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重点、策略与路径

2021-04-19 00:05朱军张文忠
新闻世界 2021年4期
关键词: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大数据

朱军 张文忠

【摘    要】大数据使数字出版行业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定位文科专业,当下的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大数据的学习与锻炼基本处于空白状态,需要对培养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本文分析了大数据下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进而探索了对应的培养策略与培养路径,为推进我国数字出版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数字出版;人才培养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出版企业正纷纷规划布局大数据技术,优化资源结构,挖掘资源潜力,提升出版服务能力,推动数字出版迈入了全新的时代。大数据赋予了数字出版全新的机能,促使其在商业性、出版形态以及营销服务等方面呈现更为个性、多元之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了大数据战略发展要求;2017年,《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的重大文化产业工程——中国文化(出版广电)大数据产业项目开始全面建设;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进一步加速了大数据下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数字化革新,数字出版行业在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对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大数据下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大数据下的数字出版通过对数据的知识和价值发现,通过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技术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从数量巨大的、模糊混杂的数据中提取出具有价值的、内容清晰的、可利用、可得到的信息,对传统出版的“编、印、发”每一个流程环节均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因此,大数据时代下,专业院校在培养包括从事编辑策划、设计制作、商务推广、信息技术等岗位的数字出版专业人才时需要聚焦于以下角度:

一是大数据技术在出版选题判断与策划的应用。对出版部门来说,出版选题的确定既是首要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编辑及商务人员需要通过市场调研、走访书店等方式了解市场热点、同类出版物品的销售情况,然后凭借专业知识与经验估算出版选题的价值。然而,相对于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市场瞬息万变,出版速度极大提升,即便是资深从业人员也难以在很短时间内掌握足够的市场反馈信息进行判断,仅仅依靠直觉经验的判断难免会出现差错。大数据时代,与出版选题相关的信息数据收集与分析对比人工调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出版选题是否成立、策划方向应该往哪里,都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客观的判断依据并预测结论。比如正值开展全民接种新冠疫苗之际,在常规经验下会判断疫苗的安全性问题将成为社会热点并组织编写相关内容,而大数据技术则会主动帮助编辑依据数据分析得出当下公众还同时关注什么信息,相互之间有什么关联,发掘依靠经验判断无法直接得出的相关线索,进而通过数字出版在第一时间满足当下市场阅读需求,赢得出版先机。

二是大数据技术在数字出版物营销的运用。以往的出版物營销主要是营销策划人员根据出版主题开展读者活动、媒体报道及书店陈列促销, 但是在大数据以及社会化媒体盛行的当下,这些受时间地域限制的被动式营销方式已经黯然失色。今天的读者已然成为了市场营销的主宰者,他们会通过互联网主动搜寻出版物信息,筛选出符合其阅读偏好的产品,尤其是关注购物网站及线上社区的口碑形成购买行为,由之前注重阅读实用价值到更加注重消费整个过程中的体验价值和情境价值。因此,利用大数据技术在开展数字出版物营销时,不仅能对网络上碎片化的读者信息进行捕捉并收集整理,更能在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后按照不同人群的喜好将各类出版物信息渗透到微信、微博和论坛网站等各个社交媒体平台,使出版物信息更高效地传递至目标人群。同时,大数据技术能利用数据分析得出读者的阅读偏好、个性需求、购买记录等,使读者能够享受更好的推荐服务,以及更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帮助数字出版实现精准营销。

三是大数据技术在数字出版平台建设的应用。与传统出版相比,数字出版不仅形态多样,而且在信息组织的方式、传播方式、生产流程上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革。[1]而大数据技术则进一步帮助用户通过各类平台发现、搜索、了解及购买数字出版产品,从而更好地建立网站、手机客户端、电子阅读器、线上图书馆等多种数字出版平台。对于出版企业而言,建设大数据下的数字出版平台是优化资源结构,挖掘资源潜力,提高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举措,也是传统出版单位实现数字化转型、由内容提供商向内容信息服务商转型的必由之路。建设数字出版平台,需要从技术上设计符合当前发展阶段的平台解决方案,对于不同单位、不同所有制性质,资源价值、资源量不一样的情况,选用适合的模式建设(图 1)。同时,建设数字出版平台不仅仅是技术部门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各岗位全员参与,从原则、模式、标准、技术、运营、统筹等角度综合考虑,才能真正建成一个基于数字内容资源集成的安全可靠、用户体验好的统一销售与服务系统。[2]

