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必浩,夏丽敏,郑丽智,朱志柳,廖瑜俊,严邦祥
(1.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总场;2.景宁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浙江 景宁 323500)
景宁大仰湖湿地群自然保护区(下称保护区),以山地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山顶夷平面上分布着大片的湿地群,如大仰湖、菖蒲湖、荒田湖等湿地群,其生态区位之特殊,保存状态之原始,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华东地区实属罕见。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属于我国生物多样性富集区“浙闽山地”区域之一。其资源特色表现在: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山(海拔1 300 m以上)沼泽湿地及其植物群落;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拥有众多的动植物物种,而且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亦相当多,动物资源中有明显华南区的特色。保护区内溪源湿地生态系统保存完整,是一个难得的野生物种资源基因库,是典型南方高山溪源湿地生态系统的缩影,也是一处理想的科研和宣教基地。此外,保护区地理位置位于飞云江、瓯江小溪源头,建设保护区,带动周边地区保护好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湿地、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为下游群众构筑坚实的生态安全保障,保护下游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同时对于深入研究溪源湿地成因,溪源湿地植物群落演替,动植物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区位于景宁县域中东部的大仰、草鱼塘、荒田湖三个分场。地理坐标:东经119°41′00″~119°45′25″N,北纬27°50′47″~27°58′11″N。由大仰湖片和菖蒲湖片—荒天湖片两区块组成,保护区面积2 131.2 hm2。
保护区地貌属于浙南中山区,位于浙西南新构造运动强烈上升区,地貌以深切割山地为主,类型属小丘地貌,次级地貌有山地地貌、夷平面地貌和山区流水地貌。境内峰峦起伏,山势高峻,山谷相间,地形复杂。
保护区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具有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热量资源丰富的特点,自然气热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12.8 ℃,1月份平均气温2.8 ℃,7月份平均气温22.6 ℃,极端最低气温-14.0 ℃。无霜期196 d左右。年日照时数1 617.6 h,≥10 ℃年积温5 493.5 ℃。年降水量1 918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
景宁湿地资源丰富,分布区域差异显著,除河流、小溪湿地外,还分布有沼泽化草甸湿地、灌丛沼泽、森林沼泽等山地溪源湿地,如望东垟高山湿地、大仰湖湿地群、大地仰天湖湿地等,大小湿地群星罗棋布。在保护区内,海拔1 200~1 500 m处,分布多处省内罕见的山地溪源湿地群,其生态系统具有稀有性、独特性和典型性,值得重点保护和研究。
3.1.1 植被类型多样性 保护区气候属于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具有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热量资源丰富的特点,自然气热条件优越,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根据调查,大仰湖自然保护区有6个植被型组,12个植被型,56个群系组/群系(表1)。
表1 植被类型系统表
续表1
3.1.2 植物种类多样性 保护区内共有野生及常见栽培维管植物191科800属1 867种,科、属、种分别占全省维管植物科的82.0%、属的54.8%、种的38.3%;占全国维管植物科的63.5%、属的23.5%、种的6.0%。其中,蕨类植物38科75属175种;裸子植物8科23属29种;被子植物145科702属1 663种(双子叶植物123科546属1 303种,单子叶植物22科156属360种)。保护区是浙江省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表2 维管植物统计表
3.1.3 湿地维管植物组成 保护区经对景宁大仰湖湿地群自然保护区内的大仰湖湿地群(大仰湖、东湖、长湖、下湖)、菖蒲湖湿地群(菖蒲湖、粤柳湖、虎杖湖)、荒田湖湿地群(荒田湖、仰天湖、牛塘湖)等溪源湿地的仔细调查,共发现湿地维管植物330种(含种下分类单位),隶属于82科200属,其中蕨类植物11科16属18种,种子植物71科184属312种。
(1)湿地群落的优势成分以喜湿或耐湿种类为主
在以大仰湖湿地群(大仰湖、东湖、长湖、下湖)、菖蒲湖湿地群(菖蒲湖、粤柳湖、虎杖湖)、荒田湖湿地群(荒田湖、仰天湖、牛塘湖)等为主的溪源湿地中,组成湿地群落的优势成分如菖蒲湖有粤柳Salixmesnyi、菖蒲Acoruscalamus、芒Miscanthussinensis、沼原草Moliniajaponica、茸球藨草Scirpusasiaticus等,荒田湖有圆锥绣球Hydrangeapaniculata、茸球藨草Scirpusasiaticus、星花灯心草Juncusdiastrophanthus等,大仰湖有沼原草Moliniajaponica、曲轴黑三棱Sparganiumfallax、密花拂子茅Calamagrostisepigeiosvar.densiflora、三腺金丝桃Triadenumbreviflorum等,它们大多属于喜湿或耐湿的种类。
(2)生活型组成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本区湿地维管植物的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67.3%,尤其是多年生草本,约占草本植物的3/4。木本植物占32.7%,以落叶灌木占优势。
表3 湿地维管植物生活型统计表
3.1.4 地理成分多样性 本区蕨类植物种类较丰富,共有38科75属175种。从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上看,本区蕨类植物以热带成分为主,这是因为我国的西南地区是亚洲乃至世界蕨类植物区系的多样性中心,蕨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热带亲缘特点。但是,在这些热带分布的科、属中,严格限于热带分布的科、属却极少,特别是在属级水平上,大多数都是由热带扩散到亚热带(少数可达温带)分布的属,如星蕨属Microsorum、凤尾蕨属Pteris、碗蕨属Dennstaedtia等。此外,在这些热带、亚热带属中,只有少数或个别种可分布到本区,如海金沙属Lygodium(45/10/1,世界种数/中国种数/本区种数,下同)、碗蕨属Dennstaedtia(80/10/2)、石韦属Pyrrosia(70/40/1)、毛蕨属Cyclosorus(200/100/3)等。
