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飞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服务窗口,是高校中不可取代的信息中心和学习中心。在抗击疫情的持久战中,高校图书馆面临诸多困境,要想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果,要积极探索后疫情时代图书馆新的角色,要主动迎合时代,做好图书馆服务功能开发,还需要学校深化对高校图书馆地位的认识,提供必要支持。
关键词:高等院校;图书馆;后疫情时代;读者服务;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LI Mingfei
(Sheny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110000 China)
Abstract:
A university library is an important service window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an irreplaceable information center and learning center in universities. In the protracted battle against the epidemic, university libraries are facing many difficultie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effec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they must actively explore the new role of libraries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actively cater to the times, and develop library service functions. It is also necessary for schools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us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provide necessary support.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brary; post-epidemic era;reader service;
自2019年疫情在世界范圍内传播以来,我国采取积极有序的疫情防控政策,精准而有效地控制了病毒的传播,人们的生活进入到应急响应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的阶段,部分学者将其称为后疫情时代。大学校园人员的相对集中使得教育教学活动、科研学术活动的恢复非常困难,潜在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难以估量[1],高校的内控与风控也不得不根据疫情形势作出调整。在此前提下,高校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受到了疫情防控因素的种种影响。同时,疫情常态化防控使在校学生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意愿也与以往产生了差异,二者结合之下,要保障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果,势必要审视当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困境,积极主动寻求改善对策。
1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现状
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持续上升,2020年达到4183万人,而普通高等学校的校均规模达到11982人[2]。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教辅机构,高校图书馆需要直接面向大规模的服务对象并为师生文化供给提供充足的保障。为配合防控需求,高校图书馆不断在采购、开放、活动举办等环节做出不同程度的调整,尝试打造线上线下互动、校内校外有效融合的功能服务格局[3]。在馆藏建设方面,许多高校图书馆的采购环节由过去的线下采选转变为线上馆配,各大供应商也纷纷完善各自的线上采购平台,经由数字技术的支持,“云馆配”方式使得图书馆可以不限时间、不限地点更为灵活直观地进行采选活动。在场所开放方面,疫情初期高校延期返校,与此同时,图书馆处于闭馆状态,为毕业生图书催还、图书借还等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而进入后疫情时代后,高校图书馆虽然逐步面向校内学生开放,但普遍仍处于限制读者流量的状态中,随着疫情严重程度的转变和学校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完善,大致经历了“完全闭馆—预约制入馆—缩减自习座位”3个阶段,虽然开放程度逐步恢复,但仍与疫情前读者流量有差距。在阅读推广服务方面,后疫情时代带来的变化则更为明显,线上活动占比明显提升,而聚集类线下活动的开展受到阻碍,活动数量相应减少。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各校图书馆采取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方式,根据疫情变化随时做出调整。
2疫情影响下高校图书馆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困境
2.1图书馆服务受实体空间限制明显
在后疫情时期,高校图书馆实体空间难以在满足疫情防控需求的同时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除教学楼、实验室以外,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学习场所就是图书馆,因此其场所价值与其他类型图书馆相比更高。各高校在疫情期间加强人员控制,严格审核校园进出师生行程,鼓励减少出行。与此对应的是学生对校内文化场所的需求逐渐增加。后疫情时代,入馆限流和反向增长的入馆需求对图书馆的阅读空间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弹性与可塑性是图书馆空间管理中不可缺少的原则[4],疫情的出现,使高校图书馆原本就存在的阅读空间不足问题被进一步放大,高校图书馆的初始建立和后续空间改造应当格外注重学习空间的预留;另一方面,在经历了后疫情时代的云阅读习惯养成后,在恢复正常教育节奏以后,图书馆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使自身的场所价值能够以新的形式被体现,也是高校图书馆未来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2纸质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建设方向须调整
在后疫情时期,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与利用方面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实体馆藏的流通难度加大,二是虚拟馆藏的建设难以推进。在闭馆和限制开馆期间,多地高校有延期开学和提前放假的举措,高校图书馆实际开放时长相较以往有所缩减,加之图书馆读者实际到馆人次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高校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利用率有明显的降低。图书馆需要想方设法挖掘能够促进借阅的功能模块,让实体馆藏“活”起来。在这一特殊阶段,实体馆藏的“不景气”,也使信息时代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本就紧迫的形势更加严峻。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数字资源成为了学生阅读供给的重要补充形式,然而对于普通高校而言,大多数图书馆的采购经费保障纸质资源的预期建设就已经勉强,许多高校在数字资源的投入方面更倾向于论文、期刊数据库的购买,对于电子图书数据库的维系则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保障数字资源的全面性,满足读者的数字资源阅读需求,一旦读者经历多次查找电子图书未果,就可能放弃这一阅读渠道,这需要加大对高校图书馆经费的投入,以支撑高校图书馆改变经费结构,调整馆藏建设规划。数字资源的特性使高校图书馆可以考虑采取多校联合的购买形式,尽可能地保障远程文献资源服务,让在校读者能够在不到馆的情况下,简单、便捷地获取到所需的文献和书籍。
