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义强 赵剑锟 李蔚成 刘义保 刘 薇 姜 爽
1(东华理工大学放射性地质与勘探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南昌 330013)
2(东华理工大学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昌 330013)
铍作为传统的X 射线管窗口材料,其硬度较低(莫氏硬度为4),在制作大面积窗口时,因管体内外压强差较大,易破碎,并且铍表面的氧化膜对气密性影响较大[1]。
金刚石作为热点材料,属于典型的面心立方结构(晶格常数为0.357 nm,键长为0.154 nm,键角为109°28'),是原子排列最紧密的材料(1.77×1023cm−2)之一,具有很高的硬度(莫氏硬度为10)和抗压强度(大于1.2 GPa),以及优异的热学(室温热导率20~22 W·cm−1·K−1,室 温 热 膨 胀 系 数 仅 为(1.1~1.3)×10−6K−1)、光学(对X 射线透明性较高)和电学性能[2−4]。
现阶段,金刚石单线切割机、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等方法[5-8]均已相当成熟,可以制备直径为50~150 mm 的大面积金刚石薄膜。其封装工艺采用活性钎料钎焊(含活性金属Ti、Zr)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封装管内部的真空度[8-9]。目前,金刚石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红外窗口、高能激光武器窗口、高功率微波武器回旋管、行波管、光刻系统核心组件的制造[2,4-5,8,10-17]。因此,金刚石较好的X射线透明性和机械强度对于应用于微型X射线管窗口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文通过蒙特卡罗方法计算K系特征X射线透射比T、高能射线有效透射比TE和峰总比P等参数,研究金刚石光学窗口的最佳厚度,以期获得低能区间(0~5 keV)和中能区间(5~20 keV)的高屏蔽率和高能区间(20~30 keV)的高透射率(以下简称“阻低通高”)。
X射线管出射原级谱包含:韧致辐射连续谱[18]、叠加在连续谱之上的特征X射线以及低能散射。低能韧致辐射和散射本底会对痕量元素的测量会产生不利影响[19-20]。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光学窗口来屏蔽X射线管的低能韧致辐射和低能散射射线。同时,尽可能提高较高能量射线(有效激发射线)的有效透射比[21]。射线强度初始强度为I0,经过厚度为t的窗体后,束流强度将衰减为:
式中:µ为线性吸收系数,cm−1。表示单位厚度上的窗体原子与X射线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
在一般情况下,物质对X 射线的吸收作用使用质量衰减系数来表征,即X 射线穿过单位面积内的物质质量时的线衰减系数。质量衰减系数由线衰减系数与物质密度相比得到:
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作用用质量衰减系数来表示,得到式(3):
式中:I0为初始射线计数率,s−1;I为经过光学窗口后的计数率,s−1;μm为质量衰减系数,cm²·g−1;xm为质量厚度,g·cm−2;
根据截面的定义,线性吸收系数可由式(4)表示:
式中:σx为X 射线与窗体原子发生相互作用的微观截面;A代表窗体材料原子质量;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ρ为窗体材料密度,g·cm−3。
衰减系数由相应的质量光电吸收系数和质量散射系数构成。对大多数物质而言,X 射线的线性光电效应吸收系数τ远大于线散射系数,对于微型X射线管,其X 射线能量小于100 keV,X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以光电效应为主,在计算过程中可将线性光电吸收系数作为总线性系数,得到式(5)和式(6):
式中:m值固定,m=4;K为常数,对于每个确定的元素,K是确定的;n对于不同的元素取值不同,但是一个常数,在2.5~3.5之间变化;λ为波长,nm 。
由式(6)可得,光学窗口原子序数越大,质量衰减系数越大;对于确定的光学窗口材料,质量衰减系数随X射线能量的增加而减小。
采用通用模特卡罗模拟软件MCNP(Monte Carlo N Particle Transport Code),参考丹东志达有限公司的侧窗式微型X射线管(XH502),构建了仿真模型,结果如图1所示,关键部件参数如表1所示。
图1 X射线管结构 (a)结构参数,(b)3D视图Fig.1 Diagram of X-ray tube structure(a)Structure,(b)3D view
模拟过程中,阳极靶倾斜角度为45°;电子的能量为50 keV,使用点源代替阴极钨丝,定向发射电子来模拟电子聚焦系统的准直效果;抽样粒子数为X射线管的管电压为50 kV、电流为1.0 mA 工况下的电子数,可由式(7)可得[22]:
式中:N为抽样粒子数;I为管电流,A;t为 X 射线管运行时间,s;e为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为1.602×10−19;假设X射线管功率稳定,本次模拟结果为功率50 W工况下的出射谱。
光学窗口的厚度作为本次模拟的变量,采用F1卡作为数据采集器,将两个F1卡分别定义在窗口内外两侧,记录X射线管的原级谱和屏蔽后的出射谱。
表1 X射线管模型参数Table 1 Model parameter of X-ray tube
