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多儿童因童年时期父母长期不能陪伴在其身边或者受单亲家庭的影响,或多或少会形成内向、沉默寡言的性格,这一类性格的儿童很多都会养成画画的习惯。作为一种修复儿童心理的表达性艺术疗法,绘画性艺术疗法在帮助儿童表达内心真实想法、宣泄压力上具有良好的效果。社会工作者在介入相应儿童心理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绘画性艺术疗法来修复儿童的内心,改善其困境,帮助其回归正常的生活。
关键词:儿童心理问题;社工介入;绘画;表达性艺术疗法
中图分类号:R74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3-0-02
1 儿童的心理问题产生
当前我国离婚率日益攀升,很多家庭破裂,这其中受伤最深的就是孩子。尽管有些家长在离婚后依然会对子女关心有加,但是其实大多数儿童最希望还是与爸爸妈妈一起相处的时光,孩子表面上不说,实际上非常希望许多重要的时刻能有父母的参与。例如,在幼儿园举行的亲子游戏中,处于单亲家庭的孩子看着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一起比赛心里会非常的失落,这仅仅是其中的一种例子。还有些小朋友甚至会因为单亲家庭的经历遭受更大的心理创伤,比如因为单亲家庭被身边的同学嘲笑,抬不起头来。这些儿童会渐渐变得不爱说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能靠绘画来与世界对话。实际上,绘画作为一种艺术类型,是一把打开儿童心灵的钥匙,通常儿童会把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和人格倾向以图像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2 绘画性艺术疗法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绘画疗法是心理艺术治疗的方法之一,是让绘画者通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言语工具,将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获得纾解与满足,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可以通过绘画来表现自己想法,从这个意义上看绘画带有交流的属性,在绘画过程中,作画者会将内心所想表现在画中。绘画性艺术治疗形式多样,包括自由绘画、主题绘画(普通主题绘画:树木、自画像以及房树人;特殊主题绘画:童话故事、动物、异性、烦恼以及梦)、完形绘画(给一定的刺激点、线条、点等让来访者补充)等。绘画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以下两个:第一,投射理论。绘画疗法主要是以分析心理学中的心理投射理论为基础。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作用是减轻焦虑的压力及保卫自我以维持内在的人格结构,此时的投射是个体将自己的过失或不为社会认可的欲念加诸他人,又称为否认投射。艺术心理学认为,绘画天然就是表达自我的工具,可用非语言的象征性工具表达潜意识的内容,绘画可以作为心理投射的一种技术。而同样是心理投射技术的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统觉测试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的心理测验及心理治疗工具,因此绘画也应该具有此功能。第二,大脑偏侧化理论。大脑左右两半球分工不同。左半球与抽象思维、象征性关系以及对细节的逻辑分析有关;右半球则是图像性的,与知觉和空间定位有关,音乐、绘画、情绪等心理机能同属右半球掌控。另外,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的侧化损害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右半球功能亢盛,表现为情感活动异常,主要是负性情感体验,这说明右半球功能损害会影响患者的情绪机能[1]。因此,绘画疗法认为以言语为中介的療法在矫治由不合理认知或信念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时有疗效,但在处理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问题时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而同属右半球控制的绘画艺术活动可以影响和治疗患者的情绪机能障碍[2]。
3 运用绘画疗法介入儿童问题的构想
3.1 以往社会工作者介入儿童问题的不足之处