本区种子植物在区系地理、区系发生上与世界各地的植物区系有着广泛的、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中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泛热带分布占了总属数的一半以上,与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一起构成了本区系的主体。本区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多样,除缺乏中亚分布和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2个类型外,其余13个分布区类型均有代表,说明本区植物区系在地理、区系发生上与世界各地植物区系有着广泛的、不同程度的联系。在属级水平上,由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泛热带以及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一起构成了本区区系的主体,热带性的属以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温带性的属以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及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为主。温带性的属明显多于热带性的属,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温带区系特征,这与保护区整体海拔较高有关,同时热带性成分也占有一定的比重,这说明大仰湖植物区系是处于温带和亚热带的交汇区,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质。
3.1.5 珍稀濒危植物 保护区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物种十分丰富。保护区有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植物127种,隶属于47科、87属。
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13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种;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4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极危的有1种,濒危的有5种,易危的有41种,近危的18种;《浙江珍稀濒危植物》收录的有34种;其它未被上述文献收录但属于珍稀濒危的植物还有25种。
保护区地处浙江西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较为特殊的小气候环境,为不同栖息类群的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保护区位于东洋界中印亚界华中区的东部丘陵平原亚区。在物种区系组成上,东洋界物种占大部分,古北界物种次之,小部分属于东洋界和古北界的广布物种。由于该区域位于东洋界边缘,与古北界相邻,因而,物种组成上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存在向古北界过渡的倾向。虽然该区域属于华中区,但物种组成上已经具有明显的华南区特色,拥有许多华南区物种。保护区不仅拥有丰富的浙南山地动物资源,还拥有丰富的湿地动物。兽类种类组成仍与浙南山区兽类组成特征相接近,显示出山地兽类的组成特征,鸟类资源以浙南山地鸟类为主,两栖类群数量大,密度高,鱼类缺乏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种类。在组成上以鲤形目鱼类为主,生态类型以山溪定居性鱼类为主,江河定居型鱼类以辅。
3.2.1 动物种类丰富,区系成分多样 保护区野生动物地理区系属于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接近东洋界北缘,在区系成分上,既有大量东洋界动物种群,也有古北界种群,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根据实地调查并结合有关历史资料,保护区范围共有鱼类4目7科25种、两栖类2目7科27种、爬行类3目9科38种、鸟类15目49科210种、兽类9目21科4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6种,包括金雕Aquilachrysaetos、黄腹角雉Tragopan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lioti、云豹Neofelisnebulosa、豹Pantherapardusfusca和黑麂Muntiacuscrinifrons,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35种,包括虎纹蛙Hoplobatrachusrugulosus、鸳鸯Aixgalericulata、黑冠鹃隼Avicedaleuphotes、黑鸢Milvusmigran、蛇雕Spilornischeela、赤腹鹰Accipitersoloensis、松雀鹰A.virgatus、雀鹰A.nisus、苍鹰A.gentillis、普通鵟Buteobuteo、林雕Ictinaetusmalayensis、鹰雕Spizaetusnipalensis、红隼Falcotinnunculus、灰背隼F.columbarius、燕隼F.subbuteo、游隼F.peregrinus、勺鸡Pucrasiamacrolopha、白鹇Lophuranycthemera、褐翅鸦鹃Centropussinensis、东方草鸮Tytolongimembris、领角鸮Otuslettia、红角鸮O.sunia、雕鸮Bubobubo、领鸺鹠Glaucidiumbrodiei、斑头鸺鹠G.cuculoides、鹰鸮Ninoxscutulata、短耳鸮Asioflammeus,以及猕猴Macacamulatta、藏酋猴M.thibetana、中国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金猫Catopumatemminckii、小灵猫Viverriculaindica、豺Cuonalpinus、水獭Lutralutra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milneedwardsii。