据全国新闻出版行业指导委员会所辖院校资料显示,2019年我国共有28所本、专科高校开设了数字出版专业,然而从当下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方案来看,普遍呈现的是在编辑出版教学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部分数字技术课与实践课程,实际教学课程结构仍然是以往的“公共基础—专业知识—专业拓展”这种老三段的教学模式。[3]由于定位于文科专业,专业课程中一般不设置数学课程,而计算机应用课程多为基本的办公软件操作,对大数据理论知识与大数据应用的学习与锻炼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为满足大数据下的数字出版工作要求,需要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

二、大数据下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强化用户意识,培养互联网思维

随着人们获取信息与阅读习惯的改变,用户意识已经成为数字出版工作的核心意识,要求数字出版工作者时刻关注读者的关注与喜好、对出版物的选择和反馈等各类信息,而大数据则为用户意识的建立进一步提供了技术支撑。用户意识下的出版工作不能再像传统出版时代那样,出版什么读者看什么,而是要转变意识,读者看什么才出版什么,[4]并且借助大数据不断提升用户体验,以质取胜。除了用户意识,数字出版工作的互联网思维还体现在出版内容的快速迭代更新,如以网络文学来说,就典型地体现了完全不同于常规的出版流程——先把所有内容写完后编辑出版,而是写完一章迅速上线并收集反馈,然后根据反馈信息进行下一章内容的撰写,从而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

(二)连接“智慧大脑”,掌握知识图谱应用

出版人才培养,除了对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掌握,离不开资深从业者的经验传承,即基于特定知识储备进行决策计算与分析。然而这种“洞察力”的积累受制于个体思维特性、学情基础、知识结构、周边环境等各类影响因素,无法进行大规模复制式传授,造成了培养优秀出版人才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在大数据技术下,知识图谱(Knowledge Graph)将成为数字出版工作的重要生产资料,并且已开始应用于出版领域。知识图谱由谷歌于2012年正式提出,通过挖掘来自结构化、半结构化甚至非结构化数据源的信息并整合成知识,不仅能够呈现知识之间的网络结构,而且能展现其语义关系,提供全方位、整体性、关系链的研究参考与决策。[5]知识图譜的应用,相当于给出版从业人员连接上了一个“智慧大脑”(图2),极大地提升了其数据分析相关能力,实现内容创作创新及业务机会发掘,是人工智能下数字出版未来的转型发展趋势。

(三)细分读者群体,推动分众出版

受众个性化、差异化的信息需求催生了分众出版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时代以前的分众出版,需要占用额外的印刷资源或网络渠道,流程烦琐、成本高昂,因而发展受限;而大数据下的数字出版通过机器学习及用户画像,大大简化了生产与传播流程,降低了出版成本,使分众出版成为了可能,不同读者可以在同一个主题下阅读到包括视频、音频等不一样的呈现形式与不一样的内容。大数据及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能通过对读者阅读习惯的数据积累与建模来创建用户画像,从而标识特征、细分群体,进而使读者接受到更符合其偏好的数字内容。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从业者不仅需要按照传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等来细分读者,还要进一步理解各社会群体的需求偏好,并重视个体心理研究学习,为其精准匹配适合的数字出版作品。

(四 )坚守社会责任,把握正确出版导向

大数据推荐算法应用能紧紧围绕受众的阅读兴趣,分发、推送受众可能感兴趣的各类信息,以提升其阅读率和对应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通用的推荐算法设计中并未考虑出版的社会效益,在推送的数字出版内容中夹杂着一些虚假的、低俗化的以及过度娱乐化的信息,为博眼球超越法律道德底线。尽管当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出版工作不能视作为纯粹的商业活动,必须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考虑经济效益,不能本末倒置。2018年,中宣部印发《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明确规定出版企业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求出版人把社会效益、社会责任作为历史使命与价值追求。因此,数字出版从业者在面临利用大数据提升出版能力与经济效益的历史机遇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把握正确的出版导向,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

