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彦彦,高子媛,刘小楠,孙佳祺,孙英霞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子宫腺肌症是指子宫内膜向肌层良性浸润并在其中发生弥漫性增生。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包括子宫腺体和子宫间质)向肌壁内侵犯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表现形式,为现代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子宫腺肌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痛经加剧、月经量增多及子宫增大[1-2]。痛经率高达64.8%~77.8%[3],疼痛难忍为患者前来就诊的最常见原因。
1.1 瘀血阻滞《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腹中瘀血方》记载:“妇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经闭积,或产后余血未尽,或风寒滞瘀,久而不消,则为积聚癥瘕矣。”《景岳全书·妇人规》云:“瘀血留滞为癥,唯妇人有之。其癥则由经期或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滞血瘀;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积劳积弱,气弱不行,血运之时,余血未净,而有所逆,则流滞月积渐成癥矣。”产前妇人或食寒凉、受风寒,致使寒停胞宫,瘀阻血脉,气血运行不通,故发痛经;产后妇人多恶露不尽,脾虚失运,积而成形,瘀之日久,则发痛经。
1.2 湿热内结《傅青主女科》曰:“妇人有经前腹痛数日,而后有经水行者,人以为寒极而然也,谁知湿热极火不化乎。”可见若经期、产后调养不慎,嗜食肥甘厚腻,凝聚成痰,痰气交阻,积久化热,湿热内发,流注下焦,与血搏结,蕴于胞宫,不通则痛。
1.3 寒邪凝滞《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收引而痛。《诸病源候论·癥瘕候》记载:“癥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器相搏结所生也。”妇人以血为本,气血运行不畅,则冲任失养,寒凝胞宫。
1.4 肾阳亏虚《傅青主女科》曰:“妇人有少腹痛于行经之后者,人以为气血之虚也,谁知是肾气之涸乎……盖肾水虚则水不能生木,而木必克脾土,木土相争,则气必逆,故尔作痛。”肾气亏虚,机体失于温煦,则气血运行不畅,胞宫冲任得不到温暖而虚寒内生,血液凝涩而成瘀,瘀积日久,形成癥瘕,故见子宫体积均匀增大。
目前,西医对子宫腺肌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归属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①当机体自身免疫调节功能下降时,调节功能紊乱,常常会引发该病。由于免疫细胞分泌的一系列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及侵入生长于子宫肌层的内膜未得到及时清除,进一步促进了异位内膜增殖和生长,引起临床症状加剧[4];②子宫腺肌症是常见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当体内的雌激素过剩,卵泡发育与排卵则会加快,出现月经量增多、痛经;③子宫腺肌症合并其他盆腔邻近器官病理改变,如附件或腹膜炎性粘连等也会引起盆腔器官和腹膜复杂痛觉传导[5];④神经内分泌性因素则直接激发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引起,也可由炎性因子及化学递质间接刺激子宫神经末梢而引发[6]。