3.2.2 珍稀濒危鸟类 保护区属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的鸟类有29种,包括国家Ⅰ级3种,金雕Aquilachrysaetos、黄腹角雉Tragopancaboti、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ellioti;国家Ⅱ级26种,鸳鸯Aixgalericulata、黑冠鹃隼Avicedaleuphotes、黑鸢Milvusmigran、蛇雕Spilornischeela、赤腹鹰Accipitersoloensis、松雀鹰A.virgatus、雀鹰A.nisus、苍鹰A.gentillis、普通鵟Buteobuteo、林雕Ictinaetusmalayensis、鹰雕Spizaetusnipalensis、红隼Falcotinnunculus、灰背隼F.columbarius、燕隼F.subbuteo、游隼F.peregrinus、勺鸡Pucrasiamacrolopha、白鹇Lophuranycthemera、褐翅鸦鹃Centropussinensis、东方草鸮Tytolongimembris、领角鸮Otuslettia、红角鸮O.sunia、雕鸮Bubobubo、领鸺鹠Glaucidiumbrodiei、斑头鸺鹠G.cuculoides、鹰鸮Ninoxscutulata、短耳鸮Asioflammeus。
3.2.3 珍稀濒危兽类 保护区共有兽类47种,隶属于9目21科。东洋界种类36种,占76.60%;古北界种类11种,占23.40%;东洋界种类在兽类区系组成中占绝对优势。
所有兽类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种,分别为:云豹Neofelisnebulosa、豹Pantherapardusfusca和黑麂Muntiacuscrinifrons;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有8种,分别为猕猴Macacamulatta、藏酋猴M.thibetana、中国穿山甲Manispentadactyla、金猫Catopumatemminckii、小灵猫Viverriculaindica、豺Cuonalpinus、水獭Lutralutra和中华鬣羚Capricornismilneedwardsii;浙江省重点保护动物6种,分别为:豪猪Hystrixbrachyura、豹猫Prionailurusbengalensis、食蟹獴Herpestesurva、狼Canislupus、貉Nyctereutesprocyonoides和鼬獾Melogalemoschata。
保护区具有山地溪源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和丰富的物种资源,本区植物与其他气候带植物相比,具有独有的特色。
保护区以保护山地溪源湿地为重点,也是浙江省瓯江和飞云江的源头水源涵养林区,动植物区系成份复杂、种类繁多,分布有国家I、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丰富,特别是莼菜为浙江省极少分布的国家I级重点保护植物,具有典型性、珍稀性、独特性等显著特性,有较强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同时也是为世界最濒危鸟类黄腹角雉等拓展理想的生存栖息地。
据调查,保护区共有有野生及常见栽培维管植物191科800属1 867种,科、属、种分别占全省维管植物科的82.0%、属的54.8%、种的38.3%;占全国维管植物科的63.5%、属的23.5%、种的6.0%。湿地维管植物330种,隶属于82科200属,其中蕨类植物11科16属18种,种子植物71科184属312种。以多年生草本占优势,组成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势种类十分明显。保护区范围共有鱼类4目7科25种、两栖类2目7科27种、爬行类3目9科38种、鸟类15目49科210种、兽类9目21科47种。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保护区形成了天然的物种基因库,充分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保护区动植物区系是经历沧海桑田的演变而形成,因此,保护区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避难所。
保护区保存有完整的典型山地溪源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生物群落赖以生存的环境,为各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地和天然实验室,湿地生态系统、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等,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同时,山地溪源湿地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研究,溪源湿地植被的保护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保护区是飞云江源头和瓯江支流源头,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作用;以飞云江源头为核心区保护范围内,着重保护好源头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减少下游的洪峰,从而避免发生洪水灾害。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达到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对保护飞云江下游总库容18.24亿立方米的文成珊溪水利枢纽和瓯江小溪下游水域面积70.93 km2、总库容41.55亿立方米的滩坑水库安全有重要作用。
湿地的保护为子孙后代永久的保留一块珍贵的自然历史遗产,使湿地环境、森林及各种生物资源得到协调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持续存在与利用。保护区内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不但能满足人们向往、回归大自然愿望,又是对人们进行自然保护宣传教育和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唤起公众的自然保护意识。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人们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自觉性,自觉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物种资源;有利于形成科普教育基地,可以以多种形式,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和社会进行科学知识宣传与普及活动;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自然,了解各种生物资源,了解各物种的潜在价值,并更好地对其保护,为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开发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