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剑莉
(井冈山大学医学部·江西 吉安 343000)
淋巴结结核中医称为“瘰疬”,多见于儿童和青年人,好发于颈颌部或腋窝部。病理特征为局部结块累累如串珠,病程迁延难以治愈。临床上多使用利福平、异烟肼等进行抗结核治疗,但部分患者对抗结核药物易产生耐药性,疗效不佳。笔者在应用抗结核药物同时使用家传花辛散治疗本病,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 月—2020年1 月前往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中医科就诊的淋巴结结核患者6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17~59 岁,平均年龄(38.72±1.0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平均(1.3±0.3)年。对照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9~54岁,平均年龄(34.6±1.14);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年,平均(1.2±0.2)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瘰疬的诊断依据:1)初起颈部或腋窝有单个或多个核状肿块,推之可移,皮色不变,亦不疼痛,病情发展核块与皮肤粘连,有轻度疼痛;2)化脓时皮色暗红,肿块变软,脓肿破溃后脓液稀薄,夹有败絮样物,疮口潜行,久不愈合;3)可有肺结核病史或肺结核病接触史;4)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血液沉降率增快。病理活检可助诊断[1]。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外用花辛散,方用:花椒10 g、细辛10 g、煅五倍子20 g,共研为末,配等量熟石膏混匀外搽疮口或肿块[2],外盖太乙膏,每日换药2 次,连用20 d。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不使用任何中药或者中成药。所有患者治疗1个月后观察和评定疗效。
2.2 疗效标准 治愈:肿块消散或溃脓疮面愈合,自觉症状消失;好转:肿块缩小,溃脓面脓水减少,自觉症状好转;无效:肿块不消,疮面不愈合,自觉症状仍存在[1]。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治疗组32 例,治愈25 例,好转6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6.9%。对照组31 例,治愈15 例,有效9 例,无效7 例,总有效率77.4%。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
中医认为瘰疬系阴寒病毒与痰湿凝聚经脉所致,久则腐肉成脓,终致溃破排出清稀脓液,所以治宜温经散寒,豁痰祛腐。花辛散中细辛辛燥能温阳散寒,通达表里;花椒辛热能燥湿化痰,二药合用可温经散寒、化痰祛腐;但二药性味过于雄烈,直接掺于疮面常致疮口灼热疼痛,故佐以熟石膏,一则可缓以上二药雄烈之性,二者可助其解毒之力;三药合力,相得益彰。本文结果表明外用花辛散治疗淋巴结核溃脓期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西药抗结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