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门之前,如何敲门?宾客、长幼,如何落座?吃饭、行走、打招呼,需注意哪些礼仪?门楼、门墩儿、门闩有何用途?锄头、镰刀、犁耙等农具如何使用?
西安市灞桥区狄寨街道车村的一处小院,将被打造成开展德育的课堂。即便没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城市居民,来到这里,也能真切地感受到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
白鹿原鲸鱼沟景致
位于西安市东郊白鹿塬上,狄寨街道距西安市中心15公里。相传宋天圣年间大将狄青曾在此安营扎寨,故而得名。该街道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文物胜迹甚多。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更是让狄寨声名远扬。
“留住记忆,记住乡愁,这是狄寨街道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将乡村小院打造成研学的德育课堂,让德育进入乡村,是其中的一個做法。此外,我们在村委会还专门开辟了道德讲堂,不定期邀请道德模范、村里的好媳妇好婆婆开展宣讲,让身边道德力量感染群众。”接受《民生周刊》采访时,狄寨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小进说。
依山而建,尚塬民宿的客房数量不多,但每间都有主题和设计感。
穿过古朴简约的门头,走进小院,别有洞天。历经岁月的土砖、旧瓦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幽静的庭院内,一些复古怀旧的物件儿,让人恍惚之间回到从前。傍晚的微风吹过门楣,使人心情愉悦。
70后的吴辉是小院现任主人。2018年,出于对乡村的热爱,他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与狄寨街道杨沟村村民合作,对小院进行改造,希望在白鹿塬上打造了一个民宿的样板。
“即使在工作日,客房入住率也能达到60%,在节假日更是一铺难求。”谈及民宿运营情况,吴辉告诉记者。
为盘活农村资源,狄寨街道提出改造百家“乡村小院”。据了解,通过引入上海蜗窝、虫舍花艺等企业,投资2000余万元,狄寨街道在杨沟村打造精品民宿集散地。
如今,杨沟村成为灞桥区远近闻名的民宿示范点。
盘活资源的同时,狄寨街道还通过整合白鹿原现有乡村、农业园区及高校资源,致力于打造一个农文旅产教融合示范区。
该示范区的设想,吸引着企业的参与和投资。“该示范区是集产业、人才、项目多业态、复合型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群,将打造成承接全国大中小学主题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基地,以及农旅、研学、康养、文创、新零售等一系列产业集群。”秦麦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自成立以来,秦麦科技始终以全农产业为基础,打造了“联盟体+平台+产业集群+IP集群+融媒体矩阵运营”的新模式,致力于打造产业集群运营服务体系。
谈及农文旅产教融合示范区的设想,吴小进说,狄寨街道计划在民宿周边开展营地建设,发挥农村资源,建设一批农业教育基地、绘画基地、摄影基地、马术场地、实践拓展营地、自然教育营地。
利用自家房前空地,72岁的车村村民姚淑莲种起了蔬菜。
韭菜、菠菜、青菜、蒜苗、葱、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辣椒……凭借着这个20平方米左右的小菜园,姚淑莲老人解决了一年到头的吃菜问题,这一点菜地也为她每个月节省了100多元的买菜钱。
位于灞桥区狄寨街道南部,姚淑莲所在的车村是狄寨街道打造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如今也已是西安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除了动员村民在房前屋后经营农家菜园外,狄寨街道还利用村内集体用地和公共用地打造“乡村花园”,同时推进美丽庭院建设。
尚塬民宿 图/郑智维
根据灞桥区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精神,结合本地发展需求,狄寨街道开展了“两色三园一庭院”建设,对道路、农田、村庄进行综合空间治理。“两色”即红色党建、绿色生态,“三园”即田园、花园、菜园建设,“一庭院”即“美丽庭院”创建。
目前,狄寨街道发挥红色党建引领作用,在杨沟村、车村、小康村等村内修建了6座支部菜园,累计清理集体用地5600多平方米,“利用村内集体空地进行菜园种植,为村里绿化省了不少资金,种植的蔬菜平时支部送给村内困难群众和老党员,是一举三得的好事。”车村党支部书记赵娜说。
“房前屋后一块小小的菜园,不仅能满足群众的日常需求,也能点缀和美化村庄。通过支部菜园的运营,发挥农村敬老爱幼、维护环境的传统美德,并推动引导群众在自家门前空地种植蔬菜。”吴小进说。
2017年,西安市美丽村庄建设现场观摩会在灞桥区召开,狄寨街道西车村被列为观摩点。
从事竹编技艺近30年,屈东旺、屈扶忠是车村有名的竹编能人。
在他们手里一通鼓捣,简简单单的竹子就制作成簸箕、笸箩、果盘、竹笼等生活生产用品,有些还被做成惟妙惟肖的艺术品,供人观赏。
麦草人有机农业公园图/郑智维
在吴小进看来,在实施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发展、构造美丽生态乡村的过程中,乡村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截至目前,狄寨街道已收集登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1家,培育白鹿原美食、非遗手工艺品技艺传承、传统民俗文化、职业农民等专门人员近80人,非遗手艺人20余人。
狄寨街道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沉淀深厚,白鹿仓、鲸鱼沟、汉三陵等景点久负盛名,每年吸引游客近千万人次。
“为挖掘资源,实现产业兴旺,狄寨街道实施了‘万千百计划。”吴小进说,除了百名乡村工匠外,狄寨街道还致力于建设万亩都市农庄和千家民宿。
据介绍,狄寨街道现有农业园区33家,占地9800余亩,省、市级农业示范园10个,种植的樱桃、葡萄等特色农产品远近闻名,吸引大量游客上塬采摘。目前,白鹿原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已经成为全市农业的亮点。
为推动乡村旅游升级转型,培育村内主导产业,狄寨街道已经将民宿建设作为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群众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根据市场需求,借鉴浙江莫干山民宿发展经验,提出“千家民宿”计划。
院子里婆娑的树影,母亲手中的一缕饭香,故乡的一抔黄土,一件普通的农具……
在吴小进看来,这些都是乡愁的一部分。做好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对留住乡愁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挖掘保护优秀乡土文化,狄寨街道将留住乡愁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推进。过去几年间,狄寨街道分别在江村、杨家沟建立了乡村博物馆。
江村的农耕博物馆,占地500平方米,由两院民居构成。
聊起自己的收藏和农耕博物馆,已经90多岁的和广汉老人依然思绪清晰,充满激情,有着说不完的话。
早在1993年,他就开始收藏村民淘汰不用的农具、石器等物品。他认为,这些物品是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后来,老人又将搜集的范围扩至毛主席像章、酒器、票据等农村生活中的东西。
经过近30年的搜集、整理,目前博物馆陈列毛主席像章一万枚、酒器两万件、石器200件、农具200件、票证等一万余件。
一件器物,见证一个时代。通过件件生产生活用具,江村农耕博物馆向游客再现了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时代。
著名作家陈忠实来此参观,不仅欣然为博物馆题写了“西安白鹿原民俗博物馆”的牌匾,还对博物馆的价值给了8个字的总结:留住农耕、以鉴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