三、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数字出版是一门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仍较为年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仍有许多尚待完善之处。为推动经济回暖,全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已经启动,其中数字基础建设投资成为了重要的板块,大数据时代下的数字出版行业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也向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一)科学规划大数据应用课程体系

为培养大数据下的出版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在数字出版专业课程体系中虽然不需要开设包括高等数学、算法基础等数学要求较高的大数据理论类课程,但应将大数据基础、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编程基础等计算机技术课程作为选修课程,同时增设如应用统计学、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模型设计等数据处理类课程。此外,由于目前尚无专门的出版业大数据应用类课程相关教材,需要各专业院校整合校内外资源自编校本教材,引入企业相关技术标准,进一步强化对大数据下数字出版业务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契合行业前沿发展方向与需求。

(二)多渠道提升大数据师资力量

当下数字出版的师资一般不具备大数据专业功底,除了对现有教学团队进行大数据相关培训外,更重要的是从多渠道补给提升专业师资力量。首先,越来越多的院校已将大数据开设为公共基础课程,并且可以跨专业、跨院系协调安排任课教师授课;其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聘请企业大数据技术专家成为专业顾问及兼职教师,参与培养方案制订及对应课程教学,校内外双方教师校企合作过程中增加交流学习;此外,设法引进大数据、统计学等相关专业人才成为专任教师,从职称评聘到科研经费都能享受到一定优惠待遇,并优先对接出版类大数据科研项目,为引进和培养的人才创造更大的舞台。

(三)产教融合促进实践教学

大数据下的数字出版工作强调应用与创新能力,各院校需要吸引具备优势资源的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深化产教融合,多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机制与过程,树立学生职业思维观念,在具体理论中以实际案例导入,逐步引述出理论知识和技能要领,并使技能训练贯穿完整学习过程。比如在出版物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专业课程内容中,虽然涉及大数据分析法的定义介绍,然而在课程的案例与实训中却仍然为问卷设计与访谈,如果能将数字出版企业的真实项目引入教学,使学生从对目标理解、思考分析、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形成完整的动手操作,并由企业导师进行点评,将对大数据应用能力产生极大的提升效果。

(四)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大数据下的数字出版首先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实质仍是一个思想传播问题。当好大数据下的数字出版把关人,需要各院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尤其是专业课程应当与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背景相联系,从知名人物、事件、家国情怀等方面出发,把课程置于时代大势、行业发展背景中,根据课程特点渗透思政教育,善于发掘模范人物先进事迹、在知识点中紧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在大数据下的数字出版工作中体现正确的价值观。

结语

大数据下的数字出版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一方面,大数据技术为出版工作注入了新的技术,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又一次改变了出版的生产与营销模式;另一方面,大数据也对数字出版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事之要,关键在人。我国的数字出版企业及相关专业院校及必须在高度重视大数据所带来的行业变革基础上深入思考,开拓创新,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注释:

[1] 张大伟. 数字出版即全媒体出版论——对“数字出版”概念生成语境的一种分析[J]. 新闻大学,2010(01):113-120.

[2] 江波,王鄂生,孙巍. 面向大数据知识服务的数字资源聚合与行业数字内容运营平台建设路径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6(12):80-83.

[3] 王倩倩. 融媒体时代数字出版专业培养方案探析[J].文教资料,2018(03):153-155.

[4] 亓国. “互联网+”环境下编辑应具备的意识及能力[J].出版科学,2017(04):45-47.

[5] 吴运兵,阴爱英,林开标,余小燕,赖国华. 基于多数据源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03):329-335.

(作者:朱军,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出版与传播系教研室主任,《高等职业学校数字出版专业教学标准》制订专家组成员;张文忠,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出版与传播系主任、教授,《高等职业学校数字出版专业教学标准》制订专家组组长,新闻出版行指委特聘专家)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大数据
学术期刊数字出版的运行模式与市场结构
浅谈新媒体在美术类图书出版中的应用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国际图书出版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