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村改居”社区网格化宁阳治理模式探析

2021-04-19 00:11赵强
社会与公益 2021年1期
关键词:县域社区

赵强

摘 要:随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不断探索向“村改居”社区化治理方向发展的新模式。“村改居”社区治理是城市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模式。本文以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为例,阐述我国县域社区实行“网格化”治理的背景,通过梳理该县“村改居”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典型做法,总结“村改居”社区网格化宁阳模式的经验,从而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网格化治理;“村改居”社区;县域

当前,网格化治理方式是加强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方式,是推动源头治理创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途径,也是顺应和推进“村改居”社区治理的一种新的治理模式。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以网格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建立以“网格化”治理为核心,居民委员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驻地单位及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

一、实行“网格化”治理的背景

(一)“村改居”农村的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村改居”后,大部分群众原有的土地已经转为建设或其他用地,以种植为主的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农民变为市民,人民群众的社区生活结构和方式发生了改变,他们不再满足于对社区治理可感知方面的改进,而是提出了美好社区生活的需求。这不仅是城市社区治理所需要回应的核心议题,而且是城市社区治理是否有效的重要制约因素,因而必须探索适应这种社区模式需要的新的社区治理方式。

(二)“村改居”社区的党组织发挥作用面临重大挑战

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和推进,“村改居”社区的党组织,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工作局面,群众利益诉求复杂多样、社会服务化需要提高、社会治理任务繁重、区域资源条块分割等问题,使传统以“村改居”社区为中心的党建工作模式和治理工作方式,以及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面临巨大挑战,服务新需求有差距,承担新任务显不足。因此,探索以网格为基本单元,以区域化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势在必行。

(三)“村改居”群众的服务需求变化

随着城市化大发展,各地都全力推进旧城改造、卫生城市创建等工作,各地 “村改居”社区利益需求不断增多,社区居民对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生活环境等需求越来越高,服务需求和质量不断提高,加上物业管理、便民服务等工作面广、量大、标准高,仅仅依靠“村改居”社区工作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且旧城新区基础公共设施配套不足等社会治理问题凸显。要解决这一系列突出矛盾,实现社区治理高效化、科学化,就必须不断探索网格化治理的新模式。

二、“村改居”社区网格化治理的主要做法

宁阳县坚持以“组织共建、网格共管、资源共用、发展共享”为基本原则,以服务管理和社会治理为抓手,在村改居社区中全面实行网格化治理新模式。

(一)科学划分网格,夯实基层基础

1.抽调人员,全面摸排

宁阳县为确保底数清底数准,从县直部门单位、街道、社区抽调200余人组成8个调查组,走村入户进小区,深入驻地单位和企业,通过采取倒排工期、分类施策、统筹推进的工作方式,历时2个月,共摸排居民小区(家属院)275个、社会组织65家、驻地单位和企业100多个,排查住户4 0861户、居民140 098人、党员9656人。

2.明确标准,建立党支部

在坚持原社区区划不变的基础上,以800户左右为一个单元的标准,将驻地单位、社会组织、小区、居民户纳入网格管理,划分53个网格。每个网格设一个党支部,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标准建设党建阵地,确保场所能够满足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需要,基本构建了“全覆盖、无缝隙”的党建管理网络。积极引领党员服务队、志愿者服务队、其他社会力量开展收集社情民意、调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服务居民群众等,协调共建单位参与基层治理。

3.选聘骨干,配强班子

从社区辖区内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中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有丰富党务工作经验、热心社区建设的党员、干部中选配了网格党支部书记53人、支部委员229人,为共建共治共享、服务群众奠定了基础。同时,每个网格选派一名副科级领导及一名机关干部包管,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4.创新管理,健全体系

探索形成了“单位型”网格,实行“自我管理”;“小区型”网格,实行“一部一委一会”(党支部、业主委员会、联席会议)管理;“街巷型”网格,实行“一部一组一会”(党支部、居民小组长、联席会议)管理,逐步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院落党小组”的四级网络体系,把黨建引领为民服务落细落实到网格、小区、院落、居民家中。

(二)聚焦为民服务,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1.强化阵地建设,激发服务动能

聚焦打造“一公里服务圈”,结合网格化治理工作实际,宁阳县出台了《“家在宁阳”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规范》,制定了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系社区网格和在职党员到网格报到服务社区的有关实施意见,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设岗定责、党员奉献日、“六个一”进网格等活动,增强服务效果。按照“一网格一阵地”的要求,充分利用小区物管用房、社区腾退功能用房等,设立网格、小区党群服务站,就近为党员群众搭建咨询和服务平台。制定了区域化党建引领物业规范有序管理“十条”意见,指导试点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实行业主自治与专业服务、社区管理相结合,推动住宅小区加快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物业服务建设。

2.突出协助配合,加强日常管理

在“村改居”社区建立了一支“人熟、地熟、情熟、事熟”的网格管理员队伍,通过履行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调解、民生服务、政策宣传等职能,带动身边群众进行扫黑除恶线索摸排、四类风险排查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巡逻防控。网格工作由街道办事处统筹,村(社区)进行日常管理,网格员按照要求,每天开展不少于4小时的网格巡访工作,在遇重大活动或专项行动期间,服从街道办事处或有关部门统一指挥,积极协助配合工作。网格员在网格巡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当场无法解决的,上报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牵头处理。仍不能解决的,上报街道办事处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协调处理。街道办事处依托“综治中心闭合循环调处机制”,对网格采集、排查的各种基础信息和事件,进行分析研判、风险评估、分级移交、调处整治、结案反馈,处理结果形成工作闭环。

