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接续努力,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2021 年《农业工程技术》卷首语

2021-04-18 13:43王应宽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质三农现代化

告别极不平凡的2020 年,我们迎来了昂扬奋进的2021 年。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农业工程技术》开启了新征程。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谨代表本刊编委会和编辑部衷心感谢各位领导、编委、审者、作者、读者和专家对本刊工作的支持!对长期关心和支持本刊发展的领导和专家学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良好祝愿!祝福各界同仁在辛丑年:牛劲十足,牛气冲天,牛运亨通,牛年大吉!

回首2020 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同心战疫,取得抗击疫情的伟大胜利。本刊编委和编辑在院党委领导下,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高度重视,团结一心,积极应对,克服困难,稳妥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2020年度的出版任务,高质量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经济收入和各项工作业绩均有显著提升,开创杂志工作新起色、新局面、新气象。疫情防控和杂志业务发展“双胜双赢”的实现使我们切身感受到“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和“每个人都了不起!”的深刻内涵。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调整。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智能科技、生命科技等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发展迅猛,正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改变全球科技发展和产业竞争的格局。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全面挑战国家治理体系和创新能力,推动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的裂变和重构。当代中国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挑战、大机遇,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更高发展要求、更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更激烈的竞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任务更加艰巨,任重道远。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稍纵即逝的发展机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

大变局与大调整、大挑战与大机遇,倒逼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当代科技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更加全面地把握科技发展的规律,提高化危为机、危中寻机的能力,更加系统深入地思考如何实现科学种养、科技强国富民、高产高质高效、造福社会与人类。这为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

在这个重要历史交汇点,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的2021 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这是21 世纪以来第18 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一个可以划分“三农”发展阶段、加快推进“三农”历史进程的标志性文件。“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是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一号文件提出,要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即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对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这是新发展阶段中,习总书记对“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更深刻阐述和更明确要求。我们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点和新要求:高质高效(农业)、宜居宜业(乡村)和富裕富足(农民)。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既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又是农业现代化的衡量标准和实现路径,其内涵和要求主要体现在“双高”——农产品质量高和资源效率高。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就是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达到环境整洁、景观优美和设施发达的新要求,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美丽乡村变成城乡共享的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各种产业的发展空间。促进农民富裕富足,就是要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主要包括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和农民精神需求的满足。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大历史观看待“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论断,也是第一次把乡村振兴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联起来,“三农”问题打上民族复兴印记。“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新世纪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重中之重”已成为我们党重视“三农”工作的历史传承和优良传统,并写入《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农为邦本,本固邦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2021 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起步之年,还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开启之年。脱贫攻坚圆满收官,乡村振兴扬帆起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重大任务,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在发展目标上,文件提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战略任务上,文件明确要求,既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又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战略方针上,提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实施“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守住18 亿亩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好种业翻身仗,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保障数量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克服以上挑战,抢抓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同样必须依靠创新这一根本性的动力之源,需积极开展业态创新、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和政策创新等方面的探索。

在办刊方面也必须要创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学普及,他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科普不到位,科技创新难,本刊非常重视科普。《农业工程技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科技创新的“三个面向”,坚持“四服务”职责定位,对标一流,追求卓越,创新服务方式,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向大众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农业工程科学知识,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实用技术与绿色生产方式的宣传报道,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村实用技术,打造高质量服务科技工作者工作体系,为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广大农民朋友服务,努力提高公众的农业科学素质,夯实全民的农业科学基础。

2021 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牛年。在中华文化传统语境里,牛一直被赋予“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等优秀精神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2021 新年茶话会上勉励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一年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我们期刊和办刊人将传承和发扬“三牛精神”,积极服务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努力探索农业工程的未知领域,促进农业工程科技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逆风破浪开新局,提质增效创佳绩,在新征程上齐心协力,不懈奋斗、接续努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农业工程智慧,以接续奋斗的昂扬姿态和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 周年!

让我们凝聚共识,汇聚众智,接续努力,共同创造农业农村部原部长韩长赋用“三个让”为我们描绘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一是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二是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三是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猜你喜欢
高质三农现代化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高质高效完成冬奥会延庆赛区工程建设保障任务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勇于担当敢于负责 推进项目高质发展
科技创新促艾草产业高质发展
发达国家审计发展及其对中国审计治理现代化的启示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教你孕晚期拥有高质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