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是一名化石修复师,他出生在贵州一个苗族村寨,在六盘水这座工业小城里长大,因为从小接触机械和矿石比较多,偶然的机会,在矿山上见到一块化石标本,便与化石结下了缘分。
贵州是化石的故乡,从寒武纪、奥陶纪到三叠纪都有大量的化石产地。离李刚家不远的关岭、兴义就是海百合、海龙、贵州龙等化石的发源地。图为修复后的海百合化石,这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种类之一,距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海百合是一种棘皮动物,只不过长得像植物,因此有了这样一个像植物的名字。
修复化石是一项极为严谨的工作,因为做错一步的话,后果可能是不可逆的。前些年,当地村民不懂海百合化石修复方法,盗挖盗采化石后,经常把化石修坏。大部分刚开采出来的海百合原石不是很美观,有些人对原石进行暴力修复,直接用合金刻刀在化石表面粗暴摩擦,使其大部分细节被摧毁殆尽,活生生地把一块块保存完整的化石破坏掉了。
这是一块在关岭地质博物馆里原位保存的海百合化石。这块化石,李刚研究过无数遍,总觉得很可惜,10多年前,中国的修复技术还不成熟,如果放到今天的话,它一定会修复得更漂亮。所以,他贊同没有把握就原地埋藏,这就是对化石最好的保护。
这是贵州剑河县八郎村曾家岩剖面,全球寒武系第三统苗岭统暨第五阶乌溜阶“金钉子”。这种地质褶皱是地球地质运动挤压造成的。李刚说,他不是学地质和古生物科班出身的,但在化石的修复中,这样的知识必不可少,所以,他也在行走中努力给自己“补课”。
每一类化石的修复方法都不一样,李刚常常要去山里寻找不同的岩石标本回来做实验。
喷砂技术是近几年才从国外引进的,通过模仿沙漠风吹沙粒岩石,以达到让岩石自然风化的效果,露出化石本体,使化石更接近原貌。
这台喷砂机是李刚自己改装的,修复化石主要用的就是它。
修复这种大型的化石石板是最花时间的,要用气动笔一点点清理,这和喷砂又不一样。这块板修了半年才修到一半。
这是一块小海百合化石修复前后的对比图。每一块海百合都独一无二,修复时容不得一丝马虎。从一个物种的出现到变成化石的演变过程,可能要经过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我们不可能等到地球重新再轮回一次,再来重新看到这些物种,所以我们必须珍惜身边发现的每一块化石标本。希望通过化石的精心修复,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化石的前世今生,让这些远古生物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