3.突出多元参与,加强服务管理

一是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根据网格划分,组织社区网格内的在职党员到所在网格报到[1],进一步加强党员与网格的联系,增强党员服务网格的意识和激情。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在职党员的职业优势、能力优势、业务优势,扎实开展服务群众的志愿活动。二是调动多元力量做优服务。各网格支部选派县直机关干部、街道社区干部、党建指导员组成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宁阳先锋”志愿服务行动。各个服务队都实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單”订单式服务模式,开展设岗定责、党员奉献日、志愿服务日等活动,切实增强服务效果。加强物业部门深度融合,制定了党建引领物业规范有序管理“十条”意见,推动住宅小区加快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物业服务建设。网格支部已成为小区居民、物业公司、驻地企事业单位(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三)注重融合联动,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1.抓实统筹联动

坚持属地化管理,明确“以社区网格为块、以责任单位为条,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全民动员、齐抓共管”的工作思路,县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街道党工委承上启下、系统谋划,县直部门履行职责、密切配合,驻社区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通力协作,指导帮助社区网格提升组织动员、管理服务等能力,形成了县、街道、社区、网格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生动局面。

2.抓实区域共建

县直机关工委牵头,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系社区网格机制,明确提供资源支持、专业指导和参与公益服务等职责,实现社区与驻地单位互联互动、共建互补。建立街道、小区主管单位、社区、网格、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和驻区单位等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诉求表达、意见征询、协商议事、评估评议等环节措施,形成了社区共治议题机制。

3.抓实督导考评

把“推进区域化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创新”作为县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一号工程”、作为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切实把责任落实到位。严抓过程管理,建立“一周一报”制度,及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及时发布工作通报,结果纳入基层党建考核,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4.实行“多网融合”

建立协调工作机制,积极推进综治、信访、政法、民政等管理网格与网格党支部“多网融合”,通过资源力量下沉,把社区工作事项细化分解到每个网格支部,推动党的建设和服务进区进楼入户,同时,推行“网格警务助理”机制,实行“一个社区一名顾问”“半小时法律援助圈”,把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网格。

三、宁阳模式创新的经验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组织保障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街道(乡镇)、城乡社区党组织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城乡社区全面贯彻落实。推动管理和服务力量下沉,引导基层党组织强化政治功能,聚焦主业主责,推动街道(乡镇)党(工)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来,转移到做好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工作上来,转移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公共环境上来。”[2]在城乡社区治理工作中,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只有这样,基层党组织才能领导城乡社区治理,统筹发挥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而一旦弱化了政治功能,领导核心地位也会岌岌可危。事实证明,没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就无法形成强大合力和凝聚力,也就无法有效实现高效治理。宁阳县“村改居”社区治理模式就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在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下形成了“1+5”的协同治理新模式。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坚持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大党委制”,成立街道综合党委和党建办,建立网格党支部,逐步形成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综合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组织体系。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城乡社区是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是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因此,推动社会治理,必须把重心向基层下移,向社区延伸,把更多的资源、服务和管理放到社区。“村改居”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层基础,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社区治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把资源、服务和管理下沉到社区网格,更好地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为居民群众提供精准高效优质的服务,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比如,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各网格中,在网格党支部的引领下,组织开展了“一场便民服务咨询、一场健康查体义诊、一次安全教育宣传、一堂法律顾问宣讲、一次环境卫生整治、一场文体活动进社区”的“六个一”活动,不仅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责任感,而且让居民群众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的主体是居民群众,同时居民群众也是社区治理创新成果的主要受益者,只有积极发挥居民群众的治理动力,吸引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城乡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城乡社区治理合力。

(三)坚持制度创新是加强城乡社区社会治理工作的关键支撑

机制创新是保障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也是核心内容。“村改居”后,社区治理工作千头万绪,各种矛盾和利益需求凸显,制度机制创新至关重要。建立完善的社区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必须用制度来明确不同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提供方便便捷的参与渠道。同时,要发挥社规民约的规范约束作用,要求本社区居民一律按照制度规范要求严格执行,一旦违反有关规定,则按照制度严格惩处。要加强居民自治的制度保障,居民直接或者间接进行居委会选举,居民集体讨论的自治章程可作为民主管理制度,准时无误地公布社区的重大事务,向居民公开民主监督制度。宁阳县区域化党建引领“1+5”社区治理模式,其核心就是整合多方面力量,形成综合治理机制。例如,出台了述职评议考核、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联系报到服务社区网格、物业有序管理等制度文件,指导帮助社区网格支部提升组织动员、管理服务等能力,形成县、街道、社区、网格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良好局面,才能形成长效机制,有效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四)坚持融合治理是实现城乡社区高效治理的关键举措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凸显,需求层次不断提高,需求类型日益多元。比如,老龄人口的健康、养老、陪护诉求,小区生活环境和秩序诉求,再加上停车、养犬、文化生活等一般性社会诉求,等等。这些差异化的诉求往往在“村改居”社区中集中呈现,这就要求社区治理必须坚持多元融合治理理念。宁阳县在“村改居”社区治理中始终坚持融合理念,积极探索“互联网+”模式,联合党建、政法、综治、信访、群团,破除就党建抓党建以及体制、隶属、级别的观念束缚,推动工作融合,树立以社区为家的理念,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统筹协调下,打通驻地单位、行业系统、街道社区的围墙和壁垒,着力打造区域利益共同体、党建共同体,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实现融合互通,实现共商区域发展,共抓基层党建,共育先进文化,共同服务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治理目标。

参考文献

[1]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组织.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46-159.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EB/OL].(2017-06-12)[2020-12-15].http:// www.gov.cn/zhengce/2017-06/12/content_5201910.htm.

猜你喜欢
县域社区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影像社区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再认识(中)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