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用奉献去拥抱。”医疗类纪录片的出现,打开了纪录片类型的另一扇大门。导演使用镜头语言再现当下中国的医疗环境,真实地反映当下中国的医疗状况。充满社会意义的纪录片本身就自带话题,其影像的力量也不可小觑,这也是我们热爱纪录片的原因。
关键词:纪录片;真实性;影像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3-00-02
自20世纪90年代新纪录运动以来,我国出现了许多关注社会发展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背后的导演渴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希望摆脱当时纪录片普遍宏大叙事和带着政治意识形态语言的创作境况。他们与官方话语对立,将目光由上而下地聚集,对普通百姓生活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采样与转述。目光多对准群众生活、普罗大众,以表现社会快速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也为受众通过纪录片更加独立和全面地了解和思考现实社会提供了视角。医疗类纪录片在我国出现得越来越多,其记录的内容也一直受到受众的欢迎,如捕捉生死时速的《急诊室故事》、彰显悲欢离合的《生命源》、关注妇产故事的《生门》等等。
1 纪录片的真实理念
纪录片标榜真实。纪录片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直接电影”的影响。许多纪录片导演都力图做“墙上的苍蝇”,做到纯粹客观地记录。但有些导演仍不认同纯粹的旁观,他们认为摄像机和导演对记录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应做到对“真实”的不断靠近。《生门》的导演陈为军于1969年出生在山东日照的一个农村地区。他出生的那个时期,生儿育女是一件艱难而自然的事情,黄土地上覆盖着厚厚的麦草灰,孩子就像成熟的果实一样生在地上。一个深秋的下午,他掉进了一堆灰烬,父亲拿起剪刀,在煤油灯上进进出出,轻轻一声,他就断了脐带。40多年后,陈为军和两位摄影师一起,想拍一部关于当代中国孩子出生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持续了500多个小时,记录了80多个家庭。在那之后,纪录片《生门》进入了电影院,这部纪录片想让每一个人都试图重新理解妇女生产的不易。
纪录片内容的真实性是文体技巧与受众勾连的结果。有人说,纪录片的“逼真效果”取决于受众对电影内容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纪录片文本与客观存在之间的巧合在于受众的“真实判断”。事实上,受众判断纪录片文本是否真实,反映了生活的基础。而从客观和现实的角度来看,纪录片的内容永远不会接近客观生活本身,并且与其反映的客观事物不一致。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被剥夺了,所以它们是主观的。在纪录片的世界里,我们只对一个人、事件和事物感兴趣,并成为叙事主体的对象。如医疗类纪录片以医院为观察点,并跟随医生的脚步记录众生相。医院的各部门是突发性医疗事件、直面生命脆弱与生死别离的地方,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法判断真实情况的病人、医生的认真和面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反应、护士的八卦和考核状况……这些出现在医院这一公共机构的一系列事件无不映射了同一个语境:社会发展变革下,人们对自我生命生存尊严的维系、对自我生命的珍视,医院面对利益与道德的矛盾困境等等。
纪实的内容具有主观和虚构两个方面,这意味着纪录片的叙述是修辞的。纪录片是真实事件的见证人。“让人想起”的行为确保了纪录片的文字内容反映了客观和真实的可靠性。故事聚焦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的医疗类纪录片《生门》,通过孕妇的生产、真实的镜头语言,展现出生死一线的场面,当然还有人们迎接生命降临的喜悦。受众通过纪录片更好地了解社会和生活以及生命的意义,这也是纪录影像的力量。《生门》聚焦妇产科这一特殊的科室,妇产科是一个窗口。与娱乐性表演的综艺、肥皂剧不同,纪录片秉持的“真实性”让人们更容易被触动,因此人们倾向于去相信在这些纪录片中出现的内容。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生命的诞生都会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生活是否具有真实性,只能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