十字灸疗法是在人体胞宫之位进行施灸,经过神阙、中脘、天枢、大横、气海、关元等穴位,在腹部呈“十”字型,故名十字灸[7]。利用腧穴、灸疗粉、生姜泥与艾绒综合作用,通过隔姜泥灸产生的温热之性将药性渗入到体内,更好地发挥药物治疗作用,达到暖宫扶阳、温经散寒、调经止痛之功效[8]。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气舍、维会、命蒂、前命门等,是任脉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黄帝内经》指出脐通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相通,与五脏六腑相通,为五脏六腑之根,神元归藏之本[9]。《针灸大成》云:“产后恶露不止,气海、关元……”产后元气亏损,子宫收缩不良,故恶露不止。二穴重用灸法,则活血化瘀、温暖下元之力倍增,为治本之法也。诸穴相配,沟通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使周身经络气血相通。《本草从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绒味苦,性辛温,具有理气血、通寒湿、温经止痛之功效。生姜性温味辛,具有发散、温中散寒止痛等功效,其所含的有效物质有增强免疫力,抑制炎症及肿瘤的生成[10]。艾绒的温经散寒作用和姜泥的辛散温通作用相结合,引中药透达腹部深层,将灸疗粉暖宫止痛的治疗效果发挥到淋漓尽致[11]。
穴位埋线疗法源于《黄帝内经》中的留针理论,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毫针者……静以徐往,微以久留。”《素问·离合真邪论》则记载:“静以久留。”现代穴位埋线疗法在继承传统针刺方法优点的基础上与现代创新医疗技术相结合,通过中医学的经络、脏腑、气血等基础理论指导,把特殊线体埋植入穴位,“以线代针”,产生持久而稳定的刺激信号,以平衡阴阳、协调脏腑功能,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12]。穴位埋线针是在腰穿针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易于操作,减少了疼痛,避免了麻醉、手术室准备等复杂的程序[13],埋线材料采用了现代生物医学材料,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
现有研究表明[14],穴位埋线不仅可改善疼痛症状,还可改善疼痛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起到身心并调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中枢内神经递质、多巴胺能神经系统等有关[15]。有临床观察证实[16],穴位埋线对于缓解痛经症状效果颇佳,治疗结束后经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痛经症状评分均有明显降低。
李某,46岁,2018年8月就诊于山东省某医院针灸科。主诉:经行腹痛10年余。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经量、经色、经质正常。2008年妊娠难免流产,自流产后,每逢经期,则腹痛难忍,经量增多,经色黯淡,有血块,未行重视。2017年1月30日外院B超检查示:子宫后位,大小约5.0 cm×4.5 cm×4.9 cm,包膜光滑,形状规则,肌壁回声不均匀,后壁粗大点状强回声增多,后壁厚约2.5 cm,前壁厚约1.3 cm;后壁浆膜下探及2个低回声结节。大小约2.2 cm×1.5 cm、2.4 cm×1.8 cm,均边界尚清,内回声欠均匀。内膜厚约0.5 cm,内回声尚均匀,宫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卵巢未见异常。超声提示:子宫腺肌症。未予以相关治疗。现症见: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伴脐孔处有进凉风感,似未穿衣。经色黯而有瘀块,平素手脚、腰腹、胯部发凉,手触温度低于周围皮温,畏寒喜暖,偶有四肢乏力,腰膝酸软,大便时有溏泄,小便调,纳眠可。舌黯,苔白,脉沉紧。西医诊断:子宫腺肌症。中医诊断:继发性痛经(寒凝血瘀证)。治疗方法:十字灸配合穴位埋线。
十字灸疗法以温经扶阳、暖宫止痛为主,具体操作方法:(1)准备材料:①姜泥:备约3 kg新鲜生姜,洗净切成如拇指大小姜块,用打姜机捣碎,纱布滤除姜汁,留下姜泥,置于微波炉中加热3~5 min,放置备用,姜汁装瓶。②桑皮纸:将大张桑皮纸裁剪出2块25 cm×6 cm的长方形状纸张备用。③十字灸药粉:温经汤加减[17](阿胶、当归、人参、肉桂、川芎、芍药、半夏、牡丹皮、吴茱萸、生姜、甘草),上述药物由本院中药房提供并研末。④艾柱:取陈年艾绒搓成中间圆润,两头渐细的橄榄状小艾柱(长约4 cm,中间半径约2 cm)。(2)操作步骤:嘱患者仰卧位,露出腹部,定位中脘、天枢、关元穴位,用干棉球蘸取热姜汁,沿中脘至关元,左侧天枢至右侧天枢轻点,皮肤微微湿润;将约3 g灸疗粉均匀撒在姜汁擦拭区,桑皮纸平铺于药粉之上,取出热姜泥,均匀的散铺于桑皮纸,然后将姜泥垒砌成十字形,姜泥高约5 cm,宽5 cm,并在十字形状姜泥中压一凹槽,放置备用橄榄状小艾炷于凹槽之中,首尾相接,点燃十字远端4点和脐中1点。待1炷燃尽,更换下1炷,连灸3炷,过程约1.5 h。施灸完毕后,祛除姜泥、药粉和灰烬,擦拭干净皮肤,护好肚脐,避免受风,嘱患者勿食生冷瓜果食物。患者可将装瓶的姜汁带回家中,睡前兑上热水,泡脚约20 min,以疏通全身经脉气血。
