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529600)唐宗怀 李子杰 欧阳红飞 潘永传 冯图
肝癌是目前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症状隐匿,不少患者确诊时已到达疾病晚期,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手术治疗时机[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指将化疗药物经导管注入至肝动脉内,使得肿瘤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类变性坏死,从而阻止肿瘤进展的一种方法,已被公认为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2]。然而,既往临床实践证实TACE术后经常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且多次给予TACE治疗,临床疗效仍不甚理想[3]。中医药是肝癌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岩黄连具有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的作用[4][5]。为了评价岩黄连注射液应用于中晚期肝癌的辅助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予以TACE联合岩黄连注射液治疗,疗效确切,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①诊断标准[6]参考《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②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A级或B级;③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且签署了同意书;④耐受本次研究治疗方案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缺陷、急慢性感染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③预计生存期超过3个月;④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⑤肝脏肿瘤超过肝脏体积的70%。选取2017年7月~2020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根据奇偶顺序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研究组40例,女15例,男25例,平均体质量指数(24.06±1.06)kg/m2;平均年龄(56.27±6.27)岁;Child-Pugh分级:A级21例,B级19例。对照组40例,女14例,男26例,平均体质量指数(24.29±1.13)kg/m2;平均年龄(56.82±6.31)岁;Child-Pugh分级:A级23例,B级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均衡可比。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TACE治疗,将肝动脉化疗栓塞导管(日本泰尔茂公司)插入患者肝动脉,通过肝动脉注射化疗药物:奥沙利铂(规格:100ml∶奥沙利铂0.1g与甘露醇5.0g)100mg、5-氟尿嘧啶(规格:500ml∶氟尿嘧啶0.5g与葡萄糖25g)10mg,上述药物经适量生理盐水稀释后经导管注入,灌注结束后注入40%碘化油栓塞剂,注入完毕后拔出导管,加压包扎,制动12h。治疗期间均给予保肝、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术后常规进行抗感染治疗。视患者耐受情况行3~4次TACE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岩黄连注射液[规格:每支装2ml(含岩黄连碱0.7mg)]治疗,将12ml岩黄连注射液溶于250ml 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14d。
1.3 疗效判定依据[7]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病灶消失,且消失时间持续28d为完全缓解;病灶面积减少≥30%,且持续28d为部分缓解;病灶面积减少<30%为病情稳定;病灶面积未见减少或增加为病情进展。
1.4 观察指标 抽取两组治疗前后6ml的清晨空腹静脉血,分为两管,每管各3ml,其中3ml采用流式细胞仪(美国库尔特公司(COULTER)生产的EPICS XL型)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计算CD4+/CD8+。另取3ml以离心半径13.5cm,2700r/min的转速离心12min,取上清液待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CA)242、CA724水平,所有试剂盒购自深圳市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
2.1 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70.00%(28/40)高于对照组的45.00%(18/40)(P<0.05)。
2.2 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CD4+、CD3+、CD4+/CD8+较治疗前降低,CD8+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CD8+则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D8+、CD3+、CD4+、CD4+/CD8+对比无差异(P>0.05),详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s)
附表1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40)CD3+(%) CD4+(%) CD8+(%)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1.21±5.59 32.15±5.52* 37.16±3.63 29.98±5.62* 24.28±4.27 29.83±4.96* 1.53±0.22 1.01±0.27*研究组 41.07±5.61 36.03±4.54* 36.89±4.79 33.06±5.37* 24.46±3.32 26.72±4.17* 1.51±0.24 1.24±0.23*t 0.112 3.443 0.284 2.506 0.210 3.035 0.389 4.101 P 0.911 0.001 0.777 0.014 0.834 0.003 0.699 0.000
附表2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s)
附表2 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n=40)AFP(μg/L) CA242(U/ml) CA724(U/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834.16±34.23 657.17±26.15* 29.85±1.31 18.09±1.34* 26.03±4.16 20.47±3.62*研究组 832.56±35.65 409.23±23.04* 29.74±1.57 12.98±1.27* 25.89±3.67 16.28±3.53*t 0.205 44.993 0.340 7.282 0.160 5.241 P 0.838 0.000 0.735 0.000 0.874 0.000
2.3 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 治疗后两组AFP、CA242、CA724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AFP、CA242、CA724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A242、AFP、CA724对比无差异(P>0.05),详见附表2。
2.4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12/40),包括呕吐4例、胃肠道不适3例、恶心5例;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50%(15/40),包括胃肠道不适5例、呕吐4例、口腔炎1例、恶心5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X2=0.503,P=0.478)。
基础和临床研究均表明[8][9],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肝癌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中医认为肝癌的病位在肝,发病的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不洁,外因则包括外感湿热邪毒积聚于肝从而发病。故中医认为肝癌的治疗应以清热解毒、扶正祛邪为主。岩黄连注射液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以往的研究证实岩黄连注射液治疗肝癌可获得较好的疗效[10]。故本研究尝试将其用于中晚期肝癌TACE患者的辅助治疗中,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纯的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联合岩黄连注射液治疗后,疗效明显提升。TACE抗肿瘤的机制在于通过阻断肿瘤血供、缓解肿瘤细胞引起的临床症状、提高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刺激机体产生免疫效应等方面发挥抗肿瘤作用。岩黄连注射液的活性成分为岩黄连总碱,具有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抗肿瘤、抗菌消炎、修复损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机体免疫及促进胆汁排泄等功能[11]。TACE、岩黄连注射液从不同的抗肿瘤机制出发,共同提升治疗效果。
CA242在消化系统肿瘤诊断方面具有特异性和灵敏性,AFP是反映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CA724在反映肿瘤组织的发生及分化程度方面具有高度特异性。同时,以往的研究显示[12],机体免疫系统在延缓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岩黄连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免疫抑制程度轻。可能是因为岩黄连注射液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还对正常细胞有保护作用,降低免疫抑制细胞的活性,从而减轻免疫抑制;同时岩黄连注射液可增强TACE的化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进而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13]。本次研究中TACE联合岩黄连注射液治疗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易于患者耐受,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TACE联合岩黄连注射液治疗中晚期肝癌,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免疫抑制,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