纪录片的真实性与艺术性有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核心,是其与其他影片的本质区别,但在创作过程中也需要借助故事片的叙事策略来呈现内容。这种艺术加工仍以真实为前提,只是采用一些虚构策略以呈现更加真实、生动、有趣的内容。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故事化水平日渐提升。纪录片如《生门》也会运用镜头内容去讲故事,这些发生在孕妇身上的故事通过镜头纪录了下来,尽管使用了故事化方式,其达到的传播效果却因人而异;《人间世》的叙事基础来自医院真实发生的故事,医生是纪录片的主体,患者每天都在更新,体现人情冷暖的戏码每天都在上演。所以在选题上,新媒体纪录片应该更倾向于选择故事素材丰富、方向性更加明确的主题。
人情味和回归生活才是吸引受众的要领。对于创作者来说,影片的受众是人,能带去影响的也是人。满足人的自我表达的需要,体现影片的人文关怀,在题材和主题的选择上突出生活本味,讲好老百姓的故事,不仅能节省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方便之后的视频剪辑,更能把纪录片推向千千万万的年轻人,让纪录片被更多人接受和喜爱,发挥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的别样价值。
2 纪录影像的魅力
记录历史是纪录片的主要任务。通过纪录片记录的内容是真实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更好地保持了原有的生态。纪录片的魅力也在于过程记录。由于“解说加画面”中的画面只是一个象征符号,因此受众在欣赏它时,必须非常依赖分析和想象来理解和接受,这势必会减弱受众对其接受的效果。此外,它的解说过程强调语言解释系统,使解说内容充满了讲解的意味。使用记录方法的完整记录过程使观看者能够输入特定时间和空间感知体验记录的内容。受众继续在观看中积累,逐渐聚集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感染。在纪录片《生门》中,李双双的故事引起了很大的争议,面对一个很有可能发育不健全的小生命,面对不知定数的下一胎,家人可能要承受更多风险和痛苦,让人们意外的是,父子俩纠结的重点在于最后是否会人财两空。相对于救孩子时的纠结,李双双家人手上的金戒指才是许多受众关注的重点。在如此发达的社会,人与人之间还是缺乏互相的理解,对于他们来说引产可能不是他们的本意,只是面对未来不为所知的黑洞,不是谁都有勇气面对的。除了这些让人感触特别深的纪录片记录的过程以外,人们对生育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生活和生命本身的意义也或多或少有了感悟。
我们必须在拍摄前做好长时间的准备,必须非常清楚拍摄什么以及如何拍摄,明确在这种环境下会发生什么、谁将出现在镜头中以及开发过程,怎么构建影片,不能违反它的真实性。在早期的工作中,与摄影师建立良好的关系非常重要,你应该用心去体验叙事对象,把自己置于其中,并“跟随”上帝。在创作纪录片的过程中,叙述者总是将自己的艺术追求或生活观念投射到主题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创作者与主题之间的共鸣和相互作用决定了纪录片过程记录的质量。纪录片主要人物的选择十分重要,应把一些典型案例呈现给受众,若只是普通的故事,是吸引不了受众的,所以,人物、题材、主题等的选择都是必须慎重考虑的。在《人间世》第二季中,9岁的王松茗做了一场手术,医生锯开他的腿,拿出骨头,切除上面的肿瘤,然后把没有癌细胞的骨头再放回他的体内。手术后,他哭着说:“我的腿好酸。”但这是他唯一保命的方法。这些感人的细节和情感的挖掘给受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用纪录片方法记录过程需要我们小心谨慎地拍摄,用纪录片的方法记录过程,不是摄像机拍摄,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采访和情感的挖掘。2019年年初,曾感动全国人民的纪录片《人间世》迎来了第二季。这一次,其播放的内容依然让数百万受众哭成了泪人。犹记得,第一集的镜头对准的是一群孩子,他们并不是普通的孩子,而是一群得了癌症,正在跟癌症对抗的孩子。他们当中,有的人坐上了轮椅,有的人失去了胳膊,有的人正在经历漫长的手术,有的人在要命还是要腿之间抉择……但没有人说放弃。
在以纪录片方式记录过程时,永远不关闭机器并且不改变摄影师的生活环境是很重要的。“永不关机”意味着它会立即打开,一切都将被拍摄,而不是等待它处于危险之中。当按下相机背面的红色小按钮,准備召回、追踪、反映和总结时,不能改变主体熟悉的生活环境来记录自己的生活状态,否则会带来虚假人物,在人为的气氛里,人们是不可能保持自然的。要善于捕捉细节,细节揭示了角色的性格,揭示了角色的思想。
恩格斯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恩格斯呼吁在环境统一中塑造典型人物,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典型现实主义理论的重要方面。纪录片《生门》中,“李家福”是这个医疗故事中至关重要的人物,这个名字甚至成了妇产科的代名词,甚至有许多受众想要到武汉中南医院找李家福咨询。做产科医生25年的他一年操刀的手术有近千台,其工作量之大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这对当下我国医生的正面形象作了阐述。《生门》中,还有许多产妇个人的例子,中南医院作为武汉市五家急危孕产妇抢救和转诊中心之一的三甲医院,这里大多数的住院产妇都是各地转来的疑难危重产妇。大家对夏锦菊这一人物可能留有深刻印象,她在术中相当于全身换血四遍的场景仍然在脑海中挥之不去,她算是真正走过一趟鬼门关的“战士”。此外,许多导演还将捕获的细节融入纪录片的叙述中,用它来创造悬念,营造氛围,创造一种意境,使纪录片充满魅力。
