍然要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专家指导,并对课程开发的理论、开发程序、资源运用、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为使这些课程真正地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还需要对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培训,邀请专家对课程开发技术进行具体指导,对学校课程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

(三)资源整合,创新课程开发模式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校本课程开发要利用好教师的特长与集体智慧。在此基础上,仍需注重创新校本教材开发的模式。校本课程开发者要熟知国家课程政策和条件,掌握国内外校本课程开发的趋势和特点,以便准确把握课程创新的方向。不论是开发全新课程,还是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开发全新的主题单元,最重要的是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领域。

猜你喜欢
校本学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