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加快以光热、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项目建设。图为光伏发电施工现场。李超君 张琨琨 摄影报道
3月4日和5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先后在北京开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时期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国企改革、科技创新、新能源发展等话题仍是本次两会的焦点内容。格外引人注目的是,碳达峰、碳中和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列为重点工作,相关内容吸引了两会代表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
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16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这一目标。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列入2021年重点工作,并提出具体任务,包括制定2030年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等。
全国政协常委、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当前我国距离实现碳达峰目标不足10年,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也仅有30年,相比西方国家压力更大、时间更紧,“十四五”必须迈出坚实步伐。
“‘3060目标’将倒逼全社会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掀起一场绿色革命。节能环保产业多个细分领域将形成千亿、万亿元级新市场空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鑫说。
能源、交通、钢铁等重点行业纷纷加速绘制蓝图。国家电网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承诺“十四五”期间,新增跨区输电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到2025年,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马永生表示:“中国石化与国家几个顶级智库签订合作意向书,启动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战略路径研究,加快发展以氢能、地热等洁净能源为核心的新能源业务。”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陈雨露透露,央行已初步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思路。下一步,将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等,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绿色创新项目倾斜。
氢能产业的话题热度也在本次两会中持续升温。代表委员对于氢能的讨论焦点由前些年的“做不做”转向了“怎么做”。
据国际氢能理事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将满足全球18%的终端用能需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亿吨。目前,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在积极布局氢能源产业。
顶层设计是氢能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认为,中国氢能产业尚存在缺乏国家氢能战略、核心技术不足、氢能产品单一、技术标准与检测体系滞后等问题,亟待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加快成立专门机构,研究制定国家氢能战略。
关键技术突破是发展氢能产业的当务之急。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建议,以国家为主导,加强氢能基础研究的布局,在制氢、储氢和燃料电池等各个环节及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启动多学科协同攻关,形成一批突破性成果;大力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建立市场化的氢能应用场景,以钢铁、化工和交通等大工业为主,尽快确立其碳达峰、碳中和的方法论和具体实施路径。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说:“未来所谓的‘绿氢’一定要从可再生能源中来,如果通过电解水制氢这条路能比较经济有效地走下去的话,氢源的问题就能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形成比较完善的氢能产业链。”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科技”一词超过20次,提到“创新”一词更是超过40次,并指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是“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仍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是,报告首次提出要“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报告提出“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
政策优惠力度的加大不仅表明政府以市场化手段激励创新的决心,更是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实际利好。“今年预计投入研发费用4亿元,根据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测算,将再为我们带来约1500万元的税收红利。这些省下来的真金白银,将为我们加速新产品研发进程,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和资金周转速度。”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应流集团董事长杜应流说。
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一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全文表示,中央企业的科研院所拥有大量科技创新资源和技术积累,承担着关键行业的技术创新,是承担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骨干力量。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关键在于培育出过硬的人才创新队伍。来自中国航天科工三院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巍说,目前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受体制机制约束,科研工作者薪酬待遇受限等问题突出,导致高精尖人才招引难,留住人才更难。王巍建议,下沉创新成果收益权,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核心人才中长期激励机制,运用薪酬+股权激励等方式,有效留住核心骨干人员并充分激发其创新创效潜能。
马永生在今年的提案中表示,要完善科技人才引进、评价和激励政策,加大对国有企业科研机构薪酬总额倾斜力度。
“科技创新不仅需要大批技术专家,也需要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和能工巧匠。”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认为,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要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院所的沟通合作,如成立创新联盟、“校企协作创新平台”等,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去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9月29日,国资委召开会议,对中央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将改革行动定位为“未来三年落实国有企业改革‘1+N’政策体系和顶层设计的具体施工图”,确定了一系列改革重点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
今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主要任务能否落地、是否见效,直接决定着2022年能否全面实现预期目标。
全国政协常委、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表示,哈电集团将坚持以改革为手段,推动自身发展,同时还需要克服企业混改等挑战。“通过改革来转变我们的经营机制,形成市场化经营机制,以市场为先导,以利润为表现,来推动我们的改革。”
在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之外,政府工作报告还专门强调了“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见这一任务在国企改革蓝图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