2.3软硬件设施滞后,更新进展缓慢
疫情发生以来,教育活动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空前紧密,各地想方设法保障“停课不停学”,在疫情严重的阶段,几乎全国普遍采取网络授课的形式来维系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即使进入到后疫情时代,应急响应时期的高校也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和线上教学方式的辅助。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疫情防控对馆内的软硬件基础设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硬件方面,以往图书馆出于馆内财产保护和读者数据统计的需要,普遍购置了门禁系统,但疫情后,图书馆要保障正常開馆,则需要升级设备,购买测温设备、人脸识别设备等更为先进的、更有利于防控的设施。当前高等院校的网络设备基础差也是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素,与非疫情时期相比,后疫情时代读者对远程需求会有明显提升,校园内外的文献传递活动和各类数字化资源的正常访问对网络的依赖性也很高,尤其是多人同时访问时,网络的畅通与否非常考验高校图书馆所配套的服务器基础。除此之外,受经费影响,图书馆所购买的数据库最大承载量也需要增加。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可供设备升级使用的资金不充足和馆内技术人员的缺乏严重阻碍着软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和完善,且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建设涉及网络安全等问题,短期内很难获得巨大改变。
2.4阅读推广形式受限,亟需创新
高校图书馆常用阅读推广形式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最为基础的常规馆内资源配套推广,例如阅览室导读、资源宣传海报、新书简介、馆员答疑等,这种形式的推广存在于图书馆开放的整个过程中,融合于图书馆并成为图书馆有机整体的一部分。第二类是应用广泛的线下活动推广,这类型的活动经过经年累月的运用、完善和发展,体系已经逐步成熟,成为各大高校图书馆最主要的推广形式并定期举办,是高校图书馆占比最大、推广效果最显著的阅读推广形式,如人文讲坛、专题书展、图片展览、图书分享会、集中观影、真人图书馆、主题节日活动等。第三类则是线上活动推广,这种推广形式在过去的图书馆应用中又可以再划分为两部分。其中,绝大部分用作线下活动的配套宣传,主要是单方面的信息输出,如社交媒体账号发布的活动推广文章、资源利用指南、各项通知等;而少部分则是经由线上直接举办的活动,如网络问卷调查、线上留言互动、信息检索比赛等,还包括通过网络直接收集作品的一些活动。在后疫情时代,出于非必要不聚集的考虑,图书馆不得不放弃绝大多数读者粘性更大、参与感更强烈、体系更加成熟、活动类型更丰富的线下活动,转而去以线上推广形式为主,这需要高校图书馆集思广益,探索更多可以直接在线上完成的活动,开发线上推广功能,创新线上活动形式,既要想方设法扩大信息输出的范围,又要有足够的读者黏性来支撑双向的信息流通。
3改善对策
3.1转变既往认知,进行图书馆角色拓展
高校图书馆是公认的校内文献资源中心、学习服务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以其丰富的馆藏资源、数字资源和独特的多维立体化空间为依托,利用智能化的设备提供智能化的服务,为广大在校师生提供着导学、助学、促学的学习支持服务[5]。近些年,高校图书馆在追求建设智慧型图书馆的道路上不断努力,改造空间构造,升级技术设备,在自动化运行管理和知识服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然而,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效果波动表明,图书馆提升硬件设备固然重要,但在信息时代,处于融媒体大环境中的图书馆,其发展方向设想可以更加广阔、超前,它不仅可以是文化学习场所、文献资源获取地,还可以是跨越空间限制的交流中心和特定群体的联结纽带。部分“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建立专题文献库,帮助师生了解疫情动态[6],部分高校则成立了创新创业信息交流平台,发挥网络管理技术优势,助力用户阅读,帮助公网用户同步获得信息[7],使图书馆在各类突发情况中担任起了应急知识传递者、创新创业教育等实用信息输出者、高校文化氛围维系者等更多角色,非常值得借鉴。
3.2主动迎合时代,做好图书馆服务功能开发
在碎片化信息交流和融媒体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空前丰富,高校图书馆为保障文化价值的输出,应当尝试开发更多的服务功能,提供更多读者通过线上即可享受的服务,例如提供线上听书、网络直播、短视频书籍推荐等文化类服务,重视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紧跟互联网发展[8];也可以尝试成为线上教学平台的辅助,搜集录制学校课程并保存,便于同学随时回看;图书馆还可以采取协同合作的方式,加快资源的数字化进度,进一步提升校外资源访问能力,完善纸质和数字文献传递功能。
3.3提升图书馆地位,保障资金及馆员专业素养
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和文化服务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校的政策重视和充足资金的保障。智慧型图书馆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较高,更新迭代速度较快,云服务的保障需要大量的数字化资源和前期准备作为基础,这些都需要相应的人力和物力作为支撑。而馆员的专业信息素养和能力在后疫情时代显得格外重要,其提供数字服务的能力和信息服务敏锐度既影响服务的开展质量也影响着服务方式的创新。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加强馆员的专业培训和交流,注重吸收图书馆学专业人才。
4结语
在疫情全球蔓延的社会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做好持久服务于后疫情时代的准备,要发散服务思路,挖掘图书馆的多重角色,积极开发图书馆服务功能,只有正视图书馆在高校的特殊地位,更新观念,加强对馆员的专业性认可,才能不断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金瑞,徐菱.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高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教育财会研究,2020(6):24-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1-08-27].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108/t20210827_555004.html.
[3]江文芬.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策略探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22):134-135.
[4]吴建中.亦虚亦实新空间——后疫情时代图书馆下一步走向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21(4):6-11.
[5]李永攀,王春玲.读者利用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J].兰台内外2021(20):60-62.
[6]林菲菲.“信息疫情”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急知识服务研究——基于93所国内高校图书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题指南调研[J].图书馆界,2021(4):67-72.
[7]袁俊.后疫情时代高校图书馆技术支持服务探析——以天津市18所高校图书馆技术支持服务调查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1(7):41-48.
[8]孙雨,张婕.后疫情时代公共图书馆直播服务现状及发展策略[J].图书馆学刊,2021(9):106-112.