从发生的这么多儿童问题案例中可以看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仅仅是表面,并没能深入其中,不足之处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媒体的曝光使得个案裸露在大众视野之下,这时候闪光灯的汇集会让受害者遭受二次伤害,同时也会让一个家庭的生活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而社会工作者在此时没有及时终止事态发展;二是社会工作者所运用的方法不适宜儿童,社会工作者服务过程中的目的性较强,只希望赶紧完成服务,于是常常采取灌输式的传授模式介入儿童的心理修复过程而忽视了服务对象的心理变化过程,一味地运用理论却忽视了儿童并不能完全理解理论的意义,这一做法会大大降低儿童对社会工作者的认同程度以及信任度,从而阻碍之后的服务开展;三是社会工作者对于心理治疗方法的运用不熟练,导致在介入过程中不仅没有达到良好的效果反而还适得其反;四是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仅停留在金钱帮扶、安慰和缓解压力舒缓心情上,重塑服务对象使之提升自身能力、变得积极开朗、乐观面对生活的工作不够深入,回访、继续跟进也流于形式,并不能很好地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3.2 借绘画性艺术疗法还儿童一片蓝天
绘画治疗以其特有的感情宣泄方法,运用白描、水彩、撕贴、剪贴、表格等方式,通过对线条、色彩、构图、人物景物关系等内容的分析来展现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解释儿童特殊心理现象内在缘由。人生经历、情感情绪、性格特征、梦境等都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是丰富却无法真实触摸到的体验,而通过绘画这一途径,可以很好地展现出这些潜意识,并且可以层层渐入,让意识层面的自己去探索发现潜意识层面的情感和意义,最后实现心境的统一,达到人生的完整。在绘画中,儿童大多对彩笔有着极大的喜爱,借助五颜六色的颜色,儿童可以绘出一片五彩的世界,这让他们的世界不再只有黑白。当给儿童提供最基本的材料如纸张、彩笔、颜料等,几乎所有的儿童都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绘画愿望,因为绘画对儿童来说是最直接的传递情感的途径。
对一副完成后的儿童画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包括大体的印象、绘画过程、绘画的内容等。首先可以从整体上观看画面的大小,如果画面很大则说明儿童可能具有攻击性或者较强的防御心理,也可能表现出浮躁、躁动的情绪;如果画面很小则说明儿童可能比较缺乏安全感,胆子较小。而如果整幅画是置于纸张中间的,则表明儿童有充足的安全感;画在纸张的上方则表示有雄心壮志,有时也可能是一种自信或不合理的自信。从绘画用笔的力度来看,有力的笔触可以表示出儿童的自信;而软弱无力、颤抖歪斜的笔触则是犹豫、纠结、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其次,要从儿童绘画的过程去分析,儿童最先画的内容往往是他们最关注的地方;如果有很多涂改的痕迹则说明儿童犹豫不决或追求完美,也有可能是对自己不满、情绪焦虑,或者想隐藏内心的真我。最后,从画的内容去分析,儿童最常使用的绘画内容有房屋、树木、人物等[3],而经过观察可以发现,无论是处于单亲家庭还是双亲家庭的孩子都会画爸爸妈妈和自己在一起的合照,这说明了儿童对家庭的渴望,对父母双方共同陪伴的渴求。
3.3 绘画性艺术疗法介入儿童问题应该怎么做
社会工作者在对待心理遭受过创伤的儿童时要注意到他们所处阶段情绪是极其不稳定的,因此要避免提及会让其沉默的话题,造成二次伤害。此时就要求社会工作者要熟练运用专业的价值理念、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改善儿童的处境。钢琴、绘画等表达性艺术疗法在治愈儿童因性侵而产生的阴影时有十分显著的作用。但钢琴的成本较高,因此使用钢琴介入儿童心理问题可行性不是很高。因此,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儿童修复心理,绘画治疗法在儿童社会工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绘画治疗这一方法实际上是表达性艺术疗法中的一种,在介入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参与其中,而不是让儿童自己一个人画,与儿童一起画可以提高儿童对社会工作者的信任。在绘画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仔细观察儿童绘画的状态、绘画的事物和绘画色彩的使用情况,通过这些细节往往可以看出儿童目前的状态。曾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寄生虫》里,富人家的小孩自小就画了一幅所有人都看不懂的画,在影片结尾揭晓的时候才知道小孩用了抽象的手段画了让他陷入“沉默”的男人。由此可以看出,儿童虽然没有很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却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与成年人对话。表达性艺术类疗法除了绘画治疗外还包括音乐治疗、舞蹈治疗、戏剧治疗等,在选择方法的时候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前期的资料准备工作了解儿童对哪些领域比较感兴趣,从而投其所好,提高服务效果。例如,如果儿童十分喜欢唱歌,社会工作者就可以鼓励儿童使用全民K歌、唱吧等唱歌APP来录入自己的歌声,之后将其分享在网络上如公众号、朋友圈里,再将大家的点赞评论告知儿童。通过这一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儿童的自信心,使儿童感受到唱歌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从而忘却悲伤。有条件的社会工作机构也可以在社区举办晚会,然后鼓励大众和儿童共同参与进来,这个晚会的重点就是让儿童知道自己也和大家一样有享受生活的权利。