穴位埋线疗法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为主,具体操作方法:(1)准备材料:①羊肠线:将4-0医用羊肠线剪成0.5~1.0 cm小段放于酒精缸中,倒入体积分数75%酒精淹没羊肠线,留以备用。②埋线针具:取1.5寸针灸针减去约1 cm针头,剩余毫针留作针芯,穿入7号注射器针头管内,制成简易埋线针。③定位取穴:膻中、中脘、天枢、大横、气海、关元、归来、子宫、大椎、至阳、肝俞、脾俞、命门、肾俞、腰阳关、足三里、三阴交。(2)操作步骤:碘伏消毒所定穴位,用消毒镊夹取羊肠线置于注射器针头内,嘱患者放松,医者用左手的拇指与食指捏提起施术部位周围皮肤,右手持埋线针,根据穴位,选择针刺的角度与深度,进针得气后,将羊肠线推出针管,埋入皮下肌层,线头不得外露,快速出针后,如有出血,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并用医用胶布固定。嘱患者24 h内埋线处禁沾水,以免引起感染。身体正面与背面的穴位交替埋线治疗。每次治疗以十字灸疗法结束后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
该患者于第1次医治结束后即感腹部、手足心温热,热感传至全身;第1个疗程结束后,至经期,腹痛减半,颜色由黯红转至淡红色,血块减少,畏寒缓解,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坚持3个疗程后,患者月经正常,腹痛消失。随访半年,患者逢经期偶有痛经,未诉其他特殊不适。
按语:该患者为妊娠流产后,恶露之血未清除干净,日久瘀滞胞宫,阻塞机体气血运行,不通则痛,发为痛经。正如《妇人大全良方·妇人腹中瘀血方》中记录:“妇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经闭积,或产后余血未尽,或风寒滞瘀,久而不消,则为积聚癥瘕矣。”又因瘀血停留日久,影响气机脏腑正常工作运行,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肝藏血,脾胃为后天血液生化之源,肝脾俱损,则新鲜血液无法生成,以致胞宫气血亏虚,不荣则痛。《经效产宝》述:“经水者,行气血,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气血盛,阴阳和,则形体通泰。”十字灸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子宫腺肌症继发痛经将局部与整体相结合,在重视温化胞宫的同时注重调理全身脏腑气血的生成和运行[17]。
十字灸疗法从局部出发,以腹部为中心,温阳暖宫。本病选取温经汤研末,作为施灸药粉。方中吴茱萸功擅散寒止痛,肉桂长于温通血脉、补火助阳;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阿胶养血止血;白芍酸甘敛阴,柔肝止痛;半夏、生姜辛开散结,以助祛瘀通经;牡丹皮助诸药活血散瘀加之清血分虚热;人参、甘草健脾益气。诸药合用,则寒化瘀行痛止。
穴位埋线疗法从整体出发,疏通人体周身气血,调节脏腑阴阳。本病所选之膻中、气海、关元为任脉穴,与肾俞、腰阳关配用可益肾固本,调理冲任;归来、子宫位于腹部,次髎位于骶部,邻近胞宫,能行瘀通络、调经助孕;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健脾助运、化生气血,肝俞、脾俞补益肝肾,调理冲任。二者结合,则气血调,五脏安,阴阳和,胞宫得宁,痛经自然得消。
目前,临床应用十字灸疗法治疗腺肌症痛经的临床观察文献较少,但已有大量研究表明[18-19],灸法在治疗腺肌症缓解其痛经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其镇痛机理在于降低子宫收缩振幅,缓解子宫肌肉紧张和收缩状态,改善盆腔脏器的血液循环。关于穴位埋线[20-21]对子宫腺肌病的镇痛机制研究也日趋深入。十字灸较一般灸法面积广、艾炷大、火力足、温通力强,作为一种新型外治疗法,拥有无创伤、无痛、操作简单、收效快捷等优势。但是,目前的研究多为小样本,尚未设有远期疗效随访及不良反应评估,今后,可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明其临床疗效及改善其他不适症状的效果,还可配合B超检查,以证明实际的病灶缩小程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