分别模拟了0 mm(原级谱)、0.1 mm、0.25 mm、0.5 mm、1.0 mm、1.5 mm、2.0 mm、2.5 mm 和3.0 mm条件下,铍、金刚石作为光学窗口的X 射线出射谱。0~5 keV 能量范围的出射X 射线能谱如图2 所示。从图2(a)中看出,随着铍光学窗口厚度的增加,Si-K系(管体为玻璃,SiO2)和Ag-L系特征X射线计数率下降明显,当厚度达到2.5 mm时两个特征X射线计数率均降至0,当厚度达到3 mm时该能量区间只有0.51%的X 射线通过窗口。由图2(b),当金刚石厚度达到0.25 mm时两个特征X射线计数率均降为0,当厚度达到1 mm 时该区间的X 射线即可被完全屏蔽。
图2 不同材料和厚度下的0~5 keV出射X射线能谱 (a)铍,(b)金刚石Fig.2 Emission X-ray energy spectra in the range of 0~5 keV under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thicknesses(a)Beryllium,(b)Diamond
5~20 keV能量范围的出射X射线能谱及注量率如图3 所示,如图3(a)中铍对该能量区间中大于10 keV 的X 射线屏蔽效果不明显,谱线仍叠加在一起;铍光学窗口达到3 mm 时,该区间内的X 射线仍有61.88%计数率;如图3(b)所示,金刚石对该能量区间内小于16 keV的X射线屏蔽效果明显,2 mm时下降趋势已经减缓,仅有28.53%的X 射线射出窗口。如图3(c)为 5~20 keV 能量范围的 X 射线通过光学窗口的注量率,通过铍光学窗口的注量率变化缓慢;通过金刚石光学窗口的注量率随着厚度的增加迅速减小,且注量率远小于铍。即说明金刚石光学窗口对5~20 keV 能量范围的出射X 射线屏蔽效果更好。
图3 不同材料和厚度下的5~20 keV出射X射线能谱及注量率 (a)铍,(b)金刚石,(c)注量率Fig.3 Emission X-ray energy spectra in the range of 5~2 keV and fluence rate under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thicknesses(a)Beryllium,(b)Diamond,(c)Fluence rate
20~30 keV间X射线出射能谱如图4所示:该区域内有Ag的K系特征X射线(包括Kα1:22.162 keV、Kα2:21.988 keV、Kβ1:24.942 keV、Kβ2:25.452 keV)。特征X射线的计数率随着光学窗口的厚度增加而降低。相同厚度下,金刚石的屏蔽效果明显优于铍。因此,引入透射比T来表征不同厚度光学窗口对高能区间特征X射线的影响:
式中:N'Kα为不同厚度条件下的Kα特征X 射线总计数;NKα为原级谱Kα特征X射线总计数。
图4 不同材料和厚度下的20~30 keV出射X射线能谱 (a)铍,(b)金刚石Fig.4 Emission X-ray energy in the range spectra of 20~30 keV under different materials and thicknesses(a)Beryllium,(b)Diamond
铍、金刚石作为光学窗口时的特征X 射线的透射比T如图5所示,随着光学窗口厚度的增加,透射比T明显降低,铍光学窗口的透射比T下降速度明显低于金刚石光学窗口。3 mm 厚度的铍光学窗口下Ag Kα特征X 射线仍能保持80%以上的计数率;对于金刚石,厚度为2 mm时Ag-Kα特征X射线也可保证约74.5%的计数率。
为了进一步明确两种光学窗口对X 射线的“阻低通高”的性能,通过出射谱峰总比P来表征不同光学窗口厚度对特征X射线的影响:
式中:P为峰总比;NP为Kα、Kβ特征X 射线的计数率之和;NT为全谱计数率之和。
通过特征X射线的有效透射比TE来表征不同厚度光学窗口条件下,能谱中高能射线的相对计数率,进而对比两种光学窗口对X 射线的“阻低通高”的性能。
式中:TE为有效透射比;NH为高能区间计数;NL+M为低能区和中能区计数之和。
图5 不同光学窗口材料的特征X射线透射比Fig.5 Transmittance of characteristic X-rays with different optical window materials
由图6(a)可以看出,相同厚度条件下,金刚石的有效透射比TE高于铍,且差值随着厚度的增加逐渐增大,说明:金刚石光学窗口的出射X 射线中低、中能占比低于高能,且优于铍光学窗口。由图6(b)可看出,金刚石光学窗口的峰总比高于铍光学窗口,且随着厚度的增加铍光学窗口峰总比变化趋势缓慢,3 mm 时仅比原级谱高5.2%;而金刚石光学窗口则增加比较明显,3 mm时比原级谱高13.5%。金刚石更能满足“阻低通高”的要求。
尽管厚度为3 mm的金刚石有效透射比TE和峰总比P都要高于厚度为2 mm的金刚石,但此条件下Kα特征X射线的透射比较低,在兼顾“阻低通高”因素后,确定2 mm为50 kV微型X射线管金刚石光学窗口的最佳厚度。
图6 不同光学窗口材料的特征X射线有效透射比(a)和峰总比(b)Fig.6 Effective transmittance(a)and peak-to-total ratio(b)of characteristic X-rays with different optical window materials
针对50 kV的侧窗式微型X射线管的金刚石滤光片厚度的选择,分别计算了不同厚度下,特征X射线的透射比T、峰总比P和高能区(20~30 keV)的有效透射比TE。其中2 mm 厚的金刚石光学窗口特征X射线的透射比T为76.5%,峰总比P为27.9%,有效透射比TE为154.5%,能满足“阻低通高”的要求。且随着金刚石制备技术的迅猛发展,制作成本也会逐步降低,金刚石在X 射线管光学窗口选材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