最近一部网剧《摩天大楼》中,钟美宝的弟弟自小就有极高的钢琴天赋,在没有钢琴可以练习的情况下也能靠听过旋律便记住弹法。而长期没有父母的陪伴让他原本就很艰难的生活变得更加难过,还好他有姐姐的支持,姐姐一直在想办法让他可以继续弹下去,这使得他黑暗的生活中有了一丝光亮。至少在和姐姐相处的日子里、在弹琴的日子里,弟弟的脸上都是挂着笑容的,可以看出,钢琴在其中发挥着治愈弟弟的作用。可钟美宝却没有弟弟那么好运,美宝在家里承担着照顾弟弟的责任,一心只想带着弟弟逃出这个恐怖的家,尽管她也遭受着继父的伤害,却只能默默忍受着这一切,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弟弟能好好地活下去,以至于她后来计划与继父同归于尽……如果当时钟美宝所在的地方有人知晓此事并愿意帮助姐弟两人走出阴影,让继父得到法律的惩戒,恐怕就不会有之后的悲剧发生了。从弟弟的经历可以看出,钢琴、绘画这类表达性藝术疗法在治愈儿童性侵问题中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生在单亲家庭从来都不是儿童的错,然而在现在的社会中,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儿童身边的同龄人却常常会以此来取笑他们,这些外界的恶意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害怕与别人交往,而通过举办晚会鼓励儿童上台唱歌可以增强儿童的自我认可感。同样,如果接受服务的儿童喜爱跳舞,那么社会工作者就可以在服务过程中为儿童寻找合适的舞蹈机构,让儿童将注意力放在跳舞上,这种做法也可以增加儿童的自信心。不仅如此,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他们与其他小朋友的相处也有利于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可以发现,与以往传统的介入方式相比,使用表达性艺术疗法来帮助服务对象改变困境更容易让服务对象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一方法瓦解了服务对象的防御心理。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他们的心理还未发育成熟,在他们经受了伤害之后,社会工作者更需要用一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来帮助他们走出黑暗。
4 结语
绘画疗法在治疗儿童心理创伤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希望儿童在拿起画笔的时候能够不要想起太多沉重的回忆,能用手上的画笔勾勒出一副布满阳光的世界。因此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儿童的过程中要做到关心和陪伴儿童,治疗和修复其心理问题,要让儿童重拾信心、获得属于自己的蓝天。社会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社会工作者面向的是儿童的心灵层面[4],社会工作不是轻易就能做好的,长路漫漫,儿童更多的是要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其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挫折,但只要具备了这个能力,他就可以变得更坚强。重拾信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儿童通过持续性地与艺术对话来治愈自己。而为了防止儿童被伤害的事件频繁发生,在做社会工作时,社会工作者应该联合学校、社区和家长,进行一场婚姻知识的普及,这场讲座不只针对儿童,同样也适用于家长。目前受互联网的影响,孩子们在接触网络的过程中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容易被错误的观念影响而形成错误的观念,在行动上就会表现为伤害其他儿童,这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合理引导,给自己的孩子讲述家庭的意义,教育他们不应该去嘲笑单亲家庭的孩子反而要多与他们玩,家庭教育的普及在其中也能发挥出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者在其中必须起到督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香华.绘画治疗,解读心灵的“锁钥”[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01):53-56.
[2] 刘荆涛.互联网+绘画治疗介入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J].祖国,2019(16):61-62.
[3] 曾念念.绘画艺术疗法在儿童情绪问题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18(03):127+341.
[4] 汪淑媛.艺术与社会工作实务[J].台大社工学刊,2013(28):9-14.
作者简介:刘思妍(1997—),女,贵州黔西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青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