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胡冬平
槲寄生南北皆有,国内仅新疆、西藏、云南、广东四省不产,但却是一种可遇不可求之物种,这些年一直没有拍到过。前几天编林海伦老师文章,见其在海曙龙观拍到了好看又有趣的槲寄生,心痒难耐(图1)。
图1
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桑寄生科槲寄生属灌木。此处之“槲”,是指壳斗科栎属的槲树,槲寄生的寄主之一。中国植物志记载,槲寄生还可寄生于榆、杨、柳、桦、栎、梨、李、苹果、枫杨、赤杨、椴属等树木之上,全部都是落叶树种。但是,根据林海伦老师的长期观察,宁波的槲寄生似乎偏爱枫杨,他还没在别的树上看到过槲寄生(图2)。
图2
槲寄生是一种有趣的半寄生灌木。何为“半寄生”呢?这是相对菟丝子、金灯藤等全寄生植物而言的,后者只有肉乎乎的藤,并无绿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全靠寄主生活。而槲寄生只是扎根于枫杨树上,吸收寄主的水分和无机养料,但它有自己的绿叶,能够自行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养活自己,故谓之“半寄生”。
见林老师拍的图片,为何会心痒难耐呢?这其实是大多数植物爱好者的正常心态,当听说某地有那么一种没见过而颜值又高的植物时,就会心之念之,特想一睹为快。有些重度痴迷者,甚至会打飞的去某地拍一种植物。比如,本周末就有广州花友特地来宁波拍二叶郁金香。
槲寄生最吸引我的,是那晶莹剔透的淡黄色果子。它们或两颗,或三颗,甚至有时候是四颗,长在英文字母Y 一样的枝桠中间,错落有致,珠圆玉润,好似蜜蜡丸子一般,非常好看。如不是怕喉咙被粘住,都想摘几颗尝尝味道(图3)。
图3
槲寄生果子的颜色,有黄有红,寄主不同,颜色各别。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寄生于榆树的呈橙红色,若寄生于杨树和枫杨的呈淡黄色,寄生于梨树和山荆子的果呈红色或黄色”。希望今后能够遇到其他颜色的槲寄生。
拍槲寄生的过程,是一个惊喜连连的过程。一般说来,去山野拍一种植物,要把其生命史的花、果、叶等形态拍全,一年四季得去好几次。如果没有精准情报,光靠自己的经验,说不定追踪好几年都不一定能拍全。
这些长着槲寄生的枫杨树,就长在路边,很好找,这是一喜。在拍的过程,忽然发现,有几丛倒挂的绿叶之间,没有果子,放大镜头一看,居然有花。有果子不奇怪,中国植物志记载槲寄生果期在9-11 月,留存到现在也正常。但其花期4-5 月,而现在树上居然就有,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图4)。
图4
槲寄生是雌雄异株植物,一株只有一种单性花,那些结了果子的,显然是雌株,而没有结果子的,就是雄株了。雄花很不显眼,没有花瓣,只有四个黄绿色的厚厚萼片,花药就长在萼片的内侧,花果齐全,这是二喜。可惜没有看到雌花的样子。留点遗憾也好,否则太圆满了。
最让我们激动的,是拍到了为槲寄生传播种子的野鸟,这是三喜。当时正在小溪对面拍槲寄生的雄花和果子,忽然看到一只背绿腹橙的小鸟,正停在对岸绿化带边的一根树枝上,这是一只没有见过的鸟。我和三哥立刻调整镜头对准了它。恰好这只鸟停了好久没有飞走,正好方便我们拍摄,通过镜头看到的一幕,让我们惊叫起来,它居然拉粑粑了(图5)!
图5
为啥会惊叫呢?因为我们拍到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生态镜头。槲寄生传播媒介,依靠以其种子为食物的小鸟。其果实含有非常黏稠的物质,纵使经过小鸟的肠道排出,也依然非常黏稠。从我们拍到的视频来看,小鸟排出粑粑之后,牵出来一根长长的丝线,有两三颗种子黏在丝上。这时候,它不停地低下头,用嘴把这些讨厌的粘丝弄干净,否则,它们尾巴上拖着丝,怎么飞翔呢?
于是,这些丝上的种子,要么被鸟嘴蹭到边上的树枝上,要么拉出来之后飘飘荡荡黏在树枝上。而槲寄生的种子就靠着这些黏液,牢牢粘住寄主,温度湿度适宜的时候,开始萌发,向下将根扎进寄主,向上开始发芽长枝,于是一株株新的植株就形成了。
我们拍到的小鸟不止一只,居然还是一对,这是第四喜。当我们正在拍绿背腹橙小鸟排泄的镜头,嗖的一下,另一只全身绿色鸟飞到它身边,在枝间跳跃鸣叫。回来之后请教宁波著名“鸟人”古道西风、大山雀两位老师,他们说这种鸟叫做橙腹叶鹎(Chloropsis hardwickii),橙腹的是雄鸟,全身绿色的是雌鸟。大山雀老师说,这种鸟在杭州植物园比较容易见到,没想到在龙观也能看见。古道西风老师也说橙腹叶鹎在宁波较少记录(图6)。
图6
资料显示,“橙腹叶鹎在中国种群数量并不丰富”,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 年8 月1 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原来还是难得一见的鸟类,这是第五喜了。
一次出行,不仅拍了槲寄生花、果和生境,居然还拍到协同进化的小鸟,收获如此之多的意外惊喜,拍植物之乐,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