3 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发展
纪录片若充斥着明显的导演主观话语,成则感染受众,但违背真实客观原则;反则会引起受众不满,表现为对导演视角与话语的反抗和拒绝。不同于文艺片和纪实类的电视节目,纪录片要隐去拍摄者的主观意识和情感流露,创作者不能如散文般随意抒情。以医疗为呈现视点的影片,《人间世》的语义更为明确,有较强的抒情性,相较于对医患关系的冷静思考,受众更多接收到的是一种感性。而《急诊室》则是以医院急诊部为观察据点,排列展示看似散乱的片段化人物事件,将它们整合在一个公共空间里。这些简单的事件人物罗列,看似不带情感的冷静观察,构建出全景观式的社会图谱,其话语既在这个公共空间内,又包含更大的空间——个体所生存的社会和社会关系,引导受众去思考画面真实下更深层次的意义,避免明显而狭窄的话语引起歧义而引发大众的反抗。
纪录片是一种以真实为核心、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的影像记录形式。新时期,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市场细分愈加明显,现代人的生活和需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模式下纪录片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模式都有所革新。新媒体时代,数字化影像存储技术成熟、信息量爆炸式呈现、视频创作门槛变低、受众范围扩大、交互式体验和信息内容娱乐性日渐增强……手持移动设备,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传播和接收信息,交互式体验使得大部分人都掌握着信息选择权和话语权。低成本、碎片化、跨平台和快速传达等传播特征都预示着新媒体的影响力正在逐渐提升。
传统的传播渠道主要有报刊、广播、电视等,其中报刊只能呈现文字和图片,广播只能呈现声音。新媒体时代的大众传播媒介进一步发展,有手机、电脑、平板等,呈现的信息形态更加丰富,任何设备几乎都能展现包括声音、文字、图片、影像、动画等在内的所有符号形式,并且实现这些符号在同一文本中的融合,如腾讯旗下的微信公众平台,能实现和特定群体的图片、语音和视频的全方位沟通和互动,这对纪录片的宣发创造了更多灵感。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媒体融合对受众来说不再是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而是成为一个大的信息时代背景,时刻影响着受众日常的信息传播与接收。媒体融合是传播学中一个不会过时的话题,在未来的信息传播中,媒体融合的趋势只会向前发展而不会后退。随着不同媒介功能的逐渐融合,纪录片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传播的成本更低,纪录片的影响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从传统意义来说,过去的纪录片都可理解为电视纪录片,它以栏目化的定时单向线性传播模式为特征。纪录片的格调偏高,面向的受众往往是具有较高文化层次和较强理解能力的少部分人,受众面比较狭窄。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受众需求和市场需求都发生了剧烈变化,传播手段和方式的变革更是改变了以往纪录片的生产方式、传播模式和影响力,传统媒体下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不再适应需要,急需转变以迎接新的挑战[2]。
4 结语
医学纪录片除了真实客观地记录医生的工作生活和医院的运行状况外,还介绍了医院作为服务病人所采取的方便措施,传播了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尤其是医护人员更有亲和力的一面,对缓解我国医患矛盾具有现实意义。
这个世界从来不会因为医院的存在就让我们更加珍爱生命,在生活中,人们不得不从事危害身体健康的工作,也有人在生命面前作出相应的舍弃选择,只是为了活下去。医疗类纪录片正是把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记录下来,向人们“展现一个真实的人间世态”。
参考文献:
[1] 朱娜.试论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影响[D].贵州大学,2008.
[2] 刘淑卿.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微”特征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郑丘成(1995—),男,江苏徐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影视编导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