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梁
(勃利县农业机械服务总站,黑龙江 勃利 154500)
机械化生产是我国现代农业实施的主要形式,近年来随着农民对于机械化作业的认可度和依赖性的提升,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得到了显著进步,这对于农业生产由传统模式向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生产经营向高效高收益转变,农民的生产习惯也随着农业机械的普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总体上讲,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生产实施的过程中也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在农机化生产的新时期,如何将传统的生产经验及农艺技术与现代化的农机装备实现融合,是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管理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对于农业生产合理性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我国农机化生产顺利实施的基础保障。
随着农业机械逐步与我国农业生产相融合,农业机械的作业优势逐步凸显,加之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下,农机产品无论在销售量还是在技术先进性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过程中,为适应农机化生产的需求,很多地区在生产栽培习惯和农艺技术的调整方面都更加重视与农机生产的配合性,这为农业机械性能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近十年以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普及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图1为2008—2019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的变化情况,可见12年的时间里农业生产的综合机械化程度由54.9%增长到了70%,截至2019年,我国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且小麦、水稻、玉米这三大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
在农业机械快速普及的同时,农业机械在生产中的应用还存在较多的不利因素,农民的操作能力、农机使用习惯、农机质量、农艺技术习惯、农机技术先进性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机性能的有效发挥。而农艺技术作为生产过程实施的指导技术,对于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的适用性和作业合理性影响较大,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逐渐成为了现代化生产必须重视的问题。
2008—2019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变化情况
在农业机械应用的过程中,农艺技术与农机技术的融合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农机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效果提升明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机农艺的融合度仍明显偏低,大多数的育苗、栽培、种植、收获等技术仍然维持着传统人工作业的习惯与技艺,忽略了农机化生产的特点与实际需求,生产习惯的千差万别导致农机普遍适用性显著降低,很多农机产品在某一地区作业效果优良,而异地作业则出现明显的不适用问题。同时,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的研究开发过程过于单调,农机研发与农艺技术相脱节,农艺技术的优化对农机化生产的考虑也不足,造成了二者之间的不协调问题。从农民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农民仍保持着传统的农耕理念,在农村青壮年人口逐渐向城镇化转移的过程中,农民的人员组成进一步趋向于老龄化,对于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都明显不足,加之基层农机管理队伍缺少专门的农机农艺融合型人才,基层农机工作往往侧重于农业机械化推广,导致农村地区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工作进展相对缓慢。
我国农业生产要实现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发展,必须要以相应的技术作为依托,因此,为保证农机农艺的有效融合,应当鼓励农机研发企业与农艺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共同开发有利于农机农艺融合的新技术与新机械。也可通过合作的形式建立起农机农艺研发人员之间的沟通渠道,使农机产品的开发过程能够有效结合先进农艺技术特点,农艺技术的改进与发展,也能充分考虑农机化作业的可行性。
从现阶段农机化生产形势来看,不同地区的生产习惯差异较大,因此农民在选购农机产品的过程中要尽量结合本地区的生产习惯和农机习惯来进行咨询,确保农机产品的使用适合本地区的农业生产习惯,且在实施农机化生产的过程中,也要适当的改进传统的农艺技术,必要情况下要咨询农业技术部门,确保机械化生产的实施与农艺技术的选择相配套。
提升农民的认识,是加速农机农艺融合的有效方式,农机管理部门可以借助传统的农机推广、农机培训等形式加强农机农艺融合的优势宣传,并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机农艺相互融合的技术与方式宣传,并重点结合本地区生产实际来推广新机具和新技术,根据地区气候、土壤、作物等条件合理选择和改良农艺技术,真正做到科学种植、科学生产。
对基层的农业工作人员进行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的培训,能够有效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思路,使农机技术人员在指导农机生产过程中有更多的能力指导农艺技术的改进,农艺技术专家在指导生产过程中也能够充分考虑农机化生产的可行性,通过更多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农民对于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必将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基层农业工作的开展也能实现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使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更加专业、规范。
通过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在示范区应用先进的农机技术并配套合理的农艺方案,从而探索并形成最适合本地区生产应用和推广的农机农艺技术模式,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农民能够直观感受到农机农艺合理匹配后的优势,农民可以参照示范区的技术和运营模式进行农业生产,则本地区的农机使用情况和农业生产合理性将会得到大幅的提升。
地方政府部门与农业管理部门要提高对农机农艺融合工作的重视程度,做好对相关工作开展的方案规划,对于优先应用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的农民给与政策性补贴和技术支持,鼓励农民逐步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农机农艺科学融合的方式转变,积极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农机农艺融合的优势得到农民群体的广泛认可。
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不仅在于解放生产力,还要为农业生产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农机技术的实施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要结合农艺技术和地区条件来综合实施。农艺技术作为农业生产中耕地、播种、施肥、植保、收获、贮存、深加工等所有环节实施的理论支撑,农艺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深远的。农艺技术是生产的方案,农机技术是生产力代表,而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农艺技术与农机技术的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农机作业能力,还在保证食品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污染、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可再生资源利用率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机农艺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农业生产长久发